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十三中的食堂内。
“你不去干点儿正事吗?成天在食堂泡着,你不觉得最近你都有些发福了吗?”
收拾中午剩下食材的陆之茗对池宿吐槽道。几天下来,池宿基本每天都在食堂泡着,正如陆之茗所说,不过几天的功夫,池宿确实长了一些肉。主要是因为最近他不怎么出去了,前段时间的运动会也没有啥过于消耗他体力的事情。
池宿自己都觉得身体有些迟钝了,陆之茗吐槽归吐槽,池宿明白他为啥这样。
在十三中待了起码一个礼拜了,对于骑士团的事情丝毫没有推进。池宿能看得出来陆之茗有些急躁,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时候,他一边剔牙一边对陆之茗说道:“淡定些,你们现在需要好好体会平和的生活方式,说白了就是让你们通过时间化解戾气。毕竟在外面野惯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我之所以安排你们人员分散找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你们骑士团逐渐走入正途,明白了吗?从你创立的新骑士团开始,骑士团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被各个城市的人唾弃,被警察追着跑了......”
陆之茗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他觉得池宿说得有道理。若仍旧按照原来的方式去运营骑士团,那简直没有未来可言。一切都需要时间去考量,并不是以现在的眼光能够看穿的。
希望通过最近安逸的日子,能将他们这些原本无法无天的“暴走族”导向正途吧!
“学长!您泡在食堂里,总带着俺干嘛?”
最近几天池宿一直带着牛青耕吃陆之茗做的陕北小吃,中间池宿还不断窜倒牛青耕将家里的煎饼和小葱带过来。
品尝他家的东山煎饼后,就连陆之茗也对其赞不绝口,有嚼劲,小葱为煎饼加分相当多。结果陆之茗也跟着池宿窜倒牛青耕来食堂摆个摊,牛青耕果断拒绝了。
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水质、地质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同样的食材,换做滨津市这种沿海城市就行不通。味道变不变另说,口感上起码都会大打折扣。
池宿说不应该呀,反正他觉得都挺好吃的。
陆之茗也摇头说道:“不是这样的,你是因为没吃过,所以当方面认为味道新颖。若是有机会你去我的家乡陕北那边,那里的羊肉泡馍,还有各种面绝伦了。滨津市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就是从不因为地域性排外,只要东西好吃,价格实惠。滨津人绝对舍得花钱,甚至是排队。有些良心商家开始就是这么做,可是咱们华夏人就是这样,一看到你赚钱,他们就开始跟风,有的直接打价格战,有的加入许多添加剂,久而久之原来最好吃,味道最正的那家买卖也不行了。甚至味道比起添加剂的差很多...话题扯远了,黄土高原的所产的米、面虽然跟滨津市都属于北方,但是差异还是蛮明显的。为啥有人去别处,会产生水土不服?这就是原因所在。”
“尼玛,说了半天我都不知道你说得是啥!咱简单直接一些,你就告诉我,你在食堂做的这些,跟你在陕北比,差距有多大?”池宿显然对陆之茗的侃侃而谈表示不耐烦,陆之茗也不生气他想了一会儿说道:“味道大概也就是原来的三四成吧!”
我靠!差那么多的吗?那本地的得好吃成什么样!?
池宿想着想着,哈喇子从嘴角就淌了下来,两人见池宿如此没出息的模样很是无语。牛青耕原本对池宿和执刑部没什么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了解到其实池宿他们人还不错,只不过立场不同而已。在这所学校,他并没有感觉到排外和校园霸凌,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执刑部与学生会的存在。
时间一长,牛青耕觉得这个所谓的收底校,还是蛮有意思的。同学之间虽然不像他在老家那样和和气气的,但是起码互相之间不怎么玩心眼。比起普通的学校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显得更加轻松。
所以对于池宿以及执刑部,牛青耕心里不再排斥,反而有种想要亲近的感觉。
“喂!别成天在这里泡着了!你现在距离胖就差一碗米饭了!人家三十中的王俭已经在校门口等你呢,还不赶快出来!”
