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离开后的梅机关,像一部突然被抽掉了沉重配件的机器,运转时发出一种略显空荡的异响。那股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消失了,但随之而来的并非全然轻松,还有一种权力真空期的微妙动荡和观望。
陈晓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公务,内心却像绷紧的雷达,扫描着机关内部的每一丝变化。佐藤临别的“馈赠”和勒索像一根刺扎在心里,而那份他回敬的“慢性礼物”,则需要时间来发酵。他现在要做的,是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主人。
佐藤离开一周后,新的梅机关负责人到任了。出乎不少人意料,并非来自势力盘根错节的陆军或海军系统,而是一位来自外务省情报部门,名叫濑川哲也的政务官员,级别是参事官。
濑川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微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圆框眼镜,脸上总挂着温和的、近乎程式化的笑容。他穿着合身的西装,而非军装,看起来更像一位大学教授或者银行经理,而非特务机关头子。他带来的几个亲信,也多是文职气息浓厚的人。
他的就任讲话也充满了这种“务实”的风格,在机关礼堂里,面对下面神色各异的军官和职员,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不切实际的野心,语气平稳得像在做年度财报分析:
“……诸君,当前局势艰难,帝国面临诸多挑战。情报工作,更需脚踏实地,摒弃虚浮,为前线将士,为国内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能落地的支持。我希望与诸君共同努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共克时艰。”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只有平实的目标。言简意赅,然后鞠躬下台。台下响起的掌声带着点茫然和试探。习惯了佐藤式高压和黑木式疯狂的人们,对这种过于“正常”的风格,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不过,这也让经历了佐藤时代后期压抑和武田事件动荡的机关职员们,或多或少松了口气。
陈晓站在人群中,冷静地观察着。濑川的“务实”,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更功利的考量,以及更隐蔽的控制手段。他不是佐藤那种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威慑的老派特务,而是更依赖数据、逻辑和利益权衡的新型官僚。
濑川上任后,很快展现了他的工作风格。他召开了数次业务会议,仔细听取各部门的汇报,重点询问实际困难、资源缺口和数据支撑。他对陈晓这个“传奇”分析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倚重。
濑川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办公室里,经过他的重新装修,佐藤那种阴郁风格也被一扫而空。
“高桥君,你的报告我都拜读了,尤其是关于太平洋战场和国内经济关联的分析,视角独特,数据详实,非常了不起。”濑川在第一次单独召见陈晓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以后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多多倚重你。”
陈晓谦逊回应:“濑川长官过奖,属下必定尽力。”
“不必过于拘谨。”濑川摆摆手,语气随和,亲自给陈晓倒了杯茶——是精致的中国瓷器,而非日式的粗陶,“我这个人,看重的是能力和结果。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其他的,都是小事。”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陈晓,“佐藤将军在任时的一些……特殊工作方法,在我看来,有时效率不高,还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内部紧张。我希望我们能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业务本身。”
这话似乎意有所指,仿佛在暗示他知道陈晓过去的一些“争议”(比如与黑木的冲突,乃至佐藤最后的“特殊关照”),但并不打算深究,甚至隐隐表示不认同。
陈晓心中了然。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如释重负”和“知遇之恩”:“属下明白。一定不负长官期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晓的工作环境确实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改善。濑川给予他相当大的自主权,资源调配也更为顺畅。那种无处不在的、被时刻审视的压迫感消失了。
机关内部的氛围也似乎缓和了一些,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大家似乎都愿意在这位“务实”、“好说话”的新长官手下,过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
但陈晓内心并未放松警惕。他仔细研究过濑川的背景。此人长期在外务省负责对美经济情报分析,以精于算计和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着称。他的“务实”和“放权”,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他更看重最终产出,至于过程是否完全“干净”,只要不捅出大篓子,他或许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一种更高级、也更难把握的控制。
他不再是佐藤那种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威慑的老派特务,而是更依赖数据、逻辑和利益权衡的新型官僚。对付这种人,需要不同的策略。
陈晓调整了自己的应对方式。他继续提供“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但在涉及敏感判断时,更加注重数据的支撑和逻辑的严密,减少个人主观色彩的流露,让报告看起来更像是一台精密仪器输出的结果,而非某个“天才”的预言。他把自己隐藏在数据和流程之后。
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濑川看重“经济”和“实效”的特点,将自己的一些“搞钱”和削弱敌人的行动,包装成“为机关开辟财源”或“扰乱敌方经济秩序”的“建设性”方案。
比如,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利用上海金融市场波动为机关谋取非预算经费之可行性初探》的报告,引用了大量经济数据,论证了在严格控制风险下,进行小规模、高频次套利的可能性,并将预期收益与机关日常运营、人员补贴等“务实”开销挂钩。
这份报告得到了濑川的默许。这为他之前的大规模资金操作,披上了一层“奉命行事”的合法外衣。内心吐槽:用敌人的政策,为自己搞钱开绿灯,这感觉……有点魔幻。
压力暂时减轻了,呼吸的空间变大了。他甚至有时间更细致地推进“凤凰计划”,将几笔资金通过更复杂的路径转向海外。
但陈晓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段短暂平静。濑川的“务实”之下,隐藏着更深的城府和更明确的目标——用最小的代价,维持机关运转,并产出足以向东京交代的“成绩”。自己这柄锋利的刀,现在被用得更顺手,但一旦卷刃,或者有更便宜好用的替代品,被丢弃的速度可能也会更快。
他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加速自己的布局,为最终必然到来的风暴,积蓄更多的力量和筹码。
他坐在濑川给他新换的更宽敞、朝阳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似乎明亮了一些的天空。
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棋局。对手换了风格,棋路也得随之改变。
他拿起一份关于日本本土粮食配给额再次下调的通报,眼神平静。
短暂的喘息期值得珍惜,但脚下的路,依旧需要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