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路通途添喜色,青云萌念拓商疆
吴家堡的晨光总带着几分蓬勃的生机。东头的官道上,第一辆满载琥珀原石的马车正平稳驶过,车轮碾过水泥路面,只发出轻微的 “轱辘” 声,再无往日的颠簸;车旁的护卫骑着马,腰间别着火铳,神色轻松 —— 官道修好后,不仅运输效率提高了三倍,连沿途的匪患都少了许多,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
叶青云站在堡墙的了望塔上,手里拿着千里镜,看着马车渐渐远去,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八百里官道,从琥珀湾到吴家堡,再延伸到青运城,历时两月有余,耗费六十万两银子,如今终于全线贯通。他放下千里镜,转身对身后的袁七笑道:“你看这路,走起来多顺畅!以后咱们的货物运出去,再也不用怕耽误时辰了。”
袁七凑到了望口,看着官道上往来的商队 —— 有吴家堡自己的盐车,有青运城来的药材商,还有大辽城的皮毛贩子,个个行色匆匆却面带笑意。“可不是嘛!昨天我派去虎啸山送粮草的弟兄说,以前要走三天的路,现在一天半就到了,还省了不少力气。”
两人正说着,耶律娟提着一个食盒走上塔来,里面装着刚做好的桃山白和几碟小菜。“你们俩倒是清闲,躲在这里看风景。” 她将食盒放在石桌上,给两人各倒了一杯酒,“王五刚送来贸易账本,咱们上个月的盐、铁、琥珀,在青运城和大辽城卖得极好,尤其是桃山白,大辽城的部落首领还特意派人来订了两百坛。”
叶青云接过酒杯,抿了一口桃山白,清甜的酒香在舌尖散开,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娟儿,袁七,咱们现在有了通途官道,产品又受欢迎,为什么不把贸易拓展到全大夏去?”
袁七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首领说的是!大夏有十九个郡,咱们现在只在西北的青运城、大辽城有生意,要是能把生意做到中原、江南,那利润可就翻好几倍了!”
耶律娟也点头赞同:“只是全大夏范围太大,咱们得先选好主打产品,再规划路线,最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据点 —— 不然货物运到外地,没地方储存,没专人对接,很容易出问题。”
叶青云放下酒杯,走到桌边铺开大夏疆域图,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十九个郡:“产品我已经想好了,就以桃山白、盐、铁为主 —— 桃山白是咱们吴家堡独有的,口感清甜,不管是部落还是中原士族都喜欢;盐是刚需,咱们盐场产量足,质量好,比官盐便宜,肯定有市场;铁是咱们的优势,冶铁厂新造的铁锅、农具,耐用又便宜,农民肯定愿意买。另外,再加上牛肉干和皮毛 —— 咱们养猪场旁边还养了牛,牛肉干能当干粮,方便商队携带;大辽城的皮毛质量好,中原的富人喜欢,能卖个好价钱。”
袁七凑到地图前,指着中原的青州、并州:“这两个郡离咱们近,官道能通到边界,先从这两个郡开始,再慢慢往江南、岭南扩展,稳妥些。”
耶律娟补充道:“还要考虑各地的规矩,比如有的郡官盐管控严,咱们的盐得找当地的商家合作,不能直接卖;有的郡禁止私铸铁器,咱们得先打通关系,拿到许可。这些都需要提前打探清楚。”
叶青云点头:“打探的事交给暗门,他们在全大夏都有刺探网点,各地的规矩、商家情况、官员喜好,都能查清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商驿的建立 —— 咱们需要在各郡建立自己的商驿,用来储存货物、接待商队、对接当地商家,不然贸易拓展就是空谈。”
二、商驿之困:暗门难替,人力待寻
议事的重心很快落到了商驿上。当日午后,叶青云召集了耶律娟、袁七、王五、孙大夫,还有几位资深的商铺掌柜,在大厅召开商驿规划会。大厅的正中央摆着大夏疆域图,上面用朱砂圈出了九个待建商驿的郡 —— 青州、并州、凉州、雍州、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都是交通便利、贸易潜力大的地区。
