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长“暂批”的口谕,如同一道紧箍咒,既赋予了林闻溪行动的合法性,也将他牢牢限制在“试点”的方寸之地。然而,对林闻溪而言,方寸之地亦可做惊天文章。他深知,这陕西试点,非但是应对细菌战的前哨,更是他理想宏图的唯一孵化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接下来的日子,林闻溪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他无暇再与卫生部内的何敬之派系做口舌之争,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陕西之行的筹备中。
首先是团队组建。 他深知此事非一人之力可为。凭借陈济棠的特批手令和有限的经费,他开始四处奔走,招兵买马。
· 西医人才: 他并未排斥西医,反而主动寻访那些思想开明、有爱国情怀、且不固守门户之见的年轻西医。他说服了两位曾在西北并肩作战、了解实地情况的军医官加入,又通过关系,从内迁的医学院中招募了两位对公共卫生防疫有研究的毕业生。
· 中医力量: 这是他工作的重点。他亲自拜访重庆周边几位名声不显却颇有实学的老中医,痛陈利害,以“为国保种、为民疗疾”的大义相邀。其中一位擅治瘟疫的唐老先生和一位精通伤科正骨的薛师傅,被其诚意打动,答应随行。
· 管理与后勤: 顾静昭自然承担起内部协调和文书重任。他还通过陈济棠的关系,从赈济委员会“借调”来一位精通物资调配和账目的干事老周,又聘请了一位熟悉西北、陕西药材市场的药商作为顾问。
一支小而精悍,涵盖中西医、管理、后勤的十余人先遣团队迅速成型。
其次是方案细化。 林闻溪闭门数日,结合陕西上报的疫情简报和地理人情,将宏伟的《纲要》草案拆解为可落地执行的《陕西战时中西医结合防疫与医疗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极其详尽,从试点县的选择(最终定于情况复杂、颇具代表性的渭北某县),到联合诊所的筹建、人员的培训考核标准、药材的采购验收规范、疫情上报流程、乃至与当地原有医者力量的合作与整合方式,都做了细致规划。他将其分为“应急防疫”和“长效机制”建设两部分,前者直接回应委员长最关切的问题,后者则默默铺就理想之路。
最后是物资筹措。 何敬之虽不敢明面阻拦,但暗中掣肘不断。申请配给的少量西药和基础检测设备被一再拖延克扣。林闻溪不再纠缠,一方面通过陈济棠争取到一笔特别经费,另一方面,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倚重中医药。他让药材顾问大量采购性价比高、易于种植或采集的本地药材,同时列出一批急需的、用于提纯和简单化验的器具清单,通过私人关系,委托杜月笙麾下的贸易公司设法从香港等地购入。这既避开了部里的刁难,也实践了他“立足本土”的思路。
临行前夜,陈济棠单独召见林闻溪,递给他一封亲笔信:“这是我写给陕西省主席和几位旧部的信,关键时刻或可提供些许方便。闻溪,陕西水浑,军政关系复杂,还有……那边(指八路军)的活动也很频繁。你此行,医病防疫为第一要务,但也要切记明哲保身,谨慎处理各方关系,莫要卷入是非之中。我等你佳音。”
林闻溪郑重接过,心中暖流涌动,亦感责任如山。
数日后,两辆满载着人员、药材、简易设备和沉重期望的卡车,驶离了雾霭沉沉的重庆,一路向北,朝着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处驶去。
路途颠簸,景色荒凉。越靠近陕西,战争的创伤越是明显。废弃的工事、逃难的人群、以及不时掠过头顶的日军侦察机,都在提醒此行的艰险。
抵达渭北试点县时,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峻。县政府表面支持,实则态度敷衍,显然并未收到足够强有力的上级指令。县城仅有一所设备简陋的西医院和几家零散的中药铺,各自为政。农村地区更是缺医少药,巫医神汉盛行。近期周边县市已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病例零星出现,人心惶惶。
林闻溪没有浪费时间与当地官僚周旋。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带来的部分药材立即分发下去,由唐老先生带队,熬制大锅的预防性汤药,在县城和几个大村镇免费发放,同时宣传基础防疫知识。这一务实举措,迅速赢得了底层民众的好感。
随后,他选中了县城边缘一处废弃的祠堂作为基地。挂上“陕西省战时中西医结合防疫实验所”的牌子,既是诊所,也是办公室,更是指挥部。他带来的团队立刻分工:
· 西医组负责清理环境,建立简易的诊疗室和隔离区,并开始培训当地招募的几名护士基本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 中医组则带着药商顾问,立即对当地药材市场进行调研,并着手建立药材鉴别和炮制标准。
· 老周和顾静昭则负责与县政府、商会、以及乡绅保甲长们打交道,争取必要的支持,并开始登记原有的郎中、药铺,为后续整合做准备。
工作千头万绪,困难层出不穷。当地西医排斥,老中医疑虑,药材短缺,人手不足……但林闻溪事必躬亲,白日诊病防疫、走访调查,夜晚则与团队成员开会总结,调整方案。他的沉稳、专业以及那份救民于水火的真诚,逐渐感染了大家。
半个月后,当第一批由实验所统一认证、炮制的中药包发放到各村镇合作药铺,当第一个由中西医共同会诊的重症病患(一位西医院拒绝接收的晚期痢疾患者)在唐老先生的汤药和西医的补液支持下病情好转时,僵局开始慢慢融化。
希望的萌芽,终于在这片贫瘠而饱受创伤的土地上,顶着重重压力,艰难地破土而出。
林闻溪站在祠堂改造成的诊所门口,望着远处苍茫的黄土高坡,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但他目光坚定,因为试点,终于实实在在地落地了。
第九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