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枯叶在山间呼啸,十一人的队伍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刺破滇南冬日的薄雾。唐启走在队伍中间,羊皮靴踩在结霜的枯枝上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个队员——徐长三始终保持着标准的行军间距,李石头边走边用刺刀削着树枝做标记,年纪最小的赵小虎虽然满头大汗却咬着牙不落半步。
\"队长,翻过前面那道山梁就是火药厂后山。\"徐长三抹了把额头的汗珠,青布军装后背已经洇出深色汗渍。他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像颗卡在枪膛里的子弹。
唐启点点头,从牛皮挎包里掏出怀表。铜质表盖弹开的脆响惊飞了树梢的麻雀。\"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个钟头。\"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表盘上的罗马数字闪闪发亮,“看来这两天大家游山玩水倒是没耽误正事。”
队伍里响起几声闷笑。昨天途经瀑布时,这群小子脱得赤条条地跳进潭水,惊得饮水的麂子窜出老远。
唐启当时靠在岩壁上嚼着草根,看他们像回到水里的鱼似的扑腾——这才是军人该有的样子,活生生的,会笑会闹,而不是营房里那些混吃等死的木头桩子。
\"原地休整。\"唐启突然抬手,所有人瞬间静止。他蹲下身,指尖抚过泥地上的半枚鞋印,新鲜得能掐出水来。“王队官倒是听话,真把巡逻范围扩大到后山了。”
徐长三单膝跪地检查痕迹:\"布鞋,前掌磨损严重——是火药厂的标配。\"他抬头时,山风掀起他额前碎发,露出那道横贯眉骨的伤疤,“要改方案吗?”
\"按原计划。\"唐启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毛瑟枪套,“天黑前抵达观察点,我要看看他们调整后的布防到底有几斤几两。”
夕阳像打翻的朱砂匣子,把整座山梁染得血红。唐启趴在蕨类丛中,望远镜的铜管沾了露水,凉丝丝地贴着眉骨。
火药厂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唯有几盏气死风灯在哨塔上摇晃,活像飘浮的鬼火。
\"东边明哨四个,暗哨至少六个。南边同样配置\"徐长三的铅笔在牛皮本上沙沙作响,绘制的布防图精确到每棵作为标记的歪脖子树,“巡逻队每半小时经过一次,比我们出发前防守严密得多。”
唐启嘴角勾起冷笑。王队官确实严格执行了他的命令,但这种教科书式的布防在他眼里就像孩童搭的积木,看似规整,实则一推就倒。
他注意到西南角的哨兵正在打哈欠,枪托上沾着晚饭的油渍;东面暗哨的伪装网露出半截烟袋,青烟袅袅直上夜空。
\"凌晨2点时行动。\"徐长三的声音比夜露还冷,\"分三组,王二牛带人解决东面暗哨,李石头负责西南角,我亲自摸掉塔楼。\"他说着掏出怀表,表针荧光在黑暗里幽幽发亮,“记住,我要两百多人一个不落地捆到操场上。”
子时的梆子声刚过,唐启就像片影子滑向哨塔。羊皮靴踩在结霜的瓦片上竟没发出半点声响,这是他在大理跟马帮学的绝活。
哨兵抱着枪打盹,怀里的酒葫芦随着鼾声轻轻摇晃。唐启的匕首横在他喉结前时,这可怜虫还梦呓似的咕哝着\"再喝一杯\"。
与此同时,徐长三正用绞索套住暗哨的脖子。\"对不住。\"徐长三在他耳边低语,手上力道恰到好处地让人昏迷却不致命。远处传来布谷鸟叫,李石头那组也得手了。
营房里的鼾声此起彼伏。王二牛划亮火柴,跃动的火苗照见通铺上横七竖八的躯体。有人嘟囔着翻身,露出枕头下没上膛的老套筒。
徐长三打了个手势,队员们像幽灵般散开,熟练地用用毛布巾捂住口鼻。有个精瘦的士兵突然惊醒,还没喊出声就被王二牛用枪托轻轻敲在后颈,力度精确得能放倒一头牛而不留后遗症。
\"绑结实些。\"唐启踹开队官宿舍的门,王队官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肚皮随着呼噜声起伏。床头挂着的手枪皮套有少许灰尘,扳机槽里还卡着子弹。
