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1月的昆明,一场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总督府内,唐启站在窗前,手中捏着一份刚刚送达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窗外,一队士兵正押解着几个戴着手铐的人穿过广场,其中一名女子抬起头,恰好与唐启的目光相遇,那是一双冷静得可怕的眼睛,仿佛早已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夜莺…\"唐启低声念出这个代号,胸口如同压了一块巨石。三个月前,西南统计调查局就报告发现了一个潜伏极深的间谍网络,今天终于收网。
\"报告总督,审讯初步结果出来了。\"统计调查局局长徐长三快步走进办公室,额头上的汗珠在煤油灯下闪着微光,“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唐启转身,示意他继续。煤油灯的光线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那双穿越者特有的、看透历史的眼睛此刻充满了警惕。
\"北洋政府联合日本军方,已经在我们六省的军队、政府、金融系统、矿山和兵工厂建立了完整的渗透网络。\"徐长三的声音有些发颤,“光是昆明兵工厂,就有十七人被策反,其中包括两名高级工程师。”
唐启猛地拍案而起,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在桌面的地图上,晕开一片深色痕迹。他俯身盯着那张标注了西南六省所有军工设施的地图,仿佛要看穿那些被敌人染指的地方。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唐启的声音冷得像冰,“通知军工部、统计调查局、各兵工厂负责人,两小时后在作战室集合。”
作战室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二十余名西南六省的核心官员围坐在长桌旁,没有人说话,只有煤油灯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打破沉默。
唐启站在地图前,手中的教鞭依次点过几个关键地点:“昆明兵工厂、重庆钢铁厂、柳州化工厂…这些都是我们军工体系的心脏,现在敌人已经把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
军工部长林墨擦了擦眼镜:“总督,我们的技术革新刚刚取得突破,新式火炮的生产线正在调试,如果这时候…”
\"如果这时候泄密,北洋和日本人就能在半年内复制出同样的武器。\"唐启打断他,教鞭重重敲在地图上,“届时我们在军备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统计调查局的徐长三站起身:“根据’夜莺’的供述,日本特务机关对总督您推行的工业改革特别关注,他们称您为’西南的妖怪’,认为您掌握着超越时代的军工技术。”
唐启嘴角扯出一个冷笑。作为穿越者,他确实带来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但正是这份优势,如今成了最大的风险。
\"立即启动’防火墙’计划。\"唐启的声音在作战室内回荡,“第一,所有军工单位划为三级保密区,进出人员、物资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第二,对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重新进行背景审查和政治考核;第三,实行’联保’制度,五人一组,互相监督;第四,关键技术和配方分解管理,任何人不得掌握完整流程;第五,启用内部代号系统,所有技术文件和会议记录使用加密代号。”
会议室内一片哗然。重庆兵工厂的厂长站起来反对:“总督,这样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新步枪的生产线调试正处于关键阶段…”
\"安全第一。\"唐启斩钉截铁地说,“宁可慢一点,也不能让我们的心血流入敌人手中。周局长,你负责向各重要厂矿派驻保密专员,直接对我负责。”
一直沉默的军事指挥官李烈钧突然开口:“外围警戒交给我,我会安排部队在军工单位周边进行不定期秘密巡逻,打击任何可疑人员。”
唐启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诸位,我们正在创造历史。西南六省的工业革命,将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允许任何人阻挡,无论是明处的敌人,还是暗处的蛀虫!”
三天后,昆明兵工厂。
首席工程师赵明哲愤怒地将安全手册摔在桌上:“荒谬!我们研发部门现在连讨论技术问题都要申请,还要有保密专员在场?这是搞科研还是坐牢?”
保密处长严铁山面无表情地站在门口:“赵工,这是总督的命令。您设计的枪械击发装置已经被列为’翠鸟’级机密,所有相关讨论必须在保密区进行。”
\"可效率呢?\"赵明哲拍桌而起,花白的胡子气得直颤,“新步枪的闭锁机构有问题,我需要和冶金组的同事当面讨论,现在却要等三天的审批!”
严铁山丝毫不为所动:“安全重于泰山。您应该清楚,就在上周,我们刚在重庆钢铁厂抓到一个试图窃取特种钢配方的间谍。”
两人争执的声音引来了不少工人围观。人群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技术员悄悄退了出去,拐过几个车间后,在一处隐蔽的角落点燃了一支烟。烟盒上,一个不起眼的青色鸟形标记一闪而过。
与此同时,总督府内,唐启正在审阅各厂矿送来的保密措施执行报告。军工部长林墨站在一旁,面露忧色。
“总督,效率下降比预期的更严重。柳州化工厂的新火药生产线调试进度已经延迟了两周,技术人员怨声载道。”
唐启放下文件,揉了揉太阳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过度保密对科研的阻碍,但历史告诉他,这个时代的中国,有多少先进技术因为泄密而被列强轻易获取。
\"召集各厂的首席工程师,明天来总督府,我亲自解释。\"唐启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昆明兵工厂的烟囱正冒着滚滚浓烟,那是中国工业化的希望之光。“老林,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
林墨摇头。
\"我担心我们好不容易积累的技术优势,会因为一次泄密而付诸东流。\"唐启的声音低沉,“日本人的间谍无孔不入,而我们的技术人员还沉浸在纯粹的学术氛围中,不懂得保密的重要性。”
汉口,日本领事馆。
特务机关长佐藤健一仔细阅读着刚刚收到的密报,脸上浮现出阴冷的笑容。“'青鹞’已经成功潜入昆明兵工厂,很好。”
副官低声问道:“机关长,'夜莺’网络的覆灭对我们的打击很大,为什么还要冒险…”
\"因为那个唐启掌握的东西太危险了!\"佐藤突然暴怒,将茶杯摔在地上,“他的兵工厂生产的步枪,性能已经超过我们的三十年式!还有那些化工厂生产的新型火药…这绝不是正常的技术进步!”