“各位,商驿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 叶青云指着地图,语气郑重,“它不仅是咱们的货物据点,更是咱们在外地的‘眼睛’和‘耳朵’—— 能及时了解当地的贸易动向,能应对突发情况,还能为后续拓展其他郡打下基础。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商驿和暗门的刺探网点,必须完全分开。”
这话一出,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王五皱着眉问道:“首领,暗门在各地已经有网点了,为什么不能共用?这样能省不少人力和银子啊。”
叶青云摇头,语气坚定:“暗门是刺探情报的,行事要隐秘;商驿是公开做贸易的,人来人往,若是共用,一旦商驿出问题,很容易暴露暗门,到时候咱们的情报网络就全毁了。而且,暗门的人懂情报,却不一定懂贸易,商驿需要的是懂经营、会管理、能跟当地商家打交道的人,两者的需求完全不同。”
孙大夫也点头附和:“叶大人说得对。就像咱们的制药坊和医院,虽然都跟药有关,但一个是生产,一个是诊疗,不能混为一谈。商驿和暗门也是如此,各有各的职责,分开才好做事。”
“可问题是,咱们现在没那么多懂贸易的人手。” 一个姓刘的掌柜皱着眉说,“咱们吴家堡的商铺掌柜,大多只在青运城、大辽城做过生意,没去过中原、江南的郡,不熟悉当地的情况,贸然派出去,怕是会出岔子。”
刘掌柜的话引起了共鸣。其他掌柜也纷纷点头:“是啊,中原的商家精明得很,咱们的人去了,怕是斗不过他们。”“江南的规矩多,说话办事都得小心,万一得罪了当地的官员或大族,生意就做不成了。”
叶青云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放在桌上:“这是暗门整理的各地贸易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郡的主要商品、商家分布、官员喜好、规矩禁忌,甚至连当地的方言、习俗都有记载。我打算从咱们现有的掌柜和商铺伙计里,挑选九个有经验、忠诚可靠的人,先集中培训半个月,让他们熟悉这些资料,再派去各郡建立商驿。”
他顿了顿,继续道:“每个商驿,除了掌柜,再配十个伙计 —— 五个负责货物管理,三个负责接待商队,两个负责记账和传递消息。伙计也得培训,熟悉咱们的产品特点、定价策略,还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比如遇到匪患怎么联系当地暗门,遇到官员盘查怎么应对。”
王五立刻道:“首领放心!人力和银子都没问题!咱们现在商铺的伙计有两百多人,挑一百个出来培训绰绰有余;商驿的建设费用,从贸易利润里出,上个月纯利润有二十万两,足够支撑九个商驿的初期建设了。”
耶律娟补充道:“我还可以让耶律烈帮忙,从大辽城调些熟悉中原贸易的部落商人,跟着咱们的掌柜去各郡,帮着对接当地商家,毕竟他们常年跟中原人打交道,经验更丰富些。”
叶青云笑着点头:“好!就这么办!刘掌柜,你是咱们最资深的掌柜,青运城的生意都是你打理的,这次培训就辛苦你多盯着,把你的经验传给其他掌柜和伙计。”
刘掌柜连忙起身拱手:“叶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三、精挑细选九掌柜,厉兵秣马待出征
接下来的十日,吴家堡的商铺后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叶青云和刘掌柜一起,从两百多名商铺伙计和二十多位掌柜里,筛选合适的人选。筛选的标准很严格:第一要忠诚,必须是在吴家堡待了两年以上,没有过任何差错的;第二要懂贸易,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商铺经营经验,会算账、能跟商家谈判;第三要能吃苦,去外地建商驿,初期条件艰苦,必须能适应;第四要灵活,遇到突发情况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第一天筛选时,一个叫李诚的年轻掌柜引起了叶青云的注意。李诚今年二十五岁,在吴家堡的皮毛商铺做了三年掌柜,去年还跟着商队去过大辽城,跟部落首领谈成了一笔十万两的皮毛生意。叶青云问他:“若是派你去扬州建商驿,扬州的商家喜欢压价,你怎么应对?”