荀康从后面走了过来,拍着池宿的肩膀催促道。
得知王俭已经来了,池宿便起身朝外面走去,走到一半他回头对陆之茗说道:“别总说我吃你东西不办事,这不办着了吗?告诉你的同伴们,耐下心来,咱们和对面的胜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分出的。”
“有时候我都在想,你到底是不是人!”
两人边走荀康一边吐槽道,池宿扭过头没好气地怼荀康:“干嘛?我又招你了?最近大便干燥吗?需不需要我来帮你?”
“我之前用好久都没有打通的三所学校,你居然在短时间内打通了两所!我感觉有些没天理......”
好嘛!我还当什么事儿了,敢情看我能和大奥枫叶还有赤海中学联系上,跟这儿酸我呢是吧?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之前太急于求成了,况且还特别自负。并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很多情况都需要时机的。我只不过是赶上了而已,要是让我舔着脸就那么去他们两所学校,根本就是不可能。还有,大奥枫叶那边我虽然有老同学在里面,但是他们能够提供的情报有限,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自行判断。由于立场问题,他们也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给咱们发情报,毕竟人家的安全那咱们也需要考虑在内。我可不像你,拿别人纯粹就当个工具......”
两句话没说完,两人又开始互呛。
你特么还有脸说我?你拿我当人了吗?有事没事儿打豆豆是吗?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真给你脸了!
“你的意思是说,大奥枫叶那边主要还得等待时机吗?”
“当然了!咱们把话说明白了,就算知道是大奥枫叶的徐微凉在背后搞鬼,咱们有确凿的证据吗?即便掌握了证据,咱们能拿他怎么样?况且还不止是徐微凉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大奥枫叶绝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了。你觉得咱们可以用普通不良生的方式去解决这件事吗?”
虽然心中很不服气,但是池宿说得有道理。目前而言,即便掌握了确凿的证据都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只能先耐下心来将自己学校周边的事情搞定,随后挤兑他们主动出手,这才是正解。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校门口,定睛一看除了王俭,五中的百里惑也跟着来了。
一见到池宿,百里惑三步并作两步小跑地跟池宿握手:“池宿学长好久不见了!昨天听王俭说你们要去赤海中学一趟,我一看今天也没啥事儿,就跟着来了,毕竟曾经的母校我也很熟,应该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见到百里惑谄媚的样子,王俭嘴角一抽:我还是喜欢看你桀骜不驯的样子...你也是真够贱的,欺负人结果踢到钢板上了。看来池宿学长也是没白揍你,比起之前的狂妄的确是收敛了不少。
池宿也注意到了王俭尴尬的表情,便道:“行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挺好,那别在这杵着啦,咱们赶紧去中环线坐公交吧。免得来不及回来上课......”
卧槽!不要碧莲!这话从你说出来怎么就有那么强的违和感呢!你也不看看现在都几点了,还赶回来上课?待会儿你特么不去铁工技术溜一圈我跟你姓!
池宿不要脸的行为让荀康都感到十分无语,恐怕能和池宿媲美的也就只有班君实了。不愧是班君实手把手带出来的混蛋啊,两个人行事风格基本和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一路无话,四人走到了公交站,坐了十分钟的路程便来到了赤海中学侧门。
提起赤海中学新校址,原本一部分是八十四中,结果八十四中经营不善最终还是被赤海中学收购了。虽说赤海中学名义上是一所藏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但是从升学率以及教学质量来说基本和市重点没什么差别。但是汉族学生只能在赤海中学念初中,高中都是藏族学生。
来到了大门口,王俭向门卫打了个招呼:“李老师,好久不见了!我是小俭,我今天是来看冯老师的。她今天在吗?”
“在!你打个电话,让她出来接你们...唉?这不是那个混小子百里惑吗?他也打算进去?”
被门卫李老师一说,百里惑朝他一瞪眼:“什么叫混小子!我回来看看自己的母校怎么就不行了?我发现你岁数越大,怎么还区别对待呢......”
