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商栈外的空地上,晨阳刚漫过胡杨林的树梢,将满地沙砾染成暖金色。阿罗憾握着弯刀的手猛地一劈,寒光掠过,一截碗口粗的胡杨木应声断裂,木屑混着晨露飞溅。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面前列队的三百余人——沈家商队的老护卫扎着青色绑腿,焉耆部落的勇士裹着兽皮护臂,疏勒来的镖师腰间悬着双斧,衣衫各异,口音混杂,却都盯着他手中那柄泛着冷光的弯刀,眼中透着期待与紧绷。
“从今日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丝路卫’。”阿罗憾的声音带着西突厥旧部特有的沉厚,像戈壁上的风般撞在每个人耳中,“你们的刀,要护的不是单个商队的货,是这条路上所有人生计;你们的盾,要挡的不是沙匪的抢,是李崇断商道的狼子野心。”
他抬手示意陈武分发红布条:“系在左臂上,这是‘丝路卫’的记号。战场上见此布条,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不许误伤,更不许退。”
人群中响起窸窣的系布条声,沈砚秋站在夯土台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羊皮地图边缘。昨日帖木儿已带着回纥部落的先锋赶到,加上阿罗憾从疏勒带来的五十名镖师,“丝路卫”总算有了三百五十余人。可她望着队列里几个攥着弯刀却指尖发白的年轻护卫,眉头微蹙——这些刚从江南来的少年,连沙匪都没见过,若不尽快磨出默契,怕是撑不住李崇的正规军。
“阿罗憾将军早年在白水城抵御过葛逻禄部落的突袭,最懂怎么把散兵捏成拳头。”帖木儿走到沈砚秋身边,目光落在阿罗憾示范盾阵的身影上,“你看他刚才劈木的力道,还有分阵时的眼神,这些人已经服他了。”
沈砚秋点头,目光却没离开那几个年轻护卫:“服是一回事,能并肩杀敌是另一回事。李崇的兵卒都带着北庭都护府的制式甲胄,我们这些人里,一半没见过真正的战场,得让阿罗憾多练实战配合,至少要让他们知道,盾卫的后背该交给谁。”
话音刚落,阿罗憾已将人群分成三队。盾卫们弯腰举盾,青黑色的盾牌在晨阳下连成一片,像突然立起的矮墙;箭卫们蹲在盾后,弩箭上弦的“咔嗒”声整齐划一;锋卫们握着弯刀,脚步错开,自然形成三人一组的小阵。
“盾卫推进时,脚要踩实沙砾,盾沿贴紧,别给箭留缝!”阿罗憾走到盾阵前,用弯刀柄敲了敲最边上的盾牌,“你们是前墙,若你们退了,后面的箭卫就成了活靶子——想想你们在焉耆市集买糖的孩子,在疏勒织地毯的婆娘,退了,他们就没活路了。”
接着他转向箭卫,拿起一张弩演示:“瞄准胸口下两指,那里是甲胄的缝隙。别想着射腿,李崇的兵卒穿的是皮靴,射不透。”最后他站在锋卫面前,弯刀划出一道弧线:“三人一组,一人主攻,两人护左右,记住,你的刀要护着同伴的后背,就像护着你马背上的水囊——没了同伴,你走不出这片戈壁。”
演练开始,盾卫们踩着沙砾慢慢推进,盾牌碰撞的闷响在空地上回荡;箭卫们的弩箭射向远处的胡杨树,箭杆密密麻麻钉在树干上,像突然开了片黑花;锋卫们的弯刀挥舞间,卷起的沙砾落在兽皮护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沈砚秋看着队列渐渐有了章法,心中微松。她转头对帖木儿说:“让回纥的先锋也加入吧,他们马术好,正好当骑卫。再从盾卫里挑些身手灵便的,跟着学骑马,免得李崇从侧翼绕袭。”
帖木儿立刻去召集回纥勇士。不一会儿,五十名身着皮甲、骑着战马的回纥人就来到了空地上。他们看到“丝路卫”的演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翻身下马,主动走到锋卫队伍旁,跟着一起练习三人组配合。有个回纥勇士故意放慢速度,让江南来的年轻护卫看清弯刀借马势发力的技巧,惹得周围人都笑起来,刚才的紧绷消散了不少。
“阿罗憾,你看这样如何?”沈砚秋走下夯土台,走到阿罗憾身边,“让回纥的勇士当‘骑卫’,战时在侧翼巡逻,若是李崇的人从侧面偷袭,他们能立刻拦截。另外,再从盾卫里挑些身手好的,跟着回纥勇士学骑马,充实骑卫的力量。”
阿罗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沈姑娘考虑得周全。回纥人马术精湛,让他们当骑卫再好不过。我这就挑二十个盾卫,跟着他们学骑马,争取两日内能上战场。”
正说着,顾长风提着药箱从边境方向赶来。他身上的白褂沾了些尘土,脸上却带着几分急切:“砚秋,阿罗憾将军,边境救护点那边需要些护卫帮忙搬运草药和夹板,能不能从‘丝路卫’里调些人过去?”
