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的冬夜格外寒冷,徐长三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呼出的白气在月光下凝结成霜。他站在西南统计调查局二楼的窗前,凝视着远处灯火稀疏的街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
\"局长,又抓到一个。\"副手李明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与兴奋,“在城南的客栈里,搜出了炸药和手枪。”
徐长三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第几个了?”
\"第七个。\"李明擦了擦额头的汗,“按照线报,他们至少派了十五人小队潜入昆明。”
\"不够,还不够。\"徐长三走到办公桌前,摊开一张昆明地图,上面已经标记了十几个红点,“唐总督三天后要在五华山公开露面,北洋那群狗崽子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明凑近地图:“我们的人已经监控了所有旅馆、码头和车站,只要他们敢露头——”
\"不,敌人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徐长三打断他,手指点在地图中央的五华山上,\"重点排查演讲台周围,特别是献礼环节。那些孩子…\"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
李明立刻明白了局长的担忧:“您是说,刺客可能伪装成献礼的少数民族代表?”
徐长三没有回答,只是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名单:“这是明天参与献礼的各族儿童名单,派人暗中核实每一个人的身份背景,特别是那些临时加入的。”
\"是!\"李明接过名单,正要离开,又被叫住。
\"记住,行动要隐秘。\"徐长三的眼神变得异常严肃,“唐总督这次演讲关系到西南六省的民心稳定,绝不容许半点闪失。”
李明重重点头,转身离去。徐长三重新站到窗前,望着五华山的方向,眉头紧锁。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喘不过气来。
五华山上,彩旗飘扬。各族民众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山腰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唐启站在临时搭建的演讲台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同胞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广场,“今天,我们齐聚五华山,共商西南大计!”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唐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自去年宣布《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方针》以来,我们废除了土司制度,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的联合政府。彝族、苗族、白族、傣族…\"他一一列举着西南各族名称,“你们不再是低于汉族的百姓,而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人群中,几位白发苍苍的少数民族长老热泪盈眶。他们世代生活在西南山区,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与汉族平起平坐。
\"唐总督万岁!\"一个彝族青年突然高喊,随即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呼应。
唐启微笑着摇头:“不,不该喊我万岁。该喊的是——人民万岁!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欢呼声更加热烈。唐启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有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孩童。这些都是他要守护的人民,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我宣布三项新政。\"唐启从口袋里取出演讲稿,“第一,在各民族聚居区设立双语学校,既学汉语,也传承本族语言文化;第二,成立民族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各族特色手工业;第三…”
他的演讲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骚动打断。广场边缘,几个身着黑衣的人正与维持秩序的士兵发生争执。唐启眯起眼睛,隐约感到一丝不安,但很快镇定下来,继续他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按照安排,各族儿童将上台献礼。二十多个身着民族盛装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捧各式礼物向演讲台走来。唐启蹲下身,准备亲自接受这些纯真的心意。
\"总督小心!\"站在唐启身后的利剑小队队长赵铁柱突然大喊。
唐启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队伍中一个苗族装扮的少年猛地掀开外衣,露出绑在身上的炸药包。那少年面目狰狞,哪还有半分孩童的天真。
\"保护总督!\"赵铁柱一个箭步冲上前,同时六名利剑小队成员迅速形成人墙,将唐启围在中央。
千钧一发之际,更令人心碎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排队献礼的孩子们非但没有四散逃跑,反而自发地围向唐启,用他们稚嫩的身躯筑起第二道人墙。
\"孩子们,快跑!\"唐启目眦欲裂,想要推开挡在前面的小身躯,却被死死拉住。
\"总督大人,我们保护您!\"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彝族小女孩仰起脸,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那伪装成苗族少年的刺客已经点燃引信,高举炸药包准备投掷。就在这生死瞬间,一个瘦小的身影从侧面飞扑而出,将刺客撞倒在地。
\"阿吉!\"唐启认出了那个身影,是民族村彝族村寨里最调皮的少年,经常偷他的糖果吃。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五华山。唐启只感到一阵热浪袭来,接着便被扑倒在地。耳边充斥着惨叫与哭喊,浓烟和尘土模糊了视线。
当唐启挣扎着爬起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如坠冰窟。十三名各族儿童倒在血泊中,他们小小的身躯被炸得支离破碎,鲜艳的民族服装浸透了鲜血。挡在最前面的六名利剑小队成员也全部牺牲,赵铁柱的半个身子都被炸飞,却依然保持着护卫的姿势。
而那个英勇扑向刺客的彝族少年阿吉,已经和刺客一起被炸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只小手紧紧攥着刺客的衣角。
\"医护兵!快叫医护兵!\"唐启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他跪在地上,颤抖着抱起那个羊角辫小女孩,她的胸口插着一块弹片,鲜血汩汩流出。
\"总…督…大人…\"小女孩气若游丝,“我…勇敢吗…”
\"勇敢,你是最勇敢的孩子。\"唐启的泪水滴落在小女孩脸上,“坚持住,医生马上就来!”
小女孩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广场上一片混乱,民众四散奔逃,士兵们忙着维持秩序和救助伤员。徐长三带着调查局的人赶到时,看到唐启跪在血泊中,怀里抱着死去的孩子,整个人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
\"查!给我查个水落石出!剩余的同党全部揪出来\"唐启抬头看向徐长三,眼中燃烧着滔天怒火,“我要知道是谁把刺客带进来,是谁下令杀连同这些无辜孩子一起屠杀!”