不等百里惑把话说完,池宿一巴掌呼在他后脑勺上,百里惑吃疼立马住口。
李老师打量了池宿和荀康便问道:“他们两个也是跟你一起来的?我没见过他们呀!小俭,你要知道咱们赤海中学轻易不能让外人进!看你是原来这所学校的学生,我才让你给冯老师打电话的。”
王俭笑道:“李老师,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学长,听说我毕业于赤海中学,也想过来看看咱们津北区的市重点到底里面是什么样的。这样吧,我先给冯老师打电话,她要是允许我带他们进去,您就不用拦着啦,若是不允许,您也不用为难,我就让他们在门口等我们一下。”
听王俭说话还算客气,李老师点了点头,随后对百里惑说道:“小俭我倒是放心,反倒是你!待会儿你要是也进学校可别闯祸啊!毕竟已经从这毕业了,别再让那些藏生给你收拾一顿后让警察抓走!”
临了李老师还奚落百里惑一番,百里惑刚想说什么,当他瞅了一眼池宿后,便将到嘴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大约也就等了五分来钟,冯老师从里面走了出来,看上去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个子不高,梳着一个马尾辫,看上去十分干练。
来到门口和李老师打个招呼,然后走了出来。看了一眼池宿等人于是便对王俭说道:“小俭啊,你确定要让他们进来吗?我最多只能带两人进来...这是学校的规定.......”
“没事儿,让他们进去吧。有什么责任,我担着。”
众人一回头,只见一个高个子老师站在他们身后,那老师看上去四十岁出头,脸上都是胡茬,看上去和蔼可亲的样子。
“范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范老师和蔼一笑道:“跟着他俩来的,是你云示学长的学生,一个叫做池宿,另一个叫做荀康。刚才他跟我打了个招呼......”
云示学长......卧槽!老王初中居然也是赤海中学的!?娘的,怎么不早说!我就差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求人了,结果老王你原来也是赤海中学毕业的......
池宿和荀康两人听后不由得打了个冷战:靠!自己翘课出来的事儿又让老王知道了!回去还不得让他继续折腾死?
看到两人面色不自然,范老师笑呵呵地说:“不愧是小王的学生,脾气秉性跟他差不太多,你们王老师特意嘱咐我让你们走之前,给我们教学楼走道擦一遍地,然后找我照个相,带着照片回去。否则的话,他一定会从十三中跑过来,亲自带你们走。”
两人听完只得耷拉个脑袋,垂头丧气道:“好,我们知道了。”
“你们是云示学长的学生呀!?为啥不早说!何必麻烦我们范老师呢!他最近还好吗?”
冯老师倒是一脸兴奋地问池宿两人有关老王的近况,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强挤出笑容简单敷衍了两句,随后朝王俭使了个眼色。
王俭即刻会意,道:“我们还是抓紧进去吧!待会儿还得做卫生呢!”
王俭的话刚说完,冯老师没崩住“噗嗤”一乐。想不到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学长居然还喜欢恶作剧。不过仔细想想的确应当,毕竟他手底下两个学生胆敢明目张胆地翘课去别的学校。
几人刚走进教学楼,打开门的那一瞬间,池宿只觉得一股难以接受的味道传了过来。
看到池宿眉头拧成了麻花,荀康还纳闷,可下一秒自己也闻到了那股“人肉味儿”,下意识也退后了两步。
反倒是百里惑还有王俭以及两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然的表情。王俭说道:“那个,忘了告诉你们了,由于藏生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洗澡频率没有咱们那么频繁...所以体味儿稍大...一个倒还好说,每个人都这样,所以整个教学楼就......”
“因为藏区的海拔高,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干燥,洗澡会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氧气消耗,容易诱发高原反应。加上水质问题还有部分高寒地区取水加热成本比较高......所以少洗澡时适应高原环境的生存智慧,藏区干燥寒冷的气候使人体自然分泌的优质成为保护皮肤的天然屏障,减少洗澡频率反而有助于健康。日后若是去海拔高的地方,这些算是比较保障身体健康的常识。”
难怪味道那么大,好家伙,敢情藏族学生不怎么洗澡啊!总算知道为什么赤海中学不怎么参与滨津市中学圈的事儿了,一般人进去绝对会被这种体味儿熏得撞脑袋!看样子学校也摆烂了,要不每天得花多少钱买空气清新剂啊!况且这么做的话,难免不会对那些藏族学生有些不尊重。
范老师执教也有二十多年了,池宿这点儿小心思怎么会看不出来,他说道:“现在是上课时间,要不这样,你们先把卫生做了,做着卫生我给你们拍照片。争取下课前搞定,你们来我们赤海中学不仅仅只是转转那么简单的吧?以后再来找人,直接联系我就好,说找谁我将他带来就行啦。”
池宿和荀康苦笑了两声,连忙拿了拖把在水池简单涮了一下后开始拖地。由于是王俭他们提议带他们来赤海中学转转,于是王俭和百里惑也抓紧帮忙。
拖地的时候,池宿和荀康只得憋着气干活,拖到了窗户边立马打开窗户透气,这哪是来获取情报的!分明是做无氧运动来了啊!老王呀!老王,可真有你的!明知道我们来,却一丁点儿提醒都不带给我们的!让我们活受罪啊!