副官吓得不敢出声。佐藤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冷静:“告诉’青鹞’,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西南特种钢的配方和火药成分表。帝国陆军本部已经下了死命令。”
“但是对方的’防火墙’计划…”
佐藤冷笑一声:“再坚固的防火墙,也挡不住内部的腐蚀。找到那些对保密制度不满的技术人员,他们是最好的突破口。”
昆明兵工厂的实验室里,赵明哲正对着图纸发愁。新步枪的闭锁机构在高强度射击后会出现变形,他急需与冶金专家讨论材料问题,但跨部门协作的审批迟迟未下。
\"赵工,还在为闭锁机构发愁?\"年轻技术员张云峰递过一杯茶,眼镜后的目光闪烁着关切。
赵明哲叹了口气:“小张啊,你说这保密保得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还谈什么技术进步?”
张云峰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我听说重庆厂的刘工也遇到类似问题,他们偷偷组织了个技术沙龙,私下交流…”
\"胡闹!\"赵明哲皱眉,“这要是被保密处知道…”
\"可问题总得解决啊。\"张云峰无奈地说,“总督再重视保密,总不能让生产停摆吧?”
赵明哲沉思片刻,突然拍案而起:“走,跟我去见总督!有些话,必须当面说清楚!”
总督府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十几位来自不同厂矿的首席工程师与保密处的严铁山针锋相对,唐启坐在主位,静静听着双方的辩论。
\"总督,现在的保密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技术攻关!\"赵明哲激动地说,“我们兵工厂的问题,重庆钢铁厂有解决方案,但就因为审批流程,一个简单的技术交流要等上一周!”
严铁山冷冷反驳:“上周我们刚阻止了一起试图窃取特种钢配方的间谍活动。赵工,您应该清楚保密的重要性。”
\"但不是把所有技术人员都当贼防!\"另一位工程师拍桌而起。
会议室里吵成一团。唐启抬手示意安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诸位,我理解你们的 frustration。\"唐启用了一个在场没人听懂的英文词,\"但请你们也理解我的担忧。\"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
\"西南六省的工业建设,是我们抵御列强、振兴中华的唯一希望。而我们的敌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些成果。\"唐启的手指划过中国地图,“一旦泄密,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技术优势将瞬间化为乌有。”
赵明哲摇头:“总督,科研需要开放交流的思想碰撞…”
\"但不是无原则的开放。\"唐启打断他,“我有个提议:成立一个跨部门技术委员会,由保密处和安全部门共同监督,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重要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速解决,同时确保安全。”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工程师们交换着眼色,这个折中方案似乎可以接受。
\"另外,\"唐启补充道,“对于确实急需的技术交流,可以特事特办,但必须有完整的记录和至少两名保密专员在场。”
赵明哲长叹一口气:“总督,我们愿意配合保密工作,但也请您相信我们这些老技术人员的爱国心。”
唐启走到赵明哲面前,握住老人的手:“赵工,我比任何人都相信你们的赤诚。正因如此,我更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让你们的心血白流。”
会议结束后,唐启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昆明的夜色。身后,徐长三悄无声息地出现。
“总督,有新情况。我们怀疑有新的间谍已经潜入,代号可能叫’青鹞’。为此我们牺牲了一名特工人员,他才23岁。”
唐启没有回头:“加强内部监控,特别是那些对新制度抵触情绪最大的技术人员。但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是。还有…赵工程师那边?”
唐启终于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派人保护好赵工,他是真正的国宝,绝不能出事。同时…监控他接触的所有人。”
徐长三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敬了个礼,转身离去。唐启知道他在想什么——在保密与信任之间,他选择了前者。这是身为领导者的残酷,也是穿越者先知先觉的悲哀。
看过六哥的都知道,保密战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许多烈士的姓名、事迹长期隐匿于 “无形战场”,他们的奉献往往不为人知,甚至连牺牲细节、身份信息都因保密要求难以公开,因此目前没有全国范围内公开的、精确的保密战线牺牲烈士总人数统计数据。这段话我没办法加粗,但你们一定知道没有公开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求催更、求点赞、求评论、求推荐、昨天数据很不佳,修改审核又卡着,但我还是坚持写,以小说的角度给你们介绍西南。介绍一些很难被获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