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山区,一座名为\"三道拐\"的镇子笼罩在潮湿的雾气里。陈美娟——现在化名\"王秀芝\",身份是投靠远房表亲的寡妇——住在镇尾一处靠山的吊脚楼里。日子比上海清苦百倍,但呼吸着没有硝烟味的空气,听着不是日语口令的乡音,她心里是安稳的。
只是这安稳底下,总埋着一根刺,那根刺的名字叫陈晓。弟弟最后一次塞给她那包\"老城隍庙五香豆\"的眼神,她记得清楚——那是诀别。
\"这傻小子,本事大到能把天捅个窟窿,现在也不知道落在哪个窟窿里蹲着呢。\"她对着潺潺的溪水叹气,内心吐槽:\"我们老陈家祖坟是不是埋错了地方?姐弟俩一个赛一个的能折腾,一个在魔都当'假鬼子',一个在深山当'假寡妇',这都什么命。\"
这天傍晚,她正就着昏黄的油灯缝补衣服,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熟悉身影出现在楼下,是当初护送她来这里的\"表叔\"。
\"表姑娘,缝衣服呢?\"表叔的声音带着徽州口音,语气如常。
陈美娟心里咯噔一下。按约定,表叔非生死大事绝不现身。
她不动声色将人让进屋,关好吱呀作响的木门。
表叔摘下斗笠,脸上没了往日的沉稳,压低声音:\"王妹子,出大事了。上海李爷递来消息,晓少爷在香港,被洋人和'重庆那边'的人盯死了。李爷……李爷没顶住,漏了风。\"
陈美娟手一抖,针尖扎进指腹,沁出血珠。她感觉脚下的木楼板都在晃。
\"他……他怎么样了?\"声音发紧。
\"暂时没事,但对方手段脏,用……用你来诈他。\"表叔言简意赅,将oSS用假报纸威胁陈晓的事说了。
\"他们找不到他,就想假借我当饵,逼他出来?\"陈美娟瞬间明白了关窍,一股寒气从脚底窜到头顶,紧接着是压不住的怒火。欺负她可以,动她弟弟,不行!
表叔点头,脸上带着愧色:\"李爷也是没法子,洋人加'那边'的压力,山一样压下来。但他让我务必通知你,晓少爷能耐大,或许有招,让你……让你自己留神,看看有没有什么门路,最好能给晓少爷递个话,或者……\"他没说完,但意思明显,看陈美娟有没有办法救。
表叔留下几句叮嘱,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融入夜色。
陈美娟独自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窗外是寂静的山林,她的内心却像滚开的油锅。
弟弟危在旦夕!那些洋鬼子和国民党特务,为了抓他,脸都不要了!这次是假消息,下次呢?如果他们真查到自己没死,找上门,她就是勒在弟弟脖子上的绞索!
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当弟弟的累赘!
一个念头,一个疯狂而决绝的念头,在她心里破土而出,迅速长成参天大树。
她要主动走出去!但不是去拖累弟弟,而是要去……保护他,帮他破局!