总督府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唐启换下了染血的制服,却洗不去身上那股血腥味。他站在窗前,背对着众人,肩膀微微颤抖。
\"伤亡统计出来了。\"龙骧声音低沉,“十三名儿童全部遇难,年龄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四岁。利剑小队牺牲六人,重伤四人。平民伤亡二十七人。”
蔡锷一拳砸在桌上:“北洋政府这群畜生!连孩子都不放过!”
\"现场抓获两名刺客同伙,正在审讯。\"徐长三汇报道,“初步查明,他们是北洋军情处特别行动组的成员,一月前分批潜入昆明。”
唐启终于转过身来,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脸色苍白如纸:“孩子们的身份核实了吗?”
\"核实了。\"徐长三喉结滚动,“都是各族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自愿报名参加献礼活动。那个扑向刺客的彝族少年叫阿吉,父母双亡,跟爷爷住在西山彝族村寨。”
唐启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阿吉调皮的笑脸。就在上周,这孩子还偷偷溜进总督府厨房,被他当场抓住。
“阿吉的爷爷知道了吗?”
\"已经派人去通知了。\"龙骧回答,“老人家说…阿吉能为保护总督而死,是家族的荣耀。”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插进唐启的心脏。他猛地转身,一拳打在墙上,指节渗出鲜血也浑然不觉。
\"荣耀?什么荣耀!\"唐启的声音嘶哑而痛苦,“他们只是孩子,应该活着,长大,结婚生子…而不是死在肮脏的政治暗杀中!”
会议室陷入沉默,只有唐启粗重的呼吸声回荡。良久,蔡锷开口道:“唐总督,此事不能就此罢休。北洋政府已经越过底线,我们必须反击。”
\"反击?\"唐启冷笑,“怎么反击?再派刺客去北京?让更多无辜的人送死?”
\"不,\"龙骧站起身,目光炯炯,“北伐!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
唐启环视在座众人,看到的是同样坚定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军事地图前:“我们现在的军力如何?”
蔡锷立刻汇报:“经过一年半的整编训练,西南革命军十个军,三十二个师,八十万人。预备役方面,差不多70万民兵受过射击和队列战术训练,装备方面,昆明兵工厂每月可生产步枪五万支,机枪一百挺,子弹两百万发。昆明飞机制造厂试制的’云鹰一号’双翼侦查机预计下月就能量产。”
\"民心呢?\"唐启又问。
龙骧自信地回答:“《土地改革法》实施后,六省农民分到了田地,对政府拥护有加。这次刺杀事件后,各族群众更是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讨回公道。”
唐启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昆明一直延伸到北京:“传我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召回所有休假军官,清点物资储备,制定北伐作战计划。袁世凯要打,我们就陪他打。”
\"是!\"众人齐声应答。
\"还有,\"唐启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厚葬牺牲的烈士和孩子们,以最高规格。他们的家人,由总督府终身奉养。”
三天后,五华山再次人山人海。不同的是,上次是欢庆,这次是哀悼。十九具棺木整齐排列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覆盖着西南六省省旗。最小的棺材只有一米多长,里面躺着那个羊角辫小女孩。
唐启身着戎装,胸前别着白花,一步步走上高台。台下,数万军民肃立,空气中弥漫着悲痛与愤怒。
\"三天前,就在这里,十九位烈士用他们的生命保护了我。\"唐启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其中有六名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十三名是天真烂漫的孩子。”
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声。一位女老师走到那具小棺材前,轻轻抚摸冰冷的棺木:“这个女孩叫阿依,来自白族村寨,今年六岁。她最喜欢唱歌,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老师。”
她又走向另一具棺材:“这是阿吉,彝族少年,十二岁。他调皮捣蛋,经常偷我的糖果,却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生命阻止了刺客。”
唐启的听着女老师的声音,不断地哽咽,他停顿片刻,强忍泪水:“他们本不该死。该死的,是那些躲在暗处放冷箭的懦夫!是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刽子手!是那个腐败无能、倒行逆施的北洋政府!”
\"讨伐北洋!血债血偿!\"台下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
唐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唐启在此立誓,必将带领西南军民,挥师北伐,推翻暴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这不仅是为十九位烈士报仇,更是为四万万同胞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北伐!北伐!\"吼声如雷,群山回应。
唐启转向十九具棺木,庄严敬礼:“安息吧,亲爱的孩子们,英勇的战士们。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
随着礼炮鸣响,十九具棺木缓缓降入墓穴。唐启看着最后一抔土覆盖在阿吉的棺材上,心中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与这个时代的躯体彻底融合。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置身事外,这场革命,必须进行到底。
\"传令三军,\"唐启对身旁的蔡锷和龙骧说,“整军备战!”
民国时期刺杀频繁,一是袁世凯从1912年至1913年大量抓捕沙海革命人士为中央集权独裁做准备,二是黑帮横行,从一开始的救国组织沦为干脏活的黑帮组织。比如斧头帮老大,王亚樵刺杀六次光头,重伤汪伪,1932年暗杀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教员评价为:“杀敌无罪,抗日有功”
求催更、求为爱发电、求评论、求推荐。数据越来越差了,你们不说,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厚爱。今天我生日,七月半,大家不要乱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