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曲线稳在七十九点五,一动不动。
陈浩盯着屏幕,手里的笔掉在桌上,滚到边缘才停下。他没去捡。
“这回是真上班了?”他问。
娜娜的镜头扫过数据流。“热源持续输出,压力稳定,无回落趋势。”
“那就是说……咱们的地暖系统,其实已经悄悄开始工作了?”
“可以这么理解。”
陈浩咧嘴笑了下,又皱眉,“可我怎么觉得,它不是在帮忙,是在等我们出门?”
娜娜没接话。她的系统正在同步记录,每三十分钟存一次档。
第二天早上六点,探针二次投放程序自动启动。数据显示地下热流结构未变,但陈浩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床上躺了两个小时,最后干脆爬起来,绕着主控室转圈。
“太顺了。”他说,“昨天焊管子还卡壳,今天热水自己往上涌?我不信。”
娜娜正在检查循环泵能耗。“你的怀疑没有数据支持。”
“我有直觉。”
“直觉不在我的分析范围内。”
“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这地热不是天然的呢?会不会底下压着什么东西,在配合我们?”
娜娜停顿了一秒。“你昨晚梦见了什么?”
“我没做梦!我是说,凡事太顺利就是有问题。咱们运气一直这么差,突然转运,反而更吓人。”
他说完就去翻资源日志。一页页看过去,眉头越皱越紧。
基地外的采集点全在缩水。东北矿坑上周还能挖出两袋铁砂,这周只剩半袋。雪橇跑一趟消耗的燃料比收回来的能量还多。种植棚靠地热保温,可其他物资撑不了多久。
“再这样下去,”他合上平板,“咱们就得吃螺丝钉过日子了。”
“建议启动备用资源勘探计划。”娜娜说。
“你还记得上次去东北雪原吗?那边有一片没走到底的冰谷,地图上是空白区。”
“记得。当时风太大,被迫返程。”
“现在风小了。而且——”陈浩拍了下桌子,“反正地热系统自己会干活,咱不如出去找点别的。万一撞上个废弃仓库,里面堆满零件,岂不是赚翻?”
“出行存在风险。”
“待着也有风险。你看这些数据,再过三周,金属回收率就要归零。到时候别说修设备,连饭都热不了。”
娜娜调出天气模型。“未来七十二小时,东北方向有低气压移动,可能引发暴风雪。”
“那就早点出发,赶在前头。”
两人很快定下路线。带双倍燃料、两套保暖服、急救包、手动指南针、纸质地图。雪橇加装防滑链,后备电池充满。设定七十小时往返时限,超时自动触发返程警报。
出发那天清晨,天空灰蒙蒙的。陈浩裹得像个球,背着包往外走。娜娜走在前面,脚步平稳。
“你说咱们这次能找着啥?”他边走边问。
“未知。”
“最怕你这么说。‘未知’等于‘啥都有可能’,也等于‘啥都捞不着’。”
“也可以理解为机会均等。”
“你还挺乐观。”
“我只是陈述事实。”
雪原一片白。风不大,但地面松软,雪橇轮子陷进去好几次。陈浩不得不下车推,走几步就得喘口气。
中午时分,天色突然暗下来。远处一道灰墙似的云压过来,风速骤增。
“要来了。”娜娜说。
“多少时间?”
“十分钟内进入强风区。”
他们赶紧加固装备。陈浩把绳索一头绑在腰上,另一头系住雪橇把手。“我往前走,你在后面跟着车。别丢。”
风刮起来的时候,雪粒像沙子一样打在脸上。 visibility 掉到五米以内。GpS信号闪了几下,没了。
“电子设备关闭。”娜娜说,“启用机械导航。”
她掏出指南针,摊开纸质地图。风太大,纸张哗啦响。她用膝盖压住一角,手指指向大致方位。
“目前航向偏右十七度,需修正。”
陈浩抹了把脸上的雪。“你说往哪我就往哪,反正我也看不见路。”
他继续在前面开路,一脚深一脚浅。积雪没到小腿,走一步退半步。体力消耗很快。
四小时后,雪橇陷进一个坑里,半个车身埋住。他们不得不停下来。
“没法拖。”陈浩喘着气,“得先清雪。”
娜娜启动加热模块,融化周围冰层。陈浩用手铲挖,动作越来越慢。
“你体温下降。”娜娜说,“需要休息。”
“我不累。”
“你的呼吸频率超出正常值百分之四十。”
“那是我激动。”
娜娜没理他,从包里拿出高热量营养液,塞进他手里。“喝完再动。”
陈浩咕咚灌了半瓶,暖流从胃里散开。他靠着雪橇坐了一会儿,抬头看天。
“你说这鬼地方,真会有资源点?”
