三日时间,转瞬即过。
这三日里,王也并未四处走动,大多时间待在客舍静室,继续感悟道韵,温养法力,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巅峰。石龙、陈天南则带着三名弟子,在允许的范围内参观了一些蜀山外围区域,诸如剑痕谷、悟剑坪、藏剑阁外廊等地,虽只是管中窥豹,却也让他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对蜀山的底蕴有了更深的认知,心中那点因元初门初建而产生的些许自得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和向往。
期间,也有其他受邀前来的宗门世家代表前来拜访王也,多是西南周边的一些势力,态度客气中带着试探。王也皆以礼相待,不卑不亢,言谈间滴水不漏,让人摸不清深浅,反倒更添了几分神秘。
第三日清晨,朝阳初升,万剑峰上云海翻腾,金光万道。
呜——
一声苍凉雄浑的号角声,如同龙吟般响彻整个蜀山秘境。这是论道大会开始的信号。
无数道剑光从各座山峰、各处殿宇中冲天而起,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中央那座最为巍峨、剑气最为炽盛的“天剑峰”汇聚而去!剑光如雨,铺天盖地,场面壮观至极!
王也一行也离开客舍,随着人流,御空飞向天剑峰。
天剑峰顶,早已被以大法力削平,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广场,地面铺着坚硬的青罡石,遍布剑痕,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九丈、宽百丈的黑色论道台,台身不知由何种材质铸成,散发着幽冷的光泽,其上符文隐现,显然布有强大禁制,足以承受金丹级别的交锋。
论道台四周,已然悬浮着数以千计的蒲团云座,按照地位和修为高低,层次分明。最前方靠近论道台的,自然是蜀山掌门、长老以及如王也这般被特邀而来的金丹老祖、各大势力首领的座位。后方则是蜀山内门弟子、真传弟子以及各方势力随行人员的区域。
王也被引至前方左侧的一处云座落座,石龙陈天南等人则安排在稍后位置。他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了不少熟人。那位龙虎山的张玄陵老道,坐在他对面,依旧耷拉着眼皮,仿佛没睡醒。苗疆的麻姥姥坐在角落,正贼兮兮地打量着周围,似乎在想哪些人适合下蛊。甚至看到了特调总局的李卫国,他代表官方出席,坐在一个相对靠前却并不起眼的位置,对王也微微颔首示意。
而最多的,自然是蜀山自家修士。一位身穿八卦道袍、面容清癯、气息如同深渊般不可测的中年道人坐于主位,想必便是蜀山当代掌门清虚真人。其身旁,坐着数位气息同样深不可测的蜀山长老,凌云子赫然在列,见到王也望来,对他含笑点头。更引人注目的是站在这些长老身后的十余名年轻弟子,个个气宇轩昂,剑意冲霄,修为最低也是金丹初期,最高的几人竟已达金丹中期甚至后期!尤其是为首那名身着月白剑袍、怀抱连鞘古剑、面容平凡却眼神澄澈如婴儿的青年,其气息圆融内敛,却又给人一种仿佛随时能斩裂苍穹的极致锋芒感!
“那就是蜀山这一代的‘剑子’,李忘生。”凌云子的神念传音适时地在王也耳边响起,“天生剑心通明,三岁悟剑,十岁筑基,三十结丹,如今不过甲子之龄,已是金丹后期,剑道修为更是深不可测,被誉为蜀山千年以来最有望成就剑仙的天才。王道友稍后若与他论道,需多加留意。”
王也微微颔首,目光在那李忘生身上停留片刻。此子确实不凡,其剑意之纯粹,心性之空灵,乃他平生仅见。
时辰一到,清虚真人起身,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诸位道友远道而来,参加本届蜀山剑子论道大会,蜀山蓬荜生辉。论道之旨,在于交流切磋,互通有无,共参大道。望诸位道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在,论道开始!”