好在范老师和冯老师没有课,也帮他们干了一部分,他俩并不像老王那样对待学生如此苛刻。
在几个人的努力下,差不多半个来小时,就解决了战斗。
范老师带着几人来到了校内小卖铺买了几瓶水给他们,顺便问问他们这次来学校找谁?王俭也没有隐瞒,直接说找多吉。范老师听后一头黑线,说这所学校里叫什么“扎西”、“多吉”、“格桑”之类的男生大有人在,具体你找的多吉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俭听后仔细回忆多吉的体貌特征,大致形容了一下,范老师便动身走到了教学楼内。
看到冯老师也是平易近人的样子,池宿好奇地问她,当初老王在赤海中学是什么样子的?
冯老师回忆起初中时候的事情,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对几人说,王老师上初中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全校名人。学校艺术节,藏历年等活动都是他一手筹备的,在校期间无论和藏生还是普通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关系非常要好。
加上老王的学习成绩优异,当时所有人包括老师都认为,他一定能轻松考入市五所。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他中考前似乎遇到了什么事情,问他也不说。别看他依旧是嬉皮笑脸的模样,但是打那以后总是心事重重的模样。结果高考成绩一公布,老王以六百多分的成绩果断选择了十三中。
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老王选择一所收底校,以他的成绩最差也是考入市重点的苗子。为此校方找他谈了多次,即便找他家里也没用。好在他高考的时候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京城大学,随后研究生考试考入了英吉利出国留学。
池宿跟荀康没想到,老王居然也有这样的回忆,似乎和班君实差不多。池宿好奇地问荀康,你为啥也选择十三中?你初中哪毕业的?
荀康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是五十七毕业的,因为初中那会儿参加一次绘画交流赛认识了韦卉。中考的时候,为了能和韦卉经常见面,以五百八十多分的成绩选择了十三中。
池宿饶有深意地“哦”了一声,随后似笑非笑地盯着荀康看。荀康被众人看得感到有些不自在,便问池宿为啥也要去十三中?池宿的答案简单明了——离家近。
在一旁听他们聊天的百里惑和王俭都有些自闭了,他们原本以为进入十三中的学生基本都是学习蛮差的,没想到这么多名人以如此奇葩的理由考入十三中。这也难怪近几年十三中的升学率逐步提高呢,原来是这些各校的优等生给这所收底校干拔Gdp啊!
看到池宿他们学习也没耽误,在不良生里还这么出名,百里惑跟王俭实在是有些郁闷。他俩纯粹是因为学习不咋地才考入收底校的,虽然五中不算收底校吧,但是百里惑可是交了择校费才进去的,等于说比正式录取的学生多花了好多钱。
没过一会儿下课铃响了,范老师从教学楼带来一个人,那人身穿蓝白相间的夏季校服,身高差不多一米八五,身形修长,线条分明,犹如一座伟岸的山峰,他的头发乌黑油亮,整齐地梳在脑后,拥有古铜色的皮肤和锐利的眼神,鼻梁高挺,朴实中流露出独特的气质。
见到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多吉也有些好奇,直到发现人群中的王俭多吉才知道他们为何要找自己。
见带来的人没错,冯老师和范老师嘱咐他们长话短说,待会儿还得回去上课呢。
多吉打量了诸位到来的外校学生,于是问道:“学弟,他们两位是...”