阿罗憾立刻转身,从盾卫队伍里挑了十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你们跟着顾医官去,路上注意安全,若是遇到可疑人员,立刻回来报信。记住,顾医官是我们的‘医心’,你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
汉子们齐声应下,跟着顾长风离去。沈砚秋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从烽烟初现到如今护卫整合,不过短短十日,可所有人都在为守住轮台而努力,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这份同心协力的信念,比任何精良的兵器都更有力量。
演练一直持续到正午,日头晒得沙砾发烫,阿罗憾才让队伍休息。护卫和勇士们围坐在胡杨树下,吃着罗衣派人送来的麦饼和羊肉干,互相交流着刚才的演练心得。几个江南来的年轻护卫,正围着回纥勇士,请教骑马的技巧;焉耆部落的勇士,则在教锋卫们如何用弯刀格挡敌人的攻击。
沈砚秋走到一个叫小石头的江南护卫身边,见他正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刚才的阵形,忍不住问道:“第一次握真刀,怕吗?”
小石头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晒伤的红,却眼神亮得很:“昨天怕,今天看陈大哥他们举盾的样子,就不怕了。我娘说,在江南种桑要守着蚕茧,在西域走商要守着商道,都是守活路,没什么好怕的。”
沈砚秋心中一动,弯腰在他画的阵形旁添了个小圆圈:“这是你刚才没注意到的——盾卫推进时,要给箭卫留半尺的射角,不然箭会擦着盾沿飞偏。”
小石头赶紧用树枝记下,又追问:“沈姑娘,李崇的人真会来吗?他们有甲胄,我们只有皮护臂……”
“甲胄挡不住齐心的刀。”阿罗憾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当年我在白水城,对方有两千人,我们只有八百,最后还不是把他们打退了?关键是,我们护的是自己的家,他们抢的是别人的活路,理在我们这边。”
小石头用力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树枝。沈砚秋望着两人的身影,再看远处顾长风正帮一个回纥勇士包扎磨破的手掌,帖木儿在和焉耆部落首领商量巡逻路线,忽然觉得这满地沙砾都有了温度——这条路上的人,从来都不是孤军。
下午的演练换成了模拟攻防。阿罗憾让人扛来几捆干草当“敌军”,让“丝路卫”按上午的阵形应对。盾卫们刚结成阵,“箭雨”(绑了布的树枝)就从侧面袭来,几个年轻护卫慌得想躲,却被身边的老护卫按住:“别躲!盾能挡!”
一轮下来,阿罗憾吹哨暂停:“刚才侧面来箭时,盾卫该往侧移半步,护住箭卫的侧翼!你们是一个整体,不是各打各的!”他走到那个慌了的护卫面前,拿起他的盾:“这盾上的纹路,是江南木匠刻的吧?你想想,他刻的时候,是不是盼着这盾能护你平安?你要是躲了,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身边的兄弟。”
那护卫红了眼眶,用力点头:“将军,我记住了!下次绝不躲!”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轮演练结束。“丝路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却依旧挺直腰杆,左臂的红布条在余晖里像一团团小火。阿罗憾看着队伍,忽然提高声音:“明日再练一日,重点练应对投石机!李崇的人说不定会带那东西来,我们要在阵前挖壕沟,用湿沙袋挡石弹!”
众人齐声应下,声音在戈壁上回荡。沈砚秋走到阿罗憾身边,递过一壶水:“辛苦你了。今晚让骑卫多巡逻两趟,特别是昆仑山小道,别让李崇的人提前摸过来。”
阿罗憾接过水壶,猛喝一口:“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三队骑卫,每两个时辰换一次班。帖木儿还说,要让回纥勇士带着猎犬去,狗的鼻子比人灵,能闻出陌生马蹄印。”
沈砚秋点头,望向远处的胡杨林。暮色渐浓,归鸟的翅膀划过天际,商栈的灯火渐渐亮起,像撒在戈壁上的星子。她知道,两日后的战场定有血光,但看着眼前这些系着红布条的人——护卫生怕同伴落后主动帮着扛盾,部落勇士教镖师辨风向,连最年轻的小石头都在帮着收拾弩箭——她忽然觉得,这条商道,这些人,一定能守住。
回到商栈时,罗衣已经备好了晚饭。麦饼裹着羊肉干的香气飘出来,药童们正将煮好的艾草水分给众人,说是能解乏。沈砚秋坐在角落,看着顾长风给一个磨破手掌的护卫敷药,帖木儿和焉耆首领在讨论明日的粮草分配,阿罗憾则在地上画着明日的演练计划,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夜色渐深,巡逻的骑卫马蹄声远去,商栈里只剩下偶尔的咳嗽声和翻身声。沈砚秋站在露台上,望着漫天星辰——西域的星星格外亮,照亮了轮台的夜空,也照亮了那条蜿蜒向西的商道。她想起父亲曾说,商道的生命力,不在货有多贵,在走这条路的人有多齐心。如今她信了,只要这些人同心,就算李崇有千军万马,也挡不住这条丝路的驼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