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曹操势力的日益壮大,其威望在北方已无人能及,汉献帝虽仍居皇位,但朝中大权实则已尽归曹操之手。此时,曹操帐下诸多谋士将领纷纷劝进,希望曹操顺应“天命”,登基称帝,以正天下之名。然而,曹操心中却顾虑重重,他深知此举必将引发天下震动,便就此询问婉兮的看法。
婉兮沉思良久后说道:“丞相,如今虽您已掌控北方,但南方孙权、刘备仍对您虎视眈眈,若此时贸然称帝,无疑会给他们以口实,联合天下反对您的势力共同讨伐。再者,汉室虽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天下人心尚未完全归附于您。此时称帝,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依我之见,丞相不如效仿晋文公、齐桓公,尊天子以令诸侯,继续广纳贤才,发展民生,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天命自然归您。”
曹操听后,深以为然,遂暂时搁置称帝的念头。但此举却引起了朝中部分急于攀附新贵之人的不满,他们私下里对婉兮颇有微词,认为她妇人之见,阻碍了曹操成就大业。其中,尤以曹操的族弟曹洪为甚。曹洪自恃跟随曹操多年,战功赫赫,对婉兮一介女子在曹操身边备受重用心怀嫉妒,时常在众人面前诋毁婉兮。
一日,曹洪在营帐中借着酒劲,公然说道:“一个女子,能有什么见识?不过是花言巧语迷惑丞相罢了。若依我之见,早就该称帝,何须如此瞻前顾后!”这话恰好被路过的婉兮听到,她并未动怒,而是走进营帐,平静地说道:“曹将军,行军打仗,靠的不仅是勇猛,更需审时度势。如今称帝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将军若不信,不妨想想当年董卓,妄自尊大,称帝之心昭然若揭,结果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曹洪被婉兮说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地拔剑相向:“你这女子,竟敢教训我!今日我便要让你知道,在这军中,到底谁说了算!”眼看营帐内气氛剑拔弩张,其他将领纷纷上前阻拦。就在这时,曹操恰好赶到,他大喝一声:“曹洪,你在做什么!”曹洪见曹操到来,虽心有不甘,但还是收起了剑。
曹操面色阴沉地看着曹洪:“婉兮智谋过人,为我军屡立奇功,你怎可如此无礼!我能有今日成就,她功不可没。今后若再让我听到你对她不敬之言,定不轻饶!”曹洪心中虽不服气,但也不敢再公然与婉兮作对,只能怏怏退下。
经此一事,婉兮并未因此而对曹洪心怀怨恨,反而在之后的日子里,主动与曹洪接触,在军事谋划上给予他诸多建议,试图化解彼此间的矛盾。起初,曹洪对婉兮的示好并不领情,但随着婉兮的建议一次次在战场上得到验证,曹洪对她的态度逐渐转变,心中的嫉妒与偏见也慢慢消散。
与此同时,孙权与刘备在经历上次大败后,并未一蹶不振。他们各自休养生息,积极联络各方势力,试图再次组建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派鲁肃前往荆州,与刘备商讨结盟之事。刘备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与曹操抗衡,欣然应允。于是,孙刘再次达成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的威胁。
消息传来,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婉兮分析道:“孙刘再次联盟,其势不可小觑。但他们各怀心思,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之策。一方面,可派人暗中与孙权接触,许以重利,离间他与刘备的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对边境的防守,防止他们联合进攻。”
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秘密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加强边境防御。在婉兮的谋划下,曹操成功打乱了孙刘联军的部署,使其联盟内部出现裂痕。孙权对刘备的实力增长心存忌惮,而刘备则对孙权的摇摆不定感到不满。双方虽表面上维持着联盟关系,但暗中已相互提防。
就在曹操与孙刘联盟周旋之际,北方的乌桓部落趁曹操与南方对峙之机,蠢蠢欲动,时常侵扰边境。曹操深知若不解决乌桓之患,后方将永无宁日。于是,他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乌桓,彻底消除这一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