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直接切入正题,尽显剑修干脆利落的风格。
论道大会分为文论与武论两部分。文论即是登台阐述自身对剑道、乃至大道的理解,可展示术法,可演化神通,旨在思想碰撞,启迪智慧。武论则是上台切磋,实战印证所学。
首先进行的便是文论。
一位位来自不同宗门、世家的修士,或德高望重,或年轻气盛,纷纷登台,阐述自家道理。有的展示精妙剑术,剑气化形,栩栩如生;有的演化神通法术,光华璀璨,威力莫测;有的则高谈阔论,讲述修行心得,引发台下阵阵沉思或争论。
蜀山弟子也屡有登台,其展示的剑道精义确实高人一等,往往能直指本质,引发满场喝彩。尤其是那位剑子李忘生,他并未过多展示剑术,只是平静地讲述了一番对“剑心”的理解,言语平淡,却字字珠玑,蕴含至理,甚至引动周围天地灵气与之共鸣,化作朵朵剑气青莲环绕其身,道韵天成,让许多老一辈修士都抚掌赞叹,自愧弗如。
王也始终安静地听着,如同海绵吸水般,吸收着各种不同的理念和见解,与自身的“元始大道”相互印证,颇有所得。他能感觉到,自己对道韵的理解正在一点点变得更加深刻和清晰。
期间,也有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他这位新晋崛起、神秘莫测的元初门主,期待他能登台,看看他究竟有何能耐。甚至连清虚真人和几位长老,也目光微带期待地看向他。
王也却稳坐钓鱼台,并不急于出手。
终于,在一位来自南海的修士展示完一套颇为精妙的水系剑法后,场面暂时冷清下来。
就在这时,一位坐在蜀山弟子席位的、面容倨傲、修为在金丹中期的青年剑修,忽然长身而起,目光如剑,直射王也所在方向,朗声道:“久闻元初门主王前辈修为精深,阵道通玄,更是以散修之身开创一宗,晚辈蜀山赵乾,钦佩不已。今日恰逢此论道盛事,不知可否请王前辈登台,让我等晚辈开阔眼界,一睹前辈风采?”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瞬间聚焦于王也身上!
来了!果然还是来了!蜀山年轻一代,终究是按捺不住,要出手试探了!这赵乾在蜀山年轻一代中也算佼佼者,金丹中期修为,剑术狠辣,由他出面挑战,既不至于太过失礼,也能很好地试探出王也的深浅。
石龙、陈天南等人顿时紧张起来,手心冒汗。张玄陵、麻姥姥等人则露出看好戏的神情。李卫国目光微凝。凌云子抚须不语,似乎默认。
王也面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缓缓起身,一步踏出,便如同缩地成寸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论道台之上,与那赵乾相对而立。
“指教不敢当,互相切磋印证罢了。”王也语气平淡。
赵乾眼中战意升腾,拱手道:“请王前辈赐教!”他打定主意,不管对方施展何种手段,自己便以蜀山精妙剑术破之,定要让这位“野路子”出身的金丹老祖知道,大派真传与散修之间的差距!
王也却并未摆出任何架势,只是负手而立,淡淡道:“你方才观南海道友之水剑,言其‘柔韧有余,锋锐不足’,欲以‘霹雳火剑’破之,可是如此?”
赵乾一愣,没想到王也会突然说起这个,下意识点头:“正是!水剑绵柔,当以刚猛烈火破之!”
王也微微摇头:“不然。水无常形,亦可至刚。汝只见其柔,未见其刚,只见其形,未见其神。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岂可一概而论?”
他说话间,并未动用任何法力,只是随手一指旁边论道台边缘因之前比斗而留下的一处小水洼。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摊普通的积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般,骤然腾空而起!并未化作什么凶猛水兽或锋利水剑,而是在空中自然流转,时而如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时而如溪流潺潺,坚韧不绝;时而如大江奔腾,势不可挡;时而如瀑布冲击,碎岩裂石;最终,猛地凝聚成一滴毫不起眼、却沉重无比、折射出万千光华的水珠,散发出令人心悸的锋芒!
