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702团的调研组结束了对现有改造装备的详细观察以及一次营级演训后,踏上了返回总部的路途。
在返程途中,总装的中将手中紧握着一份厚厚的文件,那是这几天他们深入探讨得出的关于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详细目录。
这份目录不仅记录了各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对未来的装备升级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原本,这次调研只是一次常规的工作安排,旨在了解基层部队的装备情况和需求。
然而,702团的那个小家伙却给了中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原本简单的一场会议变成了一场技术发展研讨会,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中将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调整保密级别。
一开始,他认为这些讨论只是一般性的交流,但随着讨论的深入,涉及到的技术细节越来越多,保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最终,他决定只留下王庆瑞一人参与最后的讨论,并将702团的保密专线直接接入会议室,以确保信息的绝对安全。
通过会中联系的各大院校和保密科研组的汇总,现在手中的这份发展纲要无疑是全面了许多,结合了高层设计和底层刚需。
在国庆前夕,一场重要的高层闭门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与会者们都专注地聆听着委员会的指示。
在会议中,委员会向下属的科研单位和调研中心下达了一项关键任务——编制军队科研、人员和武器装备发展目录。
这一任务对于军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提升。
会议后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完成度约为70%。
然而,经过这次突如其来展开的调研组研讨会议的“头脑风暴”,各方专家和领导们共同探讨、深入研究,使得这份目录的完成度迅速提升至90%。
接下来,这份目录将被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一旦审批通过,所有在报告中涉及的单位都将收到明确的任务目标,从而正式启动各项工作。
在后续的过程中,还将经历一系列密集的高层会议和分组审议。
这些环节旨在确保发展报告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经过层层把关和审核,军委最终提交了一份关于未来五年军队发展的详细报告。
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大部分条文及目录在报告中都被涂黑处理,以保护敏感信息。
但即便如此,整个文件依然顺利地走上了绿色通道,显示当下领导对于国防建设的紧迫性。
按照计划,这份报告将在来年的3月份会议前完成审批。
一旦通过,下一财年的军费拨款将会相应增加,以支持军队在科研、人员培养和武器装备发展等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在1996年的时候,东大军队正处于一个被称为“忍耐期”的阶段,这个时期从1985年一直持续到1999年。
在这一阶段,核心政策是“压缩军费、精简规模、优先保障经济建设”。
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百万大裁军”的计划,强调“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通过这次裁军行动,军队规模大幅缩减,兵员减少了100万人。同时,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也从1979年的4.6%下降到了1996年的1%。
1991年,红色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对国际局势的判断,认为“短期内无大规模战争风险”,于是进一步削减了国防投入。
到了1996年,军费占Gdp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1.01%,也就是720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86亿美元。
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2.8%)和巴西(1.5%)等。
- 空军:60%为歼-6(仿米格-19),仅少量苏-27(1996年刚引进)。
- 陆军:59式坦克(仿t-54)仍是主力,96式坦克刚刚试验性列装。
- 飞行员年飞行小时不足100小时(鹰酱同期300+小时)。
- 海军舰艇出勤率低,远洋能力几乎为零。
此时 “人员生活费”(工资、福利):约占军费总额的 “35%~40%”
此时军队人员规模约300万人,仍需承担大量退役安置成本。
新近讨论的草案被提上日程;
这份草案显示,1996年的军费相比1995年同期将增长20%。
随着这一消息的传播,军队的“忍耐期”逐渐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群众热议的话题。
所谓“忍耐期”,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军队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而暂时忍受一些困难和限制。
于是,在各地的一片喧嚣声中,新一轮要求增加军费的呼声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这股呼声不仅来自地方群众政府,更逐渐渗透到各个部委和中央政府部门。
在会议上,与会者们充分考虑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军事发展的需求。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他们最终提出了一份全面而详尽的五年发展纲要。这份纲要涵盖了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装备更新、人员培训、战略调整等。
目前,这份五年发展纲要已经进入审批阶段。相关部门将对其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