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林晚都泡在农书阁和试验田间。农书阁的典籍让她眼界大开,李默也时常与她探讨种植难题,她把在林家庄实践过的堆肥法、套种技巧一一讲给李默听,不少法子竟真的帮试验田解决了些小麻烦。
这日清晨,林晚又去了试验田。刚走到温室附近,就见李默正陪着一个身着青布便服的男子说话,那男子背对着她,身形挺拔,正弯腰查看温室里的茄子,动作熟稔得像个常年种地的农汉。
“林姑娘,你来啦!”李默先看见了她,笑着招手。
那男子转过身来,林晚只觉心头一跳——不是赵衡是谁?他比初见时清瘦了些,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眼神却依旧清亮,看到她时,也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和的笑意。
“林姑娘?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赵衡的声音带着几分意外的欣喜。
“殿下。”林晚连忙行礼,心里却有些局促。在这试验田见他,倒比在林家庄柴房里更让她觉得不自在。
“不必多礼。”赵衡摆摆手,目光落在她手里的包袱上,“你这是……”
“哦,我采集了些试验田的种子,想带回庄里试试。”林晚打开包袱,里面是分门别类包好的种子,“这里的新品种长得真好,尤其是那抗倒伏的麦子,若是能在我们村推广,乡亲们定能多收不少粮食。”
赵衡看着那些被仔细包裹的种子,眼里的笑意更深了:“看来你这些日子没少在试验田转悠。李默跟我说,你提了不少好法子,帮了他大忙。”
李默在一旁连连点头:“是啊殿下,林姑娘的法子实用得很!就说那暖棚控温,她用秸秆和草席调节通风,比咱们用炭火省了一半成本呢!”
赵衡看向林晚,眼神里满是赞赏:“我就知道,你在田埂上能种出好庄稼,到了这里也一样能发光。”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说起来,还没问你,怎么会来京城?”
林晚便将周婆子离世、自己想出来看看的事简单说了说,略过了路上的波折。
赵衡听完,沉默片刻,才道:“周婆婆是个好人,可惜了。你一个人出来,不易。”他看着试验田远处的田埂,“在这里还住得惯?若是有难处,不必客气。”
“多谢殿下关心,一切都好。”林晚笑道,“农书阁的书极好,试验田也让我学到不少,陈掌柜和李大哥都很照顾我。”
“那就好。”赵衡点点头,指着温室里的茄子,“你看这茬茄子,用了你的法子,坐果率确实高了些。只是这温室成本还是太高,寻常百姓用不起,你可有什么想法?”
说起正事,林晚顿时放松下来,认真思索道:“或许可以用更简易的材料?比如用泥土糊成 walls(墙壁),再盖上油纸,虽然保温效果差些,但成本低,农户或许能接受。我在庄里试过用麦秸和泥搭小棚,冬天种些耐寒的青菜,效果还不错。”
她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简易的棚子结构图,哪里通风,哪里透光,说得条理清晰。赵衡听得专注,时不时点头,偶尔提出疑问,两人竟像寻常农人探讨农活一般,忘了身份之别。
李默在一旁看得咋舌,他虽知太子平易近人,却从未见他与谁这般随意地讨论农务,更别说对方还是个年轻女子。
日头渐渐升高,试验田的农人送来午饭,是简单的糙米饭和冬瓜汤。赵衡留林晚一起用饭,就在田埂边的石桌上,没有碗筷,就用粗瓷大碗,一人捧着一碗汤,就着窝头吃得香甜。
“还是田埂上的饭香。”赵衡喝了口汤,笑着说,“京城里的宴席再精致,也吃不出这份踏实。”
林晚想起在林家庄的日子,点头道:“是啊,自己种的粮,自己摘的菜,吃着心里都亮堂。”
饭后,赵衡要回府处理政务,临走时对林晚道:“三日后农书阁有场农桑讲座,邀请了各地有经验的老农分享经验,你若是有空,不妨去听听。”
“真的?那太好了!”林晚眼睛一亮,“多谢殿下告知。”
赵衡看着她雀跃的样子,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届时我也会去。李默,你那日多照看些。”
“是,殿下。”
看着赵衡的身影消失在田埂尽头,林晚才收回目光,心里竟有些异样的感觉。她原以为,到了京城,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两人再难有交集,却没想会在试验田这样偶遇,还能像从前那样聊起种地的事。
“林姑娘,殿下对你可是另眼相看啊。”李默凑过来,笑着打趣,“多少官员想见殿下一面都难,你倒好,能跟殿下在田埂上一起吃饭。”
林晚脸一红,嗔道:“李大哥别取笑我,殿下只是关心农桑事。”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白,赵衡待她,确实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温和。或许,是田埂上那段共过患难的日子,让他们之间少了些君臣的隔阂,多了些寻常人的情谊。
三日后,林晚准时去了农书阁。讲座设在阁外的空地上,来了不少农人,还有些年轻学子。赵衡果然也来了,依旧穿着便服,坐在前排,听得十分认真。
轮到一个老农讲抗旱经验时,林晚忍不住插了句嘴,说起自己在林家庄用秸秆覆盖保墒的法子,简单易行,引得不少人点头赞同。赵衡看向她,眼里带着鼓励的笑意。
讲座结束后,赵衡特意走到她身边:“你刚才说的法子,很实用。我已让李默记下,打算在旱灾多发的地区试试。”
“能帮上忙就好。”林晚心里暖暖的。
“我府里有块小菜园,种了些新引进的菜种,你可有兴趣去看看?”赵衡忽然问道,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林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愿意叨扰。”
她想去看看,这位太子殿下的菜园,是不是也像他说的那样,种着最朴实的希望。就像田埂上的庄稼,无论长在皇家别院还是农家小院,只要用心浇灌,总能结出饱满的果实。
阳光正好,洒在农书阁的青石板上,也洒在并肩而行的两人身上。前路或许依旧有身份的距离,有未知的波折,但此刻,田埂上的情谊,农桑间的默契,正像春日的种子,悄悄在心里发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