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172 年深冬,北蛮草原的寒风比往年更烈,卷起的雪粒子打在露天煤矿的木棚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矿场里,两百多名南蛮俘虏穿着单薄的粗布麻衣,正弯腰用铁镐刨着冻得坚硬的煤层,手上的冻疮裂开了口子,渗出血丝,却不敢停下 —— 北蛮监工握着鞭子,站在一旁,只要有人动作慢了,鞭子就会狠狠抽在身上。
这是三年前南蛮黑狼部落入侵北蛮时,被耶律部落俘虏的士兵。后来耶律部落与吴家堡结盟,这片露天煤矿便成了双方合作的产业,俘虏们也被调来采矿,一采就是三年。三年里,他们没拿到过一分钱,每天只能喝到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穿的衣服还是被俘时的破烂战甲,早就磨得露出了棉絮。
“咳…… 咳咳……” 一个名叫阿木的俘虏突然咳嗽起来,身子晃了晃,手里的铁镐掉在地上。监工立刻走过来,一鞭子抽在他背上:“偷懒?还想不想活了!” 阿木疼得蜷缩在地上,嘴角溢出一丝血沫,却不敢反抗 —— 三年来,反抗的俘虏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被扔进煤窑里,再也没出来过。
就在这时,矿场入口传来一阵马蹄声。图鲁鸿泽骑着马,身后跟着几个南蛮俘虏,他们是俘虏里的小将领,三年来一直默默保护着其他俘虏。图鲁鸿泽勒住马,看着矿场里的惨状,眼里满是怒火:“住手!”
监工转头看到他,不屑地笑了笑:“图鲁鸿泽,你少管闲事!这些俘虏都是我们北蛮的战利品,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战利品?” 图鲁鸿泽跳下马,走到监工面前,声音冰冷,“我们替你们挖了三年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白狐部落已经和北蛮、吴家堡结盟,我们也是南蛮人,凭什么还受这种待遇?我们要求释放!要么给我们工资,让我们像正常人一样干活,要么就放我们回家!”
周围的俘虏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眼里满是期待:“对!我们要工资!要回家!”
监工见俘虏们情绪激动,心里有些发慌,却还是硬着头皮喊道:“你们敢造反?我这就去报给耶律首领!” 说完,他骑着马,头也不回地跑了。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北蛮王庭。耶律鸿烈正在和手下商议煤矿的产量,听到监工的汇报,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些南蛮俘虏,竟敢要求释放?三年来给他们饭吃,没让他们饿死,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首领,” 手下劝道,“现在不是说这话的时候。那些俘虏有两百多人,要是真闹起兵变,矿场就没人干活了。而且白狐部落刚和咱们结盟,要是让都烈知道咱们虐待南蛮俘虏,怕是会影响两家的关系。”
耶律鸿烈沉默了 —— 他知道手下说得对。现在北蛮的煤炭主要靠这个矿场供应,冬天取暖、工坊炼铁都离不开煤;而且吴家堡还等着用煤炭换粮食,要是矿场停了,合作也会受影响。可他又不想轻易答应俘虏的要求,觉得这样会丢了北蛮的面子。
“先派人去矿场稳住他们,别让他们闹事。” 耶律鸿烈想了想,“我这就修书给叶青云,问问他的意见。毕竟这煤矿是咱们和吴家堡合作的,他的话,那些俘虏或许会听。”
当天下午,书信就送到了吴家堡。叶青云正在中枢府和袁七、耶律娟商议游历九州的物资准备,看到书信,拍了拍脑门,懊恼地说:“哎呀,我怎么把这事忘了!三年前就该跟耶律鸿烈说,要善待俘虏,没想到拖到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事。”
袁七凑过来,看完书信,皱着眉头说:“这些俘虏要是真闹起兵变,矿场停了,咱们工坊的熔炉就没煤烧了,冬天取暖的煤也不够用。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解决办法很简单。” 叶青云说,“首先,得给俘虏们补齐这三年的工资。他们替咱们挖了三年煤,按劳取酬是应该的;其次,愿意留下的,就按正常矿工的待遇,每月给五百文钱,管吃管住,穿暖和的衣服;想回家的,就给他们发放路费,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去。来去自由,不强迫。”
耶律娟点点头:“这样既显得咱们仁义,又能稳住俘虏。而且白狐部落知道了,也会觉得咱们尊重南蛮人,有利于以后的合作。”
叶青云立刻让人拿来纸笔,亲自写了一封回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最后还加了一句:“俘虏里若有有能力的人,可以提拔重用,这样能更好地管理矿场,提高产量。”
书信很快送回了北蛮王庭。耶律鸿烈看完,心里的顾虑顿时消了 —— 叶青云的办法既给了北蛮台阶下,又能解决问题,还能提高矿场的产量,一举三得。他立刻让人准备银子和粮食,又让人赶制了两百多套厚实的棉袍,送到矿场。
第二天,耶律鸿烈亲自来到矿场。此时,俘虏们正围在矿场的空地上,图鲁鸿泽站在最前面,眼神坚定地看着远处,随时准备和北蛮人对抗。看到耶律鸿烈来了,俘虏们都紧张起来,握紧了手里的铁镐。
“大家别紧张,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耶律鸿烈跳下马,走到俘虏们面前,举起叶青云的回信,“吴家堡的叶首领已经说了,给大家补齐这三年的工资,每人三十两银子;愿意留下的,每月五百文钱,管吃管住,穿新棉袍;想回家的,每人五两银子路费,现在就能走。”
俘虏们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阿木颤巍巍地问:“首领,您说的是真的?我们真的能拿到工资?能回家?”
