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三下。七十二小时的数据全都往上走,没有回落。他扭头看娜娜,“可以动手了。”
娜娜的光学镜头闪了一下,“执行《供暖梯度调节预案》?”
“对。”他说,“先关掉仓库和车库那边的供热,省下来的热量给生活区用。”
指令输入后,主锅炉输出功率开始下降。屏幕上红色管道逐渐变细,代表热量流动的光点速度也慢了下来。五分钟后,北侧回水阀警报亮起黄灯。
“压力波动。”娜娜说,“降幅过快导致热胀冷缩不均。”
陈浩抓起记录本翻了两页,“那就改计划。每两小时降百分之五,别一口气断粮。”
“已调整。”娜娜重新设定参数,“同时启动太阳能预热循环,地热泵组提升至七成负荷。”
太阳能集热阵列缓缓转动角度,吸收面朝向灰白天空。地下深处的地热井也开始加速抽水。两种新能源慢慢接替燃料锅炉的空缺。
“现在像个拼图。”陈浩靠在椅背上,“一块一块换上去,不能整片掀。”
娜娜没接话,她的系统正在跑模拟。新的能源配比模型显示,白天太阳能能承担四成热负荷,地热稳定提供三成,剩下三成还得靠煤。到了晚上,太阳能归零,地热顶到五成,燃料补足其余部分。
“这样能省多少?”他问。
“按当前消耗速率计算,燃料储备可延长使用时间六十八天。”她说。
陈浩吹了声口哨,“那咱们等于多活了两个多月。”
“是资源利用率提升的结果。”娜娜纠正。
“你非要说人话我也没办法。”他咧嘴一笑,顺手把控制台边的水杯推远一点,免得碰倒。
警报又响了一次,这次是东翼生活区主管道出现微弱热量逸散。红外检测图上有个红点一闪一闪。
“可能是密封圈老化。”娜娜调出管廊结构图,“需要人工检查。”
“我去。”陈浩站起来,从柜子里翻出防滑靴具,“你在上面看着,有情况喊我。”
地下管廊入口盖板被推开时发出闷响。潮湿空气涌上来,带着铁锈和泥土混在一起的味道。陈浩低头钻进去,头灯照亮前方湿漉漉的地面。
“左侧第三根立柱后十米。”娜娜的声音从耳机传来,“注意脚下积水。”
他一步步往前挪,鞋底打滑了两次。拐过弯后,看到主管道连接处护板有些松动。拆开一看,垫片边缘已经发黑,一碰就碎成渣。
“坏了。”他说,“得换新的。”
“工具箱第二格有备用硅胶垫片。”娜娜提醒,“耐低温型号。”
他掏出新垫片装上,拧紧螺栓。过程中手蹭到了管道外壁,烫了一下。
“这管子还挺热。”他甩了甩手。
“当前表面温度六十三度。”娜娜说,“操作安全范围之内。”
修完最后一颗螺丝,他拍了拍接口,“好了,你那边看看数据。”
系统重新加压测试。热量传输效率回升到九十八点六,警报熄灭。
“合格。”娜娜说,“可以继续推进下一阶段。”
陈浩爬出管廊,把工具箱放回原位。外套沾了泥,但他懒得换。回到控制室,发现太阳能输出突然跳了一截。
“日照增强?”他凑近屏幕。
“云层短暂裂开。”娜娜解释,“预计持续十七分钟。”
“趁这时候多存点热水。”他立刻说,“让储水箱优先加热。”
指令下达后,水泵开始往屋顶水箱注水。太阳能加热管嗡嗡作响,温度计数字缓慢上升。
“以前这些设备都闲着。”陈浩看着流程图,“现在总算派上用场了。”
“它们的设计用途本就是如此。”娜娜说。
“我知道,但以前没人管。”他耸肩,“就像冰箱里有过期三年的罐头,打开还能吃,但谁敢?”
娜娜沉默两秒,“这个类比逻辑不成立。”
“反正意思到了。”他摆摆手。
两人接着调试能源分配节奏。白天阳光足的时候,尽量让太阳能干活;地热保持基础供应;锅炉只在极端需求时启动。到了晚上,反过来,地热为主,锅炉辅助,太阳能歇菜。
“问题是怎么平衡。”陈浩挠头,“大晴天太阳产能过剩,白白浪费;阴天又不够用。”
娜娜调出机器人知识库里的离网能源调度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建立动态模型,提前预测次日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各系统出力比例。”
“听着像算命。”他说。
“是数学建模。”她纠正。
“行吧。”他点头,“试试看。”
程序运行起来后,自动生成一张调度表。陈浩看了几分钟,觉得太复杂,干脆在控制面板上加了个快捷按钮。
他打字输入:“冬→春过渡模式”。
“以后就叫‘春天开关’。”他笑着说,“一按下去,暖风自来。”
“命名不符合技术规范。”娜娜说。
“我又不是工程师。”他坐回去,“实用就行。”
新模式试运行第一小时,整体平稳。生活区温度维持在十八度,能耗下降百分之二十二。燃料消耗曲线明显平缓。
“照这速度,月底前能把锅炉降到最低负荷。”陈浩喝了口水,“到时候咱们就能睡安稳觉了。”
“你昨晚睡了三小时四十七分钟。”娜娜说,“不算安稳。”
“我已经进步了。”他瞪眼,“上周还通宵呢。”
正说着,东区温度传感器报警。数值从十八掉到十五,还在往下走。
“怎么回事?”他跳起来。
“该区域地热分支阀响应延迟。”娜娜快速排查,“可能结冰堵塞。”
“不是说化了吗?”他抓起扳手。
“局部低洼段仍有残冰。”她调出管路坡度图,“需手动疏通。”
这次不用下地沟,阀门箱就在走廊尽头。陈浩撬开盖板,发现阀体卡住不动。他用扳手轻轻敲了几下,再拧,终于转开了。
热水重新流通,温度开始回升。
“下次做个清冰计划。”他喘着气回来,“定期通一遍热水,别等堵了才处理。”
“已列入维护清单。”娜娜记录完毕。
他们继续盯着系统运行。四个小时过去,新模式稳定下来。三条能源供给线在屏幕上并行前进:太阳能白天冲高,地热平稳如线,燃料只在缺口时补上一小截。
“看起来像三个人轮流值班。”陈浩说。
“比喻不当。”娜娜说,“但理解无误。”
他伸个懒腰,外套滑到地上也没捡。眼睛有点涩,但还不想睡。
“你说这天气要是突然变冷怎么办?”他问。
“储能水箱可维持六小时供热。”娜娜回答,“锅炉可在八分钟内重启。”
“够用了。”他点头,“比之前强多了。”
屏幕上,春天开关图标亮着绿灯。能源配比实时更新,燃料占比持续走低。
陈浩拿起笔,在日志本上写了一行:
“今天没烧那么多煤,屋子也没冷。”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娜娜。
“下一步是不是该整理物资了?”
娜娜刚要回答,控制台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
种植棚光照系统自检完成,待命启动。
陈浩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伸手点了关闭。
“现在还不行。”他说,“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