她从来没跟弟弟说过,她早已是组织的一员。
但她清楚弟弟陈晓这些年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暗中做过些什么——那些通过她的手,或她隐约感知到的,指向日寇心脏的情报流转,那些间接挽救的无数生命。她也知道,弟弟最后那份匿名的、巨额的\"捐赠\",是投向组织的一份沉甸甸的善意。
而她陈美娟,早在弟弟于敌营挣扎求存、还以为姐姐只是普通护士时,她早已经在组织的感召下,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她前往上海,进入广慈医院,本就有就近观察、在关键时刻尝试策反弟弟,让他为真正的人民事业服务的任务。只是弟弟身处环境太过复杂和凶险,最后她还被如同人质一样被软禁,所以一直未能找到合适契机,反而在弟弟的羽翼下得到了保护。
现在,契机来了。带着血腥味。
她整理了一下粗布衣衫,眼神异常平静。她走出吊脚楼,向着镇中那间唯一的、兼卖香烟火柴的杂货铺走去。杂货铺的掌柜,是个总是咳嗽的、瘦削的中年人,姓何。
\"何掌柜,打半斤煤油。\"陈美娟将油瓶放在柜台上,手指在瓶身某个位置,极有规律地敲击了三下。
何掌柜咳嗽两声,眼神微不可察地变了下。他接过油瓶,慢悠悠打油,压低声音:\"'夜来香'同志,后屋说话。\"
后屋狭窄,堆满杂物。何掌柜关上门,脸上的病容一扫而空,眼神锐利:\"出了什么事?\"
陈美娟没有丝毫隐瞒,将表叔带来的消息,自己的判断和那个近乎自杀的死间计划,和盘托出。
“……何书记,在说我事情之前,我必须先向组织完整汇报我之前的任务和相关情况。”
陈美娟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条理清晰地陈述:
“三年前我受组织派遣潜入上海,表面在广慈医院工作,实际任务是接近并策反我弟弟陈晓——军统代号'夜莺'的同志,他当时潜伏日特梅机关做分析师,化名“高桥晓”。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他为我们国家抗日战争事业做出的贡献。那些扭转战局的关键情报,多次帮助我党和军队同志在日军的‘清乡’中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她稍作停顿,让何书记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
“现在情况危急。据他原来上海合作的青帮老大传来消息,美国特务组织oSS和国民党保密局联手追捕晓弟,甚至用我“被捕”作为威胁他的筹码。我请求执行'死间计划':让我主动暴露,成为敌人手中的'诱饵'。”
她的眼神坚毅,逻辑清晰地阐述计划的三重目的:
“原因原因有三:
第一,通过我被捕的消息,向晓弟传递明确的信号——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让他保持警惕。
第二,我要利用这个机会,让晓弟能'顺理成章'地被美国oSS招募。我相信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美方情报机构内占据重要位置。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她向前倾身,压低声音却语气坚决:
“我要让他明白,凭借个人的力量想要摆脱国民党和美国两大势力的围追堵截这是不现实的。既然迟早都是一样被捕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多想想怎么用我们这具有用之身,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事。凭借他的能力、他对国际局势的洞察力,在日特梅机关能帮助到国家;那么如今如果有机会被美国的情报机构招募,他也同样可以在关键时刻影响美方决策,延缓甚至阻止他们直接介入我国的内战。”
何书记(实际是当地地下党负责人)沉默地听着,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陈美娟的计划太大胆,几乎是赴死!但其中蕴含的战略可能性,让他心惊。
他沉吟片刻,问道:“你确定陈晓同志会接受这个安排?”
“我了解他。”陈美娟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痛恨侵略者,痛恨国民党的腐败,痛恨军统保密局的出卖,痛恨内战,但他却和我们一样热爱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与其被动四处躲避追捕,不如主动出击,到敌人心脏里去继续为祖国效力。用我这个已经'死'过一次的人,换取他在更重要的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
被震惊了的何书记,他需要立刻向上级汇报。
加密电波穿透山峦,将\"夜来香\"的提议和关于\"夜莺\"(陈晓)的完整评估,发送至上级。
回复来得很快。
高层紧急研判,结论如下:
1. \"夜莺\"陈晓抗日功勋卓着,非战犯。
2. 其匿名向党组织捐赠证明其心向光明。