“是真的。” 耶律鸿烈点头,让人把银子和棉袍抬过来,“现在就给大家发银子和棉袍,想回家的,今天就能出发;愿意留下的,从明天开始,就按新待遇干活。”
俘虏们欢呼起来,三年的委屈和压抑,在这一刻终于释放出来。他们围上去,领取属于自己的银子和棉袍,有的拿着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摸着厚实的棉袍,感受着里面的暖意,忍不住哭了出来。
图鲁鸿泽走到耶律鸿烈面前,拱手行礼:“首领,我愿意留下!我手下有五十多个兄弟,都是当年黑狼部落的精锐,懂采矿,也懂管理,我们愿意帮您把矿场打理好,提高产量!”
耶律鸿烈眼前一亮 —— 他早就听说图鲁鸿泽是黑狼部落的猛将,有勇有谋,只是一直没机会重用。现在图鲁鸿泽愿意留下,正好能帮他管理矿场。“好!” 耶律鸿烈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任命你为采矿队大队长,负责管理所有俘虏和矿工,每月给你一两银子的俸禄,比普通矿工多一倍!”
图鲁鸿泽激动地说:“谢首领!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矿场里一片热闹。想回家的俘虏们拿着路费,依依不舍地和同伴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愿意留下的俘虏们,穿上新棉袍,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干劲十足地投入到采矿中。图鲁鸿泽果然有本事,他把矿工分成十个小队,每个小队选一个队长,制定了严格的采矿制度:每天工作六个时辰,中间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管三顿饭,每顿饭都有肉和馒头。矿工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每天的煤炭产量比以前多了一倍。
耶律鸿烈看到矿场的变化,心里很高兴,又想起叶青云信里说的 “加大煤矿开采”,便决定招募更多的民工。他让人在北蛮草原和吴家堡周围张贴告示,招募民工开采煤矿,待遇和留下的俘虏一样:每月五百文钱,管吃管住,穿棉袍。
告示贴出去后,很快就有很多人来报名。北蛮草原上的牧民,冬天没什么事做,听说采矿能赚钱,都纷纷来报名;吴家堡周围的流民,也想找个稳定的活计,养活自己和家人,也来了不少。短短几天,就招募了五百名民工。
图鲁鸿泽把新招募的民工和留下的俘虏混编在一起,分成二十个小队,每个小队三十人,由有经验的俘虏担任队长,教民工们怎么安全采矿,怎么提高效率。他还在矿场里建了一个医务室,找了两个懂医术的人,专门给受伤的矿工治疗;又建了一个澡堂,让矿工们下班后能洗个热水澡,去除身上的煤尘。
矿场的变化越来越大,每天的煤炭产量也越来越高。耶律鸿烈让人把多余的煤炭装上车,运往吴家堡,换粮食和精铁;还运了一部分到白狐部落,送给都烈,加强两家的关系。都烈收到煤炭后,很高兴,让人送来一批铁矿砂,作为回报。
叶青云听说矿场的情况后,也很欣慰。他让人给图鲁鸿泽送了一把精铁刀和一件狐皮坎肩,作为奖励。图鲁鸿泽收到礼物后,更加努力地管理矿场,还经常派人去吴家堡学习采矿技术,改进采矿工具。
深冬的寒风依旧吹着,却吹不散矿场里的暖意。矿工们穿着厚实的棉袍,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手里拿着沉甸甸的银子,脸上满是笑容。他们知道,是叶青云的仁义和耶律鸿烈的开明,让他们有了安稳的生活;是图鲁鸿泽的管理,让矿场变得越来越好。
一天傍晚,图鲁鸿泽站在矿场的山顶,看着夕阳下忙碌的矿工们,心里满是感慨。三年前,他还是一个被俘的将领,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三年后,他成了采矿队的大队长,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保护手下的兄弟。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吴家堡和北蛮的合作,离不开叶青云的智慧和仁义。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图鲁鸿泽对身边的队长说,“我们要好好采矿,为吴家堡和北蛮的合作出一份力,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队长点点头,眼里满是认同。远处的草原上,传来牧民的歌声;矿场里,传来矿工们的笑声。夕阳的余晖洒在煤堆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像一座小山,堆起了吴家堡和北蛮合作的希望,也堆起了矿工们幸福生活的未来。
叶青云站在吴家堡的城墙上,看着远处运往矿场的粮食和精铁,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解决了俘虏的问题,不仅稳住了矿场的产量,还拉近了南蛮、北蛮和吴家堡的关系。未来,只要三方继续合作,互相扶持,就一定能在乱世里站稳脚跟,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深冬的夜晚,矿场里的灯火依旧亮着,矿工们还在忙碌着。他们知道,这个冬天,有了足够的煤炭,大家就能暖暖和和地过冬;明年春天,有了足够的粮食和精铁,大家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看似简单却充满仁义的决定 —— 给俘虏们一份应得的尊重,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