这滴水珠静静悬浮于王也指尖,仿佛蕴含着江河湖海的力量!
“这…这是…”赵乾瞳孔骤缩,他从那滴水珠中,感受到了丝毫不逊于他本命剑气的极致锋锐!甚至更添了一种变化无穷、后劲绵绵的意境!
“水如此,剑亦如此。”王也指尖轻弹,那滴水珠无声无息地射出,并非射向赵乾,而是射向论道台边缘的一块测试力量用的玄铁靶子!
噗嗤!
一声轻响,那足以承受金丹初期全力一击的玄铁靶子,如同豆腐般被轻易洞穿!洞口光滑如镜!而那滴水珠去势不减,竟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重新飞回王也指尖,滴溜溜旋转,毫发无损!
举重若轻,刚柔并济,变化由心!
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神乎其神的手段惊呆了!并非多么浩大的声势,却展现出了对力量、对水元法则精妙到极致的操控力!这已然超出了术的范畴,触摸到了“道”的边缘!
赵乾脸上的倨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震惊和茫然。他发现自己苦修多年的剑道理念,在对方这随手一指面前,竟然显得如此苍白和狭隘!
“晚辈…受教了!”赵乾深吸一口气,心悦诚服地躬身一礼,黯然退下。他知道,在“道”的层面上,自己已经一败涂地。
台下,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阵阵惊叹和议论声!
“化腐朽为神奇!这才是真正的大道手段!” “此人对天地法则的感悟,竟如此深刻!” “元初门主,名不虚传!”
张玄陵睁开了眼睛,麻姥姥收起了嬉笑,李卫国眼中精光闪烁。蜀山诸位长老也纷纷颔首,面露赞许之色。
然而,蜀山年轻一代的傲气,并非一人挫败便能打消。
赵乾刚下台,又一名身穿赤红剑袍、性格显然更加火爆的蜀山金丹中期弟子飞身上台,拱手道:“王前辈道法精深,晚辈火云峰段煊佩服!然我蜀山剑道,乃杀伐之道,一往无前,宁折不弯!请前辈接我一剑!”
他不等王也回答,背后赤红长剑已然出鞘,发出一声灼热的剑鸣!整个人与剑合二为一,化作一道撕裂长空的赤色火龙,带着焚尽八荒的恐怖剑意和决绝之势,直斩王也!竟是直接动用了武论的手段,且一出手便是全力!
这一剑,威力远超之前的赵乾,炽热的剑气让整个论道台的温度骤然升高,空气扭曲!
台下响起一阵惊呼!这段煊也太急躁了!
面对这石破天惊的一剑,王也依旧站在原地,不闪不避,甚至眼神都没有丝毫波动。
就在那赤色火龙即将临体的刹那,他再次缓缓抬起手,五指张开,对着那狂暴的剑气轻轻一按。
没有法力碰撞的轰鸣,没有能量爆炸的光华。
那气势汹汹、足以焚山煮海的赤色火龙,在距离王也手掌三尺之外,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无质、却柔软坚韧到极致的墙壁,速度骤然骤降,最终竟硬生生地停滞在了半空之中!
段煊憋红了脸,疯狂催动剑元,那赤色火龙咆哮挣扎,却无法再前进分毫!仿佛陷入了一片无边无际、却能包容化解一切力量的泥沼之中!
王也的手掌之前,空气微微扭曲,仿佛有无数细微不可见的符文生灭,构成了一道看似薄弱、实则蕴含无尽玄奥的防御。这正是他以自身“元始道韵”引动天地法则,形成的简易领域——元始壁!
任你剑气如何狂暴酷烈,我自一元初始,万法归宗,皆可包容,皆可化解!