3. 其战略情报分析能力和对美日了解,是稀缺资源。
4. 根据对美国oSS行事风格判断,他们找陈晓首要目的是\"利用\"而非\"消灭\",陈晓本人短期无生命危险。
5. 陈美娟作为其唯一已知软肋,是打破僵局,尝试与陈晓联系并施加影响的最佳切入点。
6. 若能争取陈晓,利用其可能对美方产生的影响力,延缓或减少美方对国民党内战的直接军事介入,战略价值巨大。
最终指示:原则同意\"夜来香\"同志计划。但需周密部署,尽最大努力保障\"夜来香\"同志安全,组织将全力营救。同时,启动接触\"夜莺\"预案。
次日,何书记向陈美娟传达组织决定。
他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夜来香'同志,保重。组织记得你。\"
“不需要记住我,”陈美娟笑了,那是将自身化为火炬的释然。\"为了弟弟,为了将来,值得。\"
计划展开。几天后,陈美娟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以\"投亲不遇,生活无着,想去重庆找点活路\"为由,离开了三道拐。她辗转来到重庆。
按照计划,她开始在那栋森严的、挂着\"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保密局)牌子的办公楼附近徘徊。
她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头发凌乱,面容憔悴,逢人便用带着上海口音的官话,怯生生地打听:\"长官,行行好,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陈晓的人?他是我弟弟,他以前跟我说过他是在为党国服务的,好久没消息了……\"
她一天去好几趟,有时在门口一待就是半天,眼神惶恐又执着。行为举止,完全符合一个寻找失散亲人、走投无路的普通妇女。
门口站岗的卫兵起初不耐烦地驱赶,但见她天天来,模样可怜,口音特别,还是找人的,不免多了份\"留意\"。遇到个“好管闲事”的,消息也就很快报了上去。
重庆保密局的特务们正为oSS催促寻找陈晓姐姐的事情头疼,听到下属汇报,有个上海口音的女人天天在局门口打听一个叫\"陈晓\"的人,顿时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陈晓?上海口音?找弟弟?\"负责此事的行动科长眼睛一亮,\"抓起来!仔细审!\"
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几个便衣特务在保密局大门外,将又一次前来\"打听\"消息的陈美娟\"请\"进了局里。
通过简单的审讯,甚至称不上审讯,更像是确认,陈美娟\"惊慌失措\"地承认了自己是陈晓的姐姐陈美娟,声称当初车辆爆炸是侥幸逃生,弟弟安排她逃到重庆,不过来的路上钱都被抢了,现在生活困苦,只想找到弟弟,找个依靠……
消息立刻被层层上报,同时也以\"合作\"的姿态,通报给了驻重庆的oSS联络官。
约翰·卡特在香港接到消息,精神大振!\"果然没死!太好了!立刻向重庆方面提出,我们希望'接收'这位陈女士。她对我们找到并说服她弟弟,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交易,赤裸裸得令人齿冷。
重庆保密局的高官看着oSS开出的条件——一批最新型号的无线电台、一批精良的汤姆逊冲锋枪和相应弹药,甚至还有部分美元现钞——脸上笑开了花。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负责交易的毛人凤心腹拍着胸脯,\"陈美娟本就是我国公民,如今涉嫌通共,理应由我国法办。但既然友邦如此重视,为了中美共同利益,我们愿意将她……'移交'给贵方协助调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合作的诚意!\"
毛人凤暗忖:通共真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抓人理由啊!用一个女人的自由,换取打内战的枪炮。这笔买卖,当真划算至极!所以不用查,她肯定是通共的!
几天后,一家国民党官方背景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短讯:
\"**沪籍女犯陈美娟于重庆落网,系日伪时期重要情报人员高桥晓之姐,疑涉共党活动,已依法拘押,不日将移送审理。**\"
消息刻意模糊,但\"陈美娟\"、\"高桥晓之姐\"、\"落网\"这些关键词,像淬了毒的针。
而在重庆某个戒备森严的码头,陈美娟被蒙上头套,由保密局特务\"移交\"给了oSS的人员,随即被塞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货轮底舱。
她知道,戏台已经搭好,锣鼓已经敲响。
接下来,就看香港的弟弟,和她背后的组织,如何唱这出戏了。
只是,这步以身为饵的险棋,真的能换来预期的结局吗?远在香港的\"夜莺\",看到姐姐被捕移送的消息,又会落入怎样的疯狂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