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完全没想到,只是顺便拜访一下自己名义上的“上司”。
自己就超级降辈了。
不过,他也没有后悔。
反而对此奇遇感到欣慰。
冯素贞自己不愿意结婚。
傅善清也表示自己是寡妇身份,人言可畏,不敢当正妻。
四个丫鬟更不合适。
那么,明玥就是最佳选择。
赵烈文得知消息之后也是大加赞赏。说这样一来,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只是忍不住调侃道:
“想不到,爵爷您如此地位了,还是逃不过为事业献身的地步。”
李世安无奈一翻白眼,“以后有需要,你们这些幕僚,也得给我献身!”
虽然知道李世安是开玩笑,
但是赵烈文果断的闭嘴了。
他虽然年纪比李世安小一点。
但是早已结婚。
不过,也是奇妙。
赵烈文也是总督的孙女婿。
只是,赵烈文媳妇的爷爷,是两广、闽浙总督,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是一位民族英雄。
与销烟的林公是密友。
李世安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赵烈文的媳妇娘家人也不简单。
虽然那位民族英雄已经去世,
但是家族地位依旧不低,长子守孝结束,在彩云省曲靖府任知府。
李世安得知消息后,又是一阵唏嘘感慨,大庆帝国少数的民族英雄。
明明距离如此近,
他竟然无缘得见。
心想,
见不到民族英雄,什么时候如果有机会,见一见英雄直系后人也好。
只可惜,
这个时代交通太差了。
别说李世安了,赵烈文一辈子也见不了到那个英雄长子几次。
英雄长子自己也争气,
是进士出身。
他爹先后在三个地方当了总督,
有这两个条件,余荫让他当按察使、布政使再简单不过了。
保守都能当上一省巡抚。
而赵烈文的岳父却是差了太多。
现在也只是一个举人,
得了一个七品候补知县。
现在还在排队等着实缺。
朝廷的余荫封赏,向来都是按照嫡长子次序给予,比如杜韩就是如此。
杜老一死。
受到余荫封赏,火箭升官。
而赵烈文的岳父邓尔颐是次子。
余荫也是他大哥邓尔恒获得。
他岳父没有办法直接得到好处。
除非邓尔恒向朝廷请求。
但是那样不划算,
会影响整个家族,余荫留着他关键时刻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用在邓尔颐身上,一个知府已经顶天了,用在邓尔恒身上。关键时刻去京城当侍郎或者当总督,才是正确的用法。
见不到邓尔恒,见见邓尔颐也行,毕竟都在江南,机会还是很大的。
……
确定了联姻之后。
李世安与怡良的重点都放在了恢复地方治安与请旨组建苏军这件事上。
刘丽川与周立春、冯文茂也害怕直接与李世安对上,故意在惠山范围,抢劫士绅一番,就弃城逃去了江阴。
江阴至此汇聚了两万多人。
别看只有两万出头,
但是火枪比例极高,战斗力比当初在魔都等地的五万大军只强不弱。
张国梁被向荣调回去了。
李世安的兵力更加不足。
只能让吉尔杭带着团练收复惠山,然后与怡良派出的人合兵一处。
最后在江阴与庞中路会合。
三支部队大约一万五千人,在江阴附近围堵以冯文茂为首的起义军。
因为局势大变,原本领导起义的刘丽川实力大降,现在地位降一大截。
兵力占据一半的谢七,宣布支持冯文茂,冯文茂本身官职也是最高,所以冯文茂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首领。
三支清军只是围堵。
没有实力直接攻城。
因为李世安的主力没有参与。
原因有两个:
第一,李世安的军队需要用来镇压刚收复的无锡等地,没有办法过去。
第二,按照李世安与怡良的商议,冯文茂为首的这支混合起义军,可以用来给即将整合组建的苏军练练手。
两人关于请旨组建苏军的折子,在确定订婚之后的当天,连夜发出。
……
数天后,紫禁城。
承乾宫内,清文宗召见了肃顺、惠亲王等一众军机大臣,给大臣赐座后。
他没有直接说什么事,而是眼神示意安德海,后者心领神会。
拿出一份折子,
亲了亲嗓子,大声念道:“奏为江南省军情紧急,恳请圣裁事。”
“臣李世安,江南巡抚,跪奏:
“窃维江南省,自遭长毛逆乱以来,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臣虽竭尽心力…。”
“率直属抚标(桂军练勇)勉力支撑,但因兵力单薄,实难兼顾全局。”
“现江南省境内,起义军四处攻掠,臣之抚标虽称精锐,然人数寥寥,仅能固守苏州府城及周边副郭城池。”
“每遇贼寇犯境,官兵疲于奔命,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两月前,臣奉旨出任钦差大臣,亲率抚标兵勇(桂军练勇)。”
“赴魔都清剿小刀会起义军,讵料长毛逆匪趁虚而入,直逼苏州。”
“彼时苏州城防空虚,几至不保。幸赖将士用命,及臣星夜回师。”
“方得转危为安。然此役之险,至今思之,犹觉心悸。”
“今江南省匪患愈演愈烈,若不亟图整顿,恐全境糜烂,不堪设想。”
“臣以为……,”
“欲靖地方,必先厚集兵力。然抚标(桂军)员额有限,难以扩充。”
“查江南省各州县团练…。”
“虽经臣屡次饬令整顿,然各自为战,号令不一,终难成军。”
“若能效仿湘军……。”
“将各州县团练加以整合,编练成军,则既可壮我军威,又可节省饷糈。”
“臣恳请朝廷俯允,准臣将江南省团练整合为“苏”军。”
“初期先募兵八千,以资战守。”
“为避嫌疑,臣仅负责选派练兵教官,号召乡勇捐资捐物。”
“至于'苏军'之具体指挥及高层统领,概由布政使吉尔杭阿与江南团练大臣,在籍侍郎庞中路担任,或由朝廷另简贤能…。”
“臣深知朝廷顾虑,故不敢专擅兵权。苏军之组建,一切事宜皆由江南布政使吉尔杭阿、庞中路等大员统筹。”
“臣绝不干预。所有兵勇粮饷、器械制造,均造册报部,听候核查。”
“臣已于事前知会两江总督怡良,蒙其俯允,并饬令各属妥为配合。现诸事已备,只待朝廷谕旨,即可付诸实施。”
“伏乞皇上圣鉴,敕部议覆施行,以安地方,以固疆圉。”
臣李世安,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