“根据地质扫描,该区域曾发生过断层活动,可能形成矿物富集带。”
“也就是说,有可能,也可能没有。”
“是。”
“典型的机器人回答。”
他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雪。“走吧,再撑两小时,找个地方过夜。”
天气没有好转。风更大了,雪片横着飞。他们只能靠着指南针和记忆中的地形往前挪。
晚上八点,能见度几乎为零。燃料还剩三分之二,但方向感已经乱了。
“按原计划,我们应该已经接近目标区。”娜娜说。
“可我现在连前后都分不清。”
娜娜检测气压变化。“前方有地形下沉迹象,可能是洼地或山谷入口。建议向低处移动,避开主风道。”
陈浩点头。“行,听你的。”
他们调整方向,慢慢往低处走。雪地变得坚硬些,脚印留下清晰痕迹。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陈浩忽然停下。
“等等。”
他眯眼往前看。风雪中,一道黑影若隐若现。
“那边有个凹进去的地方。”
娜娜靠近扫描。“岩壁凹陷,深度约两米,可作临时遮蔽。”
两人立刻过去清理积雪。陈浩用铲子挖,娜娜用机械臂扒。很快腾出一块空间,勉强能坐下。
“不错。”陈浩钻进去,“比露天强多了。”
他们用雪块垒了半圈挡风墙,打开便携加热器。设备恢复供电,娜娜重新校准位置。
“我们偏离原路线约一点三公里。”她说,“但仍在勘探范围内。”
“只要不死就行。”陈浩搓着手,“明天继续?”
“如果天气允许。”
夜里轮流休息。陈浩睡了不到三小时就醒了,脚底发麻。
“有点冻。”他说。
娜娜检查后发现脚趾出现轻微红肿。“轻度冻伤,已启动护理程序。”
她从急救包取出药膏,帮他涂抹,又用保温膜包裹双脚。
“还能走吗?”
“当然能。”陈浩活动脚趾,“我又不是玻璃做的。”
第二天风势减弱,云层裂开一道缝,透出微光。
他们收拾东西继续前进。雪地难行,但方向逐渐清晰。
中午前后,天气短暂放晴。娜娜取出望远镜扫描地平线。
“发现异常反光区域。”她说,“距离约两公里,角度偏东十五度。”
“反光?不会是冰面吧?”
“反射率高于普通冰雪,推测为裸露岩层或金属残留物。”
陈浩眼睛亮了。“走,去看看。”
他们调整路线,朝光源方向推进。途中经过一条冰裂带,宽约两米,底下黑乎乎的。陈浩用探测杆试了试深度,确认安全后才让娜娜拉着雪橇过去。
越过裂口后,地势开始下降。一圈环形山体出现在视野中,中间凹陷,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出来的。
“这地方……”陈浩喘着气,“怎么从来没在地图上见过?”
“被风雪长期覆盖,卫星难以识别。”
他们慢慢靠近山谷入口。地面雪层变薄,能看到黑色岩石露头。陈浩蹲下扒开一层雪,摸出几颗银灰色颗粒。
“这是……铁镍合金?”
娜娜接过样本检测。“成分吻合,纯度较高,具备开采价值。”
“发财了。”陈浩咧嘴笑,“虽然不多,但说明底下有矿脉。”
他们把雪橇停在谷口高处,搭起临时观测点。娜娜放出微型无人机,手动遥控低空飞行,扫描地表密度差异。
陈浩则拿着采样铲,在附近挖了几个浅坑。每一处都发现金属颗粒,分布还不均匀,像是自然富集的结果。
“看来不用吃螺丝钉了。”他说,“至少能拆点新零件。”
娜娜收回无人机,调出扫描图。“地表以下十米内存在密度异常区,范围约三百平米,推测为小型矿体。”
“够用一阵子了。”陈浩伸个懒腰,“等回去就把运输路线规划出来。”
他正说着,忽然注意到谷内某处雪面有些不对劲。
那片区域的雪,颜色稍微深一点,表面光滑得不像自然堆积。
“你看那边。”他指着,“那雪……是不是被人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