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秒惊魂:从热闹街巷到一片废墟
1.1 事发前的平静与异常信号
6月19日是周末,云善村塘介脚组的午后格外安静。街道旁的小饭馆飘着饭菜香,杂货店老板坐在门口扇着扇子,几个老人凑在树荫下下棋。附近商户林先生后来回忆,当天12点40分左右,他正和家人吃饭时突然停了电,“还以为是片区线路检修,吃完出门才看见人山人海,有人喊‘楼塌了’,才知道是塌楼压断了电线”。
没人注意到,这场停电前3分钟,那栋7层自建房已经走完了它最后的“生命”。
1.2 倒塌瞬间:来不及反应的4秒
12时37分,一声沉闷的巨响打破宁静。住在隔壁的村民何大姐刚端起饭碗,就听见“轰隆”一声——她抬头看见,斜对面的7层楼房正往一侧倾斜,墙体开裂的声音像鞭炮一样密集。“我还没喊出声,整栋楼就砸在了地上,灰尘一下子扑过来,连太阳都遮住了。”
目击者后来对调查组说,整个倒塌过程只有4秒:先是楼顶的预制板往下掉,接着整栋楼像被推倒的积木一样,朝着毗邻的空地砸去。楼里有人探出窗户呼救,但话音未落就被废墟吞没。这栋楼是单跨砖混结构,只有一个开间,又高又窄,就像“立在地上的纸片”,倒塌时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
1.3 废墟上的第一波救援
事故发生后,最先冲过去的是附近的村民。他们用手扒开碎砖,喊着楼里住户的名字,但废墟太深,仅凭双手根本没用。几分钟后,汝城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车鸣着警笛赶到,武警郴州支队汝城中队的十多名官兵也带着工具赶来。
消防队员第一时间架起生命探测仪,衡阳消防支队的2只搜救犬也很快到场。在废墟东侧,搜救犬突然停下狂吠,队员们立刻用凿岩机破拆——半小时后,他们发现了被困在墙板下的一名女子,她的腿被钢筋卡住,意识还清醒。“来,先喝点水,马上救你出来。”队员一边给她递水输液,一边用液压钳剪断钢筋,慢慢把她从缝隙里拉出来。
下午2时许,这名女子被背出废墟,成为第一个获救的人。此时,更多救援力量正往云善村赶来。
二、18小时生死战:和时间抢人
2.1 连夜集结的救援力量
事故消息很快上报。上面作出批示,要求“科学救援,别让救援人员出事”。应急管理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组连夜从北京出发,湖南省副省 长陈文浩带着省直部门的人,坐着警车往汝城赶,沿途不停打电话问“救出多少人了”。
在当地,郴州市委书 记刘志仁、代市长吴巨培直接把指挥部设在废墟旁的空地上。省应急厅调来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大型起重机,省交水建集团、湖南建工集团的工程师也赶来帮忙——他们要在不引发二次坍塌的前提下,清理废墟。
到当天下午5点,432名消防指战员、76台救援车辆、2只搜救犬全部到位。废墟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照明车把现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救护车在旁边随时待命。
2.2 救援最怕的“二次坍塌”
救援最难的不是找被困者,而是怕废墟“再塌一次”。这栋楼整体倒塌后,预制板、钢筋和砖块堆成了3米多高的“小山”,下面全是悬空的缝隙,稍微一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坍塌。
“不能用大型机械硬挖,只能先撑住再拆。”现场工程师说,他们先用钢管把松动的废墟架起来,再用小工具一点点清理。有一次,一名消防队员刚钻进缝隙搜救,旁边的预制板突然往下滑,幸好安全员及时喊停,才没出事。
队员们分成三班倒,没人敢休息——他们知道,废墟下的人每多待一分钟,生存希望就少一分。
2.3 12名被困者的命运
调查组后来核实,这栋楼里共有27名住户,事发时有15人外出,12人被困。救援从6月19日中午一直持续到20日凌晨5点50分,整整18小时。
队员们按照“先找有声音的地方”的原则,顺着手机铃声、呼救声定位。凌晨1点,他们在4楼的位置发现了两名被困者,但楼板压得太实,直到3点才把人救出来——可惜两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到20日凌晨5点50分,最后一名被困者被找到,是个10岁的孩子,被母亲护在身下,孩子活了下来,母亲却没了呼吸。
18小时里,12名被困者全部救出:7人幸存,5人遇难。武警郴州支队的120多名官兵,和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的40多人,几乎没合过眼,手上、脸上全是划伤。
2.4 伤亡名单背后的家庭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伤亡人员集中在2到4层:4层2人死亡,3层2人受伤,2层2人死亡、2人受伤,1层因为是商铺,当时没人。
7名幸存者被立刻送到汝城县人民医院,其中3人因为内脏损伤、骨折严重,抢救到凌晨还是没保住性命。到20日上午,又有2名伤者因伤势过重去世——最终,这场事故的死亡人数定格在5人,7名伤者中,4人还需要长期治疗。
去世的5人里,有一对年轻夫妻,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以及两个孩子。他们的家人在医院门口哭到晕厥,有人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送给孩子的零食。
三、事故真相:一栋“违法楼”的诞生与崩塌
3.1 省级调查组的“解剖”
这起事故虽然不算“重大事故”,但因为性质恶劣,湖南省政府决定“提级调查”——由省应急厅牵头,联合公安、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组成专项调查组;郴州市纪委监委也同步介入,查公职人员的责任。