“杀伐之道,并非一味刚猛。过刚易折,须知进退,晓变化。”王也平静开口,手掌轻轻向前一送。
那停滞的赤色火龙,竟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沿着原路倒卷而回!但其上的焚灭剑意已然消失,反而变得中正平和,如同温暖的潮流,将段煊轻轻推回了原地,连衣角都未曾损坏。
段煊持剑愣在原地,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挫败。他感觉自己倾尽全力的一剑,就像是砍在了无尽的大海之上,非但未能掀起波澜,反而被大海那包容一切的力量轻易送回。
又是一招!甚至算不上反击,只是简单的防御和推送,便让他这蜀山真传弟子败得无话可说!
台下已然鸦雀无声。
如果说第一次是取巧,是道境压制。那这一次,就是实打实的、深不可测的实力体现!这位元初门主对力量的掌控,已经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
连续两位金丹中期真传败北,且败得如此彻底,蜀山年轻一代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位始终闭目养神、怀抱古剑的剑子——李忘生。
李忘生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平静,没有丝毫波澜,仿佛眼前的两场败绩并未影响到他分毫。
他轻轻放下怀中古剑,站起身,一步踏出,便如清风般落在了论道台之上,与王也相对而立。
“蜀山李忘生,请王前辈论道。”
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炽热的战意,只有一种纯粹的对“道”的探寻和尊重。
王也看着眼前的青年,眼中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认真之色。此人,是他至今遇到的,同辈之中,道心最为纯粹通透之人。
“请。”王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忘生并未出剑,只是并指如剑,轻轻向前一点。
这一点,看似平淡无奇,没有绚丽的剑光,没有狂暴的气势。
但王也却感觉到,周围的整个世界仿佛都消失了!天地之间,只剩下这一根手指!一股纯粹到极致、凝练到极致、仿佛能斩断因果、破开虚妄的剑意,锁定了他的神魂本源!
这不是法术的较量,不是能量的对拼,而是最本质的“道”与“意”的交锋!
李忘生将他毕生对剑道的感悟,凝聚在了这一指之中!其威力,远超之前段煊那声势浩大的一剑!
王也深吸一口气,同样并指如剑,缓缓点出。他的指尖,没有凌厉剑意,反而流淌着一种混沌、包容、衍化万物的“元始”道韵。
两根手指,于空中缓缓接近。
在接触的前一刹那,时间仿佛凝固。
没有声音,没有爆炸。
两人之间的空间,却无声无息地扭曲、折叠、演化出种种异象!时而仿佛有混沌开辟,地水火风奔涌;时而仿佛有星辰生灭,宇宙轮回;时而又化为万千剑气碰撞湮灭,道纹生灭…
这是两人道境最直接的碰撞与交流!
台下众人看得目眩神迷,心神震撼,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能感受到那无声交锋中蕴含的恐怖力量和深邃道理,却根本无法理解其万一。
良久。
李忘生缓缓收回了手指,那笼罩天地的纯粹剑意如潮水般退去。他沉默了片刻,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化为更加璀璨的明悟。
他对着王也,郑重地躬身一礼,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由衷的敬佩:“前辈之道,包罗万象,元始归一,近乎于道。忘生之剑,虽利,却仍拘于形,限于意。今日得见大道,方知前路漫漫。多谢前辈指点!”
他竟坦然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王也也收回了手指,微微颔首,赞道:“你的剑心纯粹,剑意凝练,已得剑道三昧。假以时日,必能斩破虚妄,得见真道。不必妄自菲薄。”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
全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场论道,胜负已分。
蜀山剑子,未来剑仙,竟在道境交锋中,亲口承认不如这位元初门主!
虽然并非实战落败,但其意义更加重大!
这一刻,再无人敢小觑这位看似年轻的金丹散修。元初门主王也之名,必将随着今日之事,彻底响彻整个修真界!
王也转身,飘然下台,回到自己的云座,神色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唯有他自己知道,方才与李忘生那纯粹剑意的碰撞,对他凝聚自身道韵,有着不小的裨益。他的“元始道韵”之纹,似乎又清晰了几分。
论道大会,继续进行。
但经过方才那几场交锋,后续的论道似乎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
所有人的心中,都深深地印下了那个青衫磊落、道法通玄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