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罗多命拉迪带上四千车师精骑,听候铁勒调度;加上铁勒原有五千匈奴骑兵,共九千人,立时在校场集合。平西寨不大的校场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沙罗多送行道:“左大将军,玉门关雄踞漠东,坚如磐石,义父对它是又怕又恨,将军拿下,便是不世之功!本汗就在这里静候佳音。”
“汗王大度,如此军功让与本将,本将敢不奋勇夺关?汗王放心,等我消息便是!”
铁勒率大军自平西寨后门出,沿着河道急行,向玉门关关城压来;
与此同时,东方卫及两千玉门将士,正心急如焚地溯河而上,赶往平西寨;
另一边,阿墨领着平西寨数百精骑,仍在奔往玉门关。
大、中、小三支军队,为着各自心中的使命,奔行在各自的道路上……
时过正午,阿墨赶到玉门关,急令饮马休息,自己向关内一士兵打听,方知东方卫先是领军去救定西寨,后又折回关内,但未作停留,仅稍稍休整,便又向平西寨赶去。
“随东方将军去的,可有定西寨的沈校尉和柴都尉?”阿墨问。
“沈校尉身上有伤,但仍跟着去了。柴都尉?”士兵摇了摇头。
“对,柴都尉,你是没见着,还是不认识?”
“不认识。”
“那东方将军为何去平西寨?那边有什么消息?”
“不知道。”
问不出更多信息,阿墨也只能谢过走人,心中七上八下,喜忧参半。本来担心定西寨处还有阴谋,怕东方卫上当,如今东方卫没去,自然是欢喜。但老将军赶往平西寨,莫不是平西寨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再有,沈星无事,逃出定西,阿墨也很欢喜,可是阿柴杳无音信,又着实担忧。
思来想去,阿墨放心不下,决定赶往平西寨看看,但部下人马疲敝,阿墨不忍催动,想了想,独自跨上骅影,单人单骑,离关追赶东方卫大军。
未时刚至,东方卫终于在河道上碰上了因小夕牺牲自己而得以从平西寨撤下来的士兵。
“东方将军!”平西寨的守兵见到东方卫,纷纷拜倒在地,流泪道:“平西寨失了!”
东方卫、高义、沈星相顾无言。这个结果,三人心中已有预感,但真真正正地发生了,心中仍是沉痛。
沈星扶起前头几名士兵道:“敌方多少人马?”
“敌数甚众,不下一万人,视其军容装备,应是精兵!”
三人再次面面相觑。
东方卫喝问:“这么多敌军,为何不放烽火?”
“燃烟放火的物料,被奸人破坏,早已湿透!”士兵说着,尽述陷落经过。
“事情不简单,他们果然是有备而来……”高义慨叹。
沈星没了主意,问道:“将军,敌军来了这么多人,绝不只是为了平西寨。不如退军玉门关,早做防备!”
东方卫想了想,摇头道:“退不了了!沿此河道,他们一夜之间便可直抵玉门关城之后,我们无险可守,人数亦不占优,关破乃是迟早的事儿!”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只能奋力一搏,赌一把,突击平西寨,或许他们立足未稳,我们还能夺回寨堡,再死守之!”
“好极!”沈星道:“那便让高功曹先行回关,举烽火向阳关求援吧!刀剑无眼,高功曹不必犯险。”
东方卫迟疑片刻,问高义道:“高大人,你意如何?”
高义凛然道:“将军,不可!这一战如此突然,两寨失于朝夕间,足见匈奴筹谋已久,有备而来,我们不知他最终是何目的!若匈奴意属玉门、阳关两关,此刻让阳关救援,关隘空虚,岂不正中匈奴下怀?”
又道:“阳关商贸重镇,向来各族商贾往来密集。匈奴此战计划周密,若早藏奸细内应于阳关关城,一旦守备空虚,阳关危如累卵!”
东方卫叹气道:“高功曹,英雄所见略同啊!”
“东方将军,为今之计,不如派沈校尉只身前去阳关报信,就说军情紧急,玉门关遭袭在即,请阳关即刻整备动员,切勿轻出,以防万一。”高义建议。
东方卫应允:“如此甚好,沈校尉,命你即刻动身,往阳关报信。”
沈星一听大怒:“东方将军正要突击平西寨,用人之际,我怎可离开?高大人,你不会武功,要去你去!”
高义笑道:“沈校尉,你手臂负伤,能堪何用?将军叫你去,你便去!”
“将军!”沈星哽咽道:“我知你惜我年纪尚轻,想保我性命,可是为国捐躯,何分老幼?你身后两千军士,总有比我还小的!将军,沈星不走!”
“这是军令!”东方卫火道,英眉倒竖,不容置疑。
沈星无奈,洒泪拜别而去。东方卫领两千军,继续向平西寨进发。又行两里路,河道随着山势,愈发陡峭起来。
又行一段路,远远看见铁勒大军从高处逼来……
东方卫吃惊不小,对高义苦笑道:“我正道偷他个立足未稳,他却先杀将来了。今日之祸,躲不过了。你到后军压阵,指挥弓兵。”
两军站定,万物肃杀!
“东方老儿,又见面了!”铁勒笑道:“我正要去拿你,想不到你这么急着上门送命!”
东方卫骂道:“铁勒!你撕毁和约,侵我疆土,是何道理!劝你归还两寨,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长戟无眼!”
“又是撕毁和约……爷爷我今天听得耳朵起了茧子,能不能换个词?你为老不尊,管束不严,属下见车师准后美貌,动了春心,拐回寨中,该当何罪?今日我替属国汗王讨个公道!”
铁勒说完,只大吼一声“杀!”,便领着大军向汉军扑来。
汉军应战,两方短兵相接,战到一处,杀得天昏地暗。河道虽干,却因此战复流,殷红的血水顺着地势往下游淌,高义看得心惊胆战,自言自语道:“原来‘血流成河’真有实景,并非虚言……”
河道狭窄,根本没法骑马冲杀,只能下马相搏。汉军英勇,两军挤在一处,铁勒虽然人数占优,却也一时施展不开。大部分车匈联军像长龙似的挤在狭长的河谷中被挡在后面,除了大声吆喝,有劲也使不出来。
高义在后军看得真切,指挥道:“玉门弓兵听令,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