当晨雾还萦绕在山坳时,两百三十七名\"粽子\"已经在操场排成歪歪扭扭的方阵。绳索摩擦声和压抑的抽泣混作一团,那些光着屁股的士兵,羞愧到无地自容。唐启踩着皮靴踏上木台,脚步声惊飞了在旗杆上歇脚的乌鸦。
\"我很失望。\"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抽泣戛然而止。晨风吹动他未扣的领口,露出锁骨处子弹擦过的旧伤,“昨夜要是真刀真枪,现在你们就是满地尸首,包括你们几个,王队官,李队官。”
被点名的人猛地抬头,麻绳勒进肥肉里渗出血丝。唐启踱到他面前,突然抽出毛瑟枪顶住他眉心。
\"咔嗒。\"唐启扣动空枪的扳机,笑声比枪机声更冷,\"连自己枪里有没有子弹都不知道?\"他转身面对众人,阳光将他影子拉长成投枪的形状,
滇军成军时靠名声就能逼得袁大头下台,靠的就是穷得只剩命的狠劲!唐启怀疑自己现在给他们的太多了,以至于私下里不是喝酒就是赌博。
内战没赢过,不是因为指挥,装备问题,纯粹是龙云统治下滇省人的政治认同不足,而外战没输过,全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血性。
思考完毕,唐启高声说道:“就你们现在这个样子,别说保家卫国,就是这里丢了只鸡,你们也不当回事。我让你们守着自己的,多少人睡觉的时候能枪不离手?那几个光屁股的,你们当兵干什么?自己的裤衩子都保不住,我还指望你们保护火药厂,保护我?”
唐启继续骂着:“死人还能守住两块棺材板,你们守什么?守个锤子。我进猪圈,三百头猪还知道挪挪位置让我过去,你们还不如猪呢!”
徐长三看见几个年轻士兵的眼睛亮了起来。唐启太懂怎么煽动人心了,这番话像烧红的刀子,正在剜掉这些兵油子骨子里的惰性。果然,有个被捆着的哨兵突然挣扎着跪起来:“长官!再给次机会!”
\"机会?\"唐启弯腰解开他的绳索,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情人,\"今天要是来的是敌人,你们还有机会吗?\"他直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灰败的脸,
\"龙骧大人把你们惯坏了!滇南的矿是朝廷卖的,守不住不怪你们。滇越铁路是朝廷给洋人修的,守不住我也不怪你们,你们自己去昆明街头看看,那些洋人在欺负孤儿寡母的同胞的时候,你们拿着高额的军饷,连个裤衩子都守不住。\"
唐启突然把军帽摔在地上,金线绣的将星沾了泥土,“庚子年,朝廷卖滇矿,甲午年,朝廷割台湾,台湾现在还在抗倭,如果明天高卢人要滇省,就凭你们现在这个样子,别说保家卫国,你们全都只配做高卢人的狗!”
操场安静得能听见露水从绳索滴落的声音。唐启弯腰拾起军帽,轻轻掸土的动作忽然变得郑重:\"从今天起,火药厂实行新规。\"他朝徐长三使个眼色,后者立刻抬出贴满作战图的展板。
\"思想教育每日两课时,我亲自上课,文化课一课时,有昆明学堂的学生教认字。\"唐启用马鞭敲着展板,上面的组织结构图让王队官瞪大了眼睛,“废除队官制,改成连排班三级。三个月后考核,不合格的统统滚去火药厂转磨盘!”
解散时,唐启特意叫住那个求情的哨兵。年轻人敬礼的姿势还很生涩,但眼里有团火在烧。“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林怀舟!腾冲林家铺子的!”
唐启摸出块大洋弹给他:\"去买双合脚的鞋。\"他瞥见年轻人磨破的布鞋里渗着血,“明天开始,你跟着徐副队长训练。”
回营房的路上,徐长三欲言又止。直到唐启掏出酒壶灌了一口,他才低声道:“王队官是唐督军的远亲,”
\"所以让他去当三连的连长。\"唐启把酒壶扔给副手,琥珀色的液体在阳光下晃荡,\"滇军这潭死水,该换换了。\"他突然咳嗽起来,
“这酒不烈呀!”徐长三接过酒壶喝了一口。
远处传来士兵们背诵新军规的声音,像春雷滚过云南的红土地。治军如铸剑,淬火时声响最大的,往往是将来最锋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