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议事亭里,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叶青云坐在主位,面前摊着吴家堡的收支账本,指尖在 “城池建设” 那栏的赤字上反复摩挲 —— 城墙只砌了一半,城楼的木料堆在工地旁已经开裂,车站的铁轨只铺了短短两里,所有工程停工的根源,都绕不开 “资金不足” 四个字。
“上个月贸易盈余有三千两,看着不少,可光给护卫队、运输队、各工坊发月俸就花了两千五,剩下的五百两,连买砖窑的煤炭都不够。” 袁七把刚算好的贸易报表推到桌上,语气里满是无奈,“冶铁炉要扩建,得买新的铁矿;运输队想加两辆头车,马厩得扩建;最急的是城墙,冬天一冻,开春再接着砌,之前的青砖都得返工,又是一笔额外开销。”
耶律娟握着茶杯,眉头微蹙:“咱们现在就像捧着金饭碗要饭 —— 沙晶石、辣酱、精铁每月都能赚银子,可这些银子要么发了月俸,要么被大家揣在怀里,有的工匠挣了钱,要么去青州城挥霍,要么就埋在自家床底下,根本没用到堡里的建设上。”
“埋床底下?” 叶青云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要是能把大家手里的闲钱集中起来,既能让大家得些好处,又能凑够建城的资金,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村长愣了愣,随即摇头:“大家把钱看得紧,埋在床底下最放心,谁愿意把钱拿出来给咱们?再说,拿了大家的钱,要是建城亏了,怎么赔给人家?”
叶青云站起身,在亭内来回踱步,脑子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 他想起穿越前的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用利息吸引人们存钱,再把钱借给需要的人,让钱 “生钱”。“咱们可以成立一个‘银号’,就叫‘吴家堡银行’,让村民和工匠把闲钱存在这里,每月给他们利息,比如存一年,利息按千分之八算,存的钱越多,时间越长,利息越高。” 他停下脚步,看着众人,“这样大家的钱有地方放,还能生利息,比埋在床底下划算;咱们拿到这些钱,就能接着建城、扩建工坊,等赚了钱,再把本金和利息还给大家,既解了资金困局,又让大家得了实惠。”
“利息千分之八?存一年?” 袁七算了算,“要是有人存一百两,一年就能得八两利息,比把钱借给别人放高利贷安全多了,说不定真有人愿意存!”
耶律娟却有些担忧:“要是大家存了钱,突然要取出来应急,咱们拿不出怎么办?还有,要是有人想借钱,比如工匠想扩大生意,或者村民想盖房子,咱们借出去,要是收不回来,岂不是亏了?”
“这些都得定规矩。” 叶青云早有考虑,“第一,存钱分‘定期’和‘活期’—— 定期就是存一年,利息千分之八,没到时间不能取;活期可以随时取,但利息只有千分之三,这样能保证咱们手里有稳定的资金可用。第二,借钱必须有人担保,比如工匠借钱,得让工坊的头领担保;村民借钱,得让里坊的管事担保,要是借了钱不还,就找担保人要,还得罚借钱的人,让他以后在吴家堡没法立足。”
李村长点点头,补充道:“还得选个可靠的人管银号,账得记清楚,每一笔存款、借款都要登记,不能出半点差错。另外,银号的库房得建得结实,用精铁做门,派护卫队日夜看守,不然大家担心钱被偷,也不会愿意存。”
接下来的几天,几人反复商议,把银号的规矩越定越细 —— 银号的负责人由袁七兼任,他懂账目、做事细心;库房选在议事亭旁的密室,墙体用水泥砖砌筑,门用精铁打造,钥匙由叶青云、袁七、李村长三人分别保管,缺一不可;存款时,银号会给存户发 “存单”,上面写着本金、利息、存款时间,盖着吴家堡的印章;借款时,要写 “借据”,担保人签字画押,还要抵押东西,比如工匠可以抵押工具,村民可以抵押粮食。
为了让大家相信银号,叶青云还决定 “带头存钱”—— 他把自己之前卖沙晶石赚的五千两银子,全部存进吴家堡银行,存的是定期,一年后能得四百两利息。“我是吴家堡的首领,我都把钱存进来,大家就不用担心钱不安全了。” 他对众人说。
银号成立的消息传开后,吴家堡的人议论纷纷。烧窑的丁匠人拿着刚发的五十两月俸,犹豫着要不要存 —— 他之前买小妾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还有些闲钱,存起来能得利息,可又怕银号不靠谱,钱拿不回来。“丁师傅,你还犹豫啥?叶首领都存了五千两,咱们存几十两怕啥?” 隔壁的张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打算把家里的一百两存定期,一年能得八两利息,够给我家小子交两年学费了!”