李诚想了想,回答道:“回叶大人,我会先让暗门查清楚扬州主要皮毛商家的底细,知道他们的进货渠道和成本;再带着咱们最好的皮毛样品,跟他们谈合作 —— 若是他们愿意按咱们的定价来,咱们可以给他们优先供货,还能保证质量;若是他们坚持压价,咱们就先从中小商家入手,打开市场后,大商家自然会主动来找咱们。”
叶青云点头,又问:“若是遇到扬州官员盘查,说咱们的皮毛没有‘通关文牒’,要扣下货物,你怎么办?”
“我会先拿出咱们在吴家堡的经营许可,跟官员说明咱们是合法经营;再按暗门查到的官员喜好,送些咱们吴家堡的特产,比如桃山白、琥珀饰品,态度诚恳但不卑微;若是官员还是不松口,就联系当地的暗门,让他们帮忙疏通关系,毕竟咱们的暗门在各地都有眼线,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李诚的回答条理清晰,既不卑不亢,又考虑周全。
叶青云满意地点头:“好!扬州的商驿,就交给你了。”
类似的筛选持续了十日,最终选出了九个掌柜和九十个伙计。九个掌柜各有擅长:刘掌柜经验最丰富,负责去贸易最发达的青州;李诚懂皮毛和中原贸易,去扬州;一个叫王勇的掌柜懂盐铁经营,去靠近盐场的并州;一个叫赵安的掌柜懂粮食贸易,去产粮多的冀州;还有五个掌柜,分别派往凉州、雍州、兖州、徐州、荆州,各负责对应的产品贸易。
筛选结束后,培训立刻开始。刘掌柜每天带着九个掌柜和九十个伙计,在商铺后院学习:上午学习暗门提供的各地资料,熟悉每个郡的商家、官员、规矩;下午学习产品知识,比如桃山白的酿造工艺、盐的纯度、铁的质量,确保能跟商家清晰介绍产品优势;晚上则进行模拟演练,刘掌柜扮演当地商家或官员,让掌柜和伙计们练习谈判和应对,找出不足,及时改进。
叶青云也常去后院视察,偶尔还会亲自扮演 “难缠的商家”,考验掌柜们的应变能力。有一次,他扮演青州的大盐商,故意压价三成,还说 “你们的盐要是不便宜,我就从官盐那里进货”。负责青州的刘掌柜不慌不忙,拿出盐的纯度检测报告,笑着说:“张老板,咱们的盐纯度是九成五,官盐的纯度只有八成五,您用咱们的盐,虽然单价高些,但用量少,算下来更划算;而且咱们能保证每月供货一千斤,官盐经常断货,您要是断了货,损失的可不止这点差价。”
叶青云笑着点头:“好!说得好!就该这么跟商家谈!”
培训期间,耶律烈派来的五个部落商人也到了。他们常年往返于大辽城和中原,熟悉各地的贸易规矩和商家习性,很快就融入了培训,给掌柜和伙计们分享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比如 “跟江南商家谈生意,要喝好茶,说话要委婉”“跟北方商家谈生意,要豪爽,别太计较细节”。
半个月的培训很快结束。九个掌柜和九十个伙计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熟悉了各地情况和产品知识,还掌握了谈判和应对的技巧,个个信心满满,只待出发。
四、商驿蓝图细规划,物资人员备出征
出发前一日,叶青云在大厅召开了最后的部署会。每个掌柜面前都放着一份商驿建设蓝图和物资清单,蓝图上详细标注了商驿的布局:每个商驿占地约半亩,分为三个区域 —— 货物储存区,建在商驿后院,用青砖砌墙,加装通风窗和石灰缸,确保货物干燥;接待区,设在前院,有三间客房和一个大厅,用来接待商队和商家;办公区,在接待区旁边,有两间屋子,一间用来记账,一间用来传递消息,还装有专门的信鸽笼,方便与吴家堡联系。
“每个商驿的建设,都要按这个蓝图来。” 叶青云指着蓝图,“物资方面,王五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每个商驿配五十坛桃山白、两百斤盐、一百斤铁器样品、五十斤牛肉干、三十张皮毛,作为初期的展示和销售样品;还有五百两银子,作为商驿建设和初期运营的费用;另外,每个掌柜都配有一个密信筒,里面有暗门的联络暗号,遇到紧急情况,就用信鸽联系当地暗门,他们会全力配合。”
王五补充道:“商驿的建设工匠,我已经从吴家堡的工匠里挑了二十个,跟着你们去各郡,负责商驿的修建;修建材料,比如青砖、瓦片、木材,会提前让当地的暗门帮忙采购,你们到了之后,直接就能开工。”
耶律娟也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些常用的药材和外伤药:“路上和商驿建设期间,难免会有头疼脑热或受伤,这些药你们拿着,有备无患。另外,我给每个商驿都写了一封介绍信,若是遇到大辽城的部落商人,他们会帮你们对接当地商家,不用客气。”
九个掌柜接过蓝图、清单和物资,纷纷起身拱手:“请叶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早日在各郡建好商驿,打开贸易市场!”