王俭介绍道:“这位是十三中执行部副部长池宿,另外一位也是十三中的人,叫荀康,他们跟你同年,听说之前我们和铁工技术打架的时候你过来帮忙了,便想来见见你。”
多吉望着池宿和荀康看了一会儿,随后似乎认出了他俩,由于情绪有些激动,说话的时候带出了几句叽里咕噜的藏语。整得池宿他们反而有些尴尬,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多吉用有些不熟练的中文说道:“很高兴认识你们,来自十三中的朋友,我叫多吉才让。”
见多吉主动示好,池宿跟荀康也感到很意外,他们分别与多吉拥抱之后便问起他为何选择帮助三十中学这边。
多吉的回答令诸位倍感意外,只听他说,早在两年前,他们周末出去估衣商业街买东西的时候,由于商贩看自己不是本地人,结果被坑了。多吉找商户理论,那个商户找来好多人想将多吉吓走。情急之下多吉拔出了藏刀想要跟他们玩命,就在他要捅人之际,班君实和张平川走了过来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最后在班君实和商户的沟通下,商户不情不愿地退了多吉的钱。从那开始,三人便熟络起来,一有空,班君实就趁着来找张平川之际给多吉补课。
得知班君实和张平川他们毕业后,多吉还伤心了一阵子,直到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张平川找到了多吉,希望他日后多关注一下铁工技术的动向,并不需要非得参与其中,只要适当帮忙就好了,尤其是他的学弟苏警。人虽然不错,但是不怎么喜欢用脑子想事情。
可今年一开学,有一个陌生人找到了自己,说想要让他们赤海中学帮忙。多吉说赤海中学向来不参与滨津市中学圈的事,还是找别人吧,只要不招惹他们赤海中学,他们就不会主动惹事。
在赤海中学吃了闭门羹的人见状也没有说什么,转身去了马路对面的铁工技术。
结果没过多久,多吉就在教学楼那边看到铁工技术和外校的人打了起来,其中还有原来在赤海中学上初中的学弟。出于遵守张平川的约定,多吉带着几个人来到了交战地点,及时制止了双方的恶战。
事后多吉得知苏警出车祸休学了,便了解目前铁工技术内部一定非常乱。在和他们大旗赵莽吉沟通之后,赵莽吉也是迫于压力说不再找别的学校麻烦。
听完多吉的叙述,池宿回过头看了一眼铁工技术,随后说道:“你们大老远来了,就是为了好好学习,回去建设家乡的。滨津市的这点儿屁事,最好不要掺和明白了吗?既然上次的事情你露面了,对方肯定也会想方设法将你们拖下水,千万要当心哦。尤其是你们可以周末外出的时候,尽量不要惹事,遇到事情联系我们就好,就算我本人不能赶到,也会让其他人去帮助你们!”
池宿说的话,多吉听后感到心中一暖。他朝池宿笑了笑道:“你们也是,日后多加当心,倘若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随时打电话。对了,下次再来我们学校,你直接联系我就好了,用不着非得联系老师,怪麻烦的。”
“好嘞!没问题!”
池宿嘴上是满口答应,心中却说:老子实在不想再来了!那味道真心上头啊!
交谈过后,池宿几人来到了校门口,池宿瞅着对面的铁工技术有些出神,随后便对其他人说回学校。
荀康此时心中却不乐意了,我擦,这就回去了?那你看铁工技术那么半天干嘛?你不去,我岂不是要跟你姓了?
“来都来了,为啥不去铁工技术看看去?万一要是有意外收获呢?”
不对呀,荀康怎么感觉有点儿反常呢?虽然觉得荀康的表现有些不对劲,但也没有理由拒绝他的提议。
思忖了片刻,池宿说道:“行呀,那就走一遭。要是没遇见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你就请我们几个在马路边吃点儿刨冰吧!再加上一大杯酸梅汤,哎呀...越说越渴!赶紧的吧!我迫不及待了!”
听池宿越说越不像人话,荀康心里早就把他家一户口本都骂了一遍,可是在后辈面前,只得装作很大方的模样对池宿说:“行啊!谁不知道你向来抠搜的!出门在外捡不到钱都算吃亏......”
别看荀康在阴阳自己,池宿只当没听见一样,此时他心里还想着回去问问老王以及夏晚宁他们事情最近的进展。反正现在就算是回去,依旧得挨老王收拾倒不如去铁工技术转转,看看能不能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