丁匠人想了想,还是拿着钱去了银号。袁七亲自接待他,给了他一张存单,上面写着 “今收到丁匠人存款五十两,定期一年,利息千分之八,到期支付本金五十两、利息四两”,盖着鲜红的吴家堡印章。丁匠人把存单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心里踏实了不少 —— 有存单、有印章,还有叶首领担保,应该不会出问题。
消息越传越广,来存钱的人越来越多 —— 冶铁车间的工匠们,大多存了三十到五十两;运输队的赶车师傅,有的存了一百多两,他们跑运输赚得多,又没地方花,存进银号正好;甚至连耶律部落的青壮,也有不少人存钱,他们之前跟着叶青云赚了银子,想给家里留些积蓄。短短半个月,银号就收到了两万多两存款!
有了钱,叶青云立刻安排复工 —— 先让砖窑的工匠们烧制青砖,把停工的城墙接着砌;再让冶铁炉扩建,增加精铁产量;运输队加了两辆头车,跑落雁城的车队从一支增加到两支;车站的铁轨也重新铺了起来,从两里延长到五里。工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工匠们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银号的钱有一部分是自己存的,城建好、工坊扩建好,自己以后能赚更多钱。
银号不仅吸收存款,还开始发放贷款。护卫队的队员李铁牛,想给家里盖新房,手里差二十两银子,他找王五担保,向银号借了二十两,约定半年后还,利息千分之五。“有了这二十两,我就能盖起新房,让爹娘和妹妹住得暖和些,半年后我省着点花,肯定能还上!” 李铁牛拿着钱,激动地说。
冶铁车间的唐师傅,想改进炼铁炉,需要五十两银子买材料,他找叶青云担保,借了五十两,约定一年后还,利息千分之八。“等炼铁炉改进好,每天能多炼一百斤精铁,用不了半年就能赚回五十两,还了贷款,剩下的都是赚的!” 唐师傅信心满满。
银号的运转越来越顺利,袁七每天都把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存户偶尔来查账,他都耐心接待,一一核对;借款的人也都按时还款,没人敢赖账 —— 大家都知道,要是在银号赖账,不仅会被担保人追责,还会被逐出吴家堡,再也没法在这儿立足。
一天,叶青云去银号查看账目,袁七笑着递上报表:“现在银号里还有一万五千两存款,之前借出去的三千两,已经有一千两还回来了。咱们用存进来的钱,把城墙砌完了一半,冶铁炉也扩建好了,下个月开始,精铁的产量能增加三成,贸易盈余肯定能更多!”
叶青云看着报表,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银号刚成立时的担忧,现在终于放下了 —— 成立银号,不仅解了资金困局,还让吴家堡的人更有凝聚力,大家把钱存进银号,就等于把自己的未来和吴家堡的未来绑在了一起,城建好、工坊发展好,大家都能受益。
耶律娟也来报喜:“现在大家手里的钱都存进了银号,去青州城逛妓院、赌钱的人更少了,悦来楼的生意也更好了,大家下班后要么去听书,要么就回家陪家人,家庭矛盾也少了很多。”
李村长笑着补充:“还有不少周边村落的人,听说咱们吴家堡的银号安全、利息高,也想把钱存进来,我看以后咱们的银号还能扩大,不仅能服务吴家堡,还能服务周边村落!”
叶青云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他知道,成立银号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可以改进银号的规矩,比如增加 “小额贷款”,帮助贫困村民;或者发行 “银票”,方便商队携带,不用再带着沉甸甸的银子跑运输。只要好好经营,银号会成为吴家堡发展的 “钱袋子”,支撑着这座城池一步步建成,支撑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夕阳西下,银号的库房里,整齐地堆放着银子,护卫队的队员正认真地巡逻;议事亭里,袁七还在整理账目,灯光映着他专注的脸庞;远处的工地上,工匠们还在忙着砌城墙,铁锤敲击青砖的声音,与银号里算盘的 “噼啪” 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谣。
叶青云站在银号门口,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无比坚定 —— 有了银号的支撑,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吴家堡终将建成一座坚固、繁荣的城池,成为乱世中真正的安宁之地,而这座银号,也将成为吴家堡发展史上,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银行没周只开门半天,办理业务,其他时间不开门,服务人员较少。业务还是相对轻松。经过一个月的募集,有银两三万两之多。也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