叶青云看着他们,语气郑重:“我知道你们去外地建商驿,会遇到很多困难,可能会想家,可能会受委屈,但你们要记住,你们代表的是吴家堡,是咱们西北的势力。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别硬扛,及时跟吴家堡联系,咱们是你们的后盾。”
他顿了顿,又笑道:“等你们在各郡打开市场,把生意做起来,我亲自去各郡看你们,咱们在当地的酒楼,好好喝一杯桃山白!”
掌柜和伙计们都笑了起来,原本的紧张和不安,被期待和信心取代。
次日清晨,吴家堡的东门外热闹非凡。九个掌柜带着九十个伙计、二十个工匠,还有耶律烈派来的五个部落商人,整齐地站在城门口。每个掌柜都骑着一匹马,马背上驮着样品和物资;伙计和工匠们则推着马车,车上装着工具和生活用品。
叶青云、耶律娟、袁七、王五等人都来送行。叶青云走到刘掌柜面前,递给他一面绣着 “吴” 字的旗帜:“这面旗帜,你们带到青州的商驿,挂在商驿门口,让当地的商家知道,这是咱们吴家堡的商驿,是诚信经营的招牌。”
刘掌柜双手接过旗帜,郑重地挂在马背上:“请叶大人放心!属下一定把‘吴’字旗插在青州的商驿上,让咱们吴家堡的名声传遍青州!”
其他掌柜也纷纷接过叶青云递来的旗帜,挂在马背上。阳光洒在旗帜上,“吴” 字显得格外醒目。
“出发!” 随着叶青云一声令下,九个掌柜带着队伍,分成九队,朝着不同的郡出发。刘掌柜的队伍朝着青州,李诚的队伍朝着扬州,王勇的队伍朝着并州…… 队伍渐渐远去,旗帜在风中飘扬,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叶青云站在城门口,看着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心中满是期待。耶律娟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他们会成功的。”
叶青云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大夏疆域:“是啊,他们会成功的。用不了多久,咱们的桃山白、盐、铁,就会传遍大夏的每个郡;咱们的‘吴’字旗,就会插在每个郡的商驿上。到时候,吴家堡不仅是西北的势力,更是整个大夏都知道的贸易强堡!”
袁七也笑着说:“到时候,咱们的银子就更多了,能造更多的武器,训练更多的士兵,就算肖亲王、赵家来犯,咱们也不怕!”
小白狐跟在叶青云脚边,对着队伍远去的方向轻叫了两声,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叶青云弯腰抱起它,摸了摸它的绒毛,心中充满了信心 —— 贸易的拓展,商驿的建立,不仅是为了财富,更是为了吴家堡的未来,为了能在这乱世里,给百姓们创造更安稳、更富足的生活。
阳光渐渐升高,官道上的尘土渐渐散去。叶青云转身走进堡内,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等商驿建好,贸易打开,下一步就该改进产品工艺,提高桃山白的产量,改进铁的质量,让吴家堡的产品在大夏更有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与各地暗门的配合,及时了解各地的动向,确保商驿和贸易的安全。
吴家堡的工坊里,冶铁厂的工匠们已经开始改进铁锅的工艺;盐场的工人们正在提高盐的纯度;酿酒坊的师傅们则在研究如何让桃山白的口感更好 —— 每个人都在为吴家堡的未来努力,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叶青云知道,贸易拓展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