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协调会上,叶修就遭遇了一场“寒流”。一位航空专家对他提出的“24小时滞空”和“多功能载荷”的要求表示质疑,摇头说道:
“叶少校,您知道这需要多大推重比、多少能源吗?我们民品无人机还在搞航拍呢!”
“军用级抗干扰数据链?现在为炮兵校射的短程无人机都常丢信号…” 兵器集团代表苦笑。
最尖锐的质疑犹如一把利剑,直刺制度的要害:
“科工委真的能够协调财政部单列预算吗?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道要让厂里用民品利润来倒贴军品研发吗?”
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壁垒,恰恰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 1997 年国防科工委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军工体系虽然曾经创造过“两弹一星”这样的辉煌成就,但当面对信息化战争所需求的灵活、高效且低成本的装备时,却显得反应迟缓、力不从心。
尽管民品产值已经占据了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 80%,但遗憾的是,这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反哺军品的创新与发展。
更为棘手的是,当时的十一大军工集团尚未进行拆分(这一进程直到 1999 年才正式启动),各个行业之间封闭垄断,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
所谓的“竞争提高效率”,在当时仅仅还停留在纸面上,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国家年度国防费仅仅只有 813 亿人民币,这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03%。
如此有限的投入,每一分钱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和精打细算。
面对这样的困境,叶修决心要打破僵局。在处长的支持下,他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
首先,他将前线的血泪转化为数据。在整理边境冲突的资料时,他发现由于侦察真空,2 营被迫延迟了 13 分钟才进行火力覆盖。这 13 分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
叶修通过详细的推演,计算出如果敌人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发动突袭,可能会给我军带来多大的伤亡。
当这些冰冷的数字被摆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时,整个房间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其次,叶修巧妙地借助了“军转民”的力量,实现了逆向输血。
他联系了深圳的一家民营通信企业,这家企业曾经为科工委提供过芯片代工服务。
展示其最新跳频电台模块。民营公司代表直言:“只要军方敢用成熟货架产品,价格可压到传统军工的三分之一!”
“引入有限竞争”试点分系统招标(如战机雷达) ,推动无人机数据链采用“军民双源”供应商 。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九五”国防科技预研计划 ,主导长航时无人机需求文件编制 。
“打破行业壁垒”组建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跨11部委) ,协调测绘局卫星图与无人机侦察图融合标准 。
“军转民技术反哺”推动军工企业民品产值占比80% ,引入民营电子企业成熟通信模块解成本困境 。
最终版《导引》凝聚了共识:采用“平台-载荷分离式架构”,基础飞行平台由航空工业集团主导。
力争5年内实现18小时滞空;任务载荷(含电子侦察模块)则开放竞标,吸纳民用尖端力量“小步快跑”。
这份浸透心血的文档被呈送委领导时,附有处长一行批注:“此需求源于一线指战员以命相搏之教训,恳请优先立项。”
一个飘雪的午后,叶修被召至副主任办公室。窗外长安街车流如织,回归的庆典余温尚存。
递给他一份刚印发的红头文件——《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初步思路(征求意见稿)》,其中“推进五大总公司改组为竞争性企业集团”、“设立总装备部专司装备采购”等字句被重重圈出。
总装成立之后,科工委的工作重心将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它将更加专注于战略规划以及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事务,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军民融合这条道路是必须要走通的。
目光显得格外深邃,他似乎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在讨论过程中,提到了报告中提到的“空天一体”概念,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军地一体”。
这意味着不仅要在军事领域实现一体化,还要将军事与地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决定下周前往绵阳,实地考察工程物理研究院。
他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核电技术为秦山核电站建造安全壳的。
这个例子或许可以为军民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未来的战争,不仅仅依靠火炮等传统武器,还需要依靠硅片等高科技手段。
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连接军民的那座桥梁,让两者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高效。”
在返程之前,叶修特意绕道前往总装的某个试验场。这里是一片辽阔的戈壁滩,视野极为开阔。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架喷涂着“南斗”徽标的试验机正呼啸着升空,它的身影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陪同的工程师难掩自豪:“载荷用的是你们处提的需求!等明年南斗二期一批组网,配合长航时无人机,前线兄弟再不会有侦察死角!”。
夕阳将飞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只刺破云层的箭。叶修想起王团长送行时的话:
“去了铸剑的地方,别忘了握剑的人。” 此刻他豁然开朗:“自己站在铁甲与星河的交点,既为前线将士磨利兵锋,更为千千万万守护平凡生活的灯火,筑起一道隐形的长城。”
1998年3月,
当新闻播报“组建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调整为国务院序列”的消息时,叶修正伏案修订某型数据链与南斗授时模块的接口规范。
窗外玉兰初绽,他心中一片澄明:机构会变,名称会改,但那份用热血与数据写就的誓言从未更改——
“以科技之力,护山河无恙。”键盘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时,新的调令已悄然送至:
任命叶修同志为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局侦察装备处副处长(技术九级),即日赴任。
> —— 东大解放军总装备部(公章)
>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