调查组用了3个月时间,跑遍了云善村,调阅了5年的资料,找了80多人谈话,最后拿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他们的结论是:这不是“天灾”,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3.2 违法建造的4年
这栋楼的主人叫何义勇,房子是他2017年7月找同村村民何贵芳建的——何贵芳没有施工资质,连工匠培训都没参加过,更没有设计图纸,全靠“经验”施工。
调查组发现,这栋楼从一开始就是“违法的”:
? 没经过地质勘察,地基打在原来的稻田里,土壤是软塑性黏土,承载力根本不够;
? 整板基础的上部受拉区没放钢筋,就像“没骨头的人”,一压就断;
? 楼高21.3米,宽只有5.8米,高宽比3.7,远超规范要求的“不能超过2.5”;
? 一层层高4.5米,承重砖墙的厚度不够,随时可能被压垮。
更荒唐的是,2017年施工时,汝城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都来下过“停工通知”,但何义勇根本没停——他接着盖,2018年8月就完工了,之后还把房子租给别人,收租金。
3.3 压垮楼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为什么偏偏在6月19日塌了?调查组找到了直接原因:旁边的空地在挖地基。
2021年5月,何春养在毗邻的空地上拆旧屋、建新楼,他没给开挖人员提供这栋7层楼的资料,也没采取防护措施。挖掘机挖地基时,挖到了7层楼地基的下方200到300毫米处——这就像“抽掉了楼的‘鞋跟’”,原本就不稳的地基,侧向约束一下子没了,土壤开始下沉滑移。
加上5到6月是汝城的雨季,拆屋留下的空地积水,雨水渗进7层楼的地基,把软黏土泡得更软。地基承载力越来越低,整板基础先断,接着楼就塌了。
3.4 监管漏洞:层层“放水”的后果
事故的间接原因,比直接原因更触目惊心——当地多个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云善村村委会:明知何义勇违建,还给他开假证明,帮他通了水电;
? 卢阳镇政府:多次巡查发现违建,却没立案查处,只口头劝了几句;
? 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下了停工通知就不管了,没跟进、没处罚;
? 自来水公司、郴电国际汝城分公司:何义勇用老房子的证件办水电,他们没核实就给通了;
? 县打非治违办:收到违建报告后,既没上报,也没采取措施,任由何义勇“边建边查”。
用调查组的话说:“这栋楼是‘违法出生’,又‘违法长大’,最后以‘违法的方式倒塌’。”
四、追责:谁该为这场悲剧负责?
4.1 被判刑的5个人
2021年7月29日,郴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了5人:
? 何广林(何义勇的父亲):牵头违建,找无资质的人施工,对房屋结构缺陷负主要责任;
? 何贵芳:没资质就接活,施工时完全不按规范来;
? 何春养:挖地基时不做防护,直接导致楼塌;
? 何超:现场指挥开挖,不管毗邻建筑的安全;
? 何建峰:开挖工人,明知有风险还继续干活。
2022年4月29日,苏仙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5人因“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被判刑,其中何广林、何贵芳刑期最重。
4.2 被处理的20名公职人员
除了直接责任人,20名公职人员也被追责:
? 云善村塘介脚组组长何义辉:帮弟弟违规办水电,被督促辞职;
? 村党总支委员何波静、副书记何勤松:巡查不到位,违规签字,被党内严重警告、免职;
? 卢阳镇原党委书记朱社平、汝城县自然资源局原局长王坚等17人:要么监管不力,要么督办不到位,分别被政务记过、警告,有人还被诫勉谈话;
? 汝城县副县长王明星:分管“打非治违”不力,被谈话提醒。
这些处理在2021年10月底前全部落实,没有一人“漏网”。
4.3 被问责的单位
? 汝城县自来水公司、郴电国际汝城分公司:被约谈,要求写书面检查;
? 卢阳镇政府、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向汝城县委县政府作检查;
? 汝城县委县政府:向郴州市委市政府作检查,时任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 郴州市监委还向汝城县政府下达了“监察建议书”,要求彻底整改自建房安全问题。
五、警钟:事故后,湖南做了这些改变
5.1 全省范围的“地毯式”排查
2021年6月22日,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在长沙主持安全生产约谈会,直接点了汝城县的名。会后,全省立刻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质差的地方,还有那些“又高又窄”“擅自加层”的自建房。
汝城县搞了“一房一责任人”制度,每个村都有网格员,天天巡查自建房。对没验收、有隐患的房子,一律不准出租、经营;对违法建房的,发现一处拆一处。
5.2 规范自建房的“规矩”
湖南省住建厅联合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农村房屋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 地质差、超过3层或300平方米的自建房,必须找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
? 严格限制自建房高度,不准再建“纸片楼”;
? 建筑工匠必须培训考核,合格了才能上岗,不然不准干活。
在郴州,城管部门对违法建设“零容忍”:截至2023年,共立案279件,拆除违法建筑150多处,面积超2.3万平方米,罚没款2292万多元。
5.3 堵上“水电审批”的漏洞
针对何义勇用假证办水电的问题,湖南要求:所有部门共享违法建筑信息,只要是违建,一律不给通水、通电、通气、通网。同时,鼓励群众举报违建,一经查实就给奖励。
汝城县还搞了“信息化管理”,村民建房从审批、施工到验收,全流程线上记录,谁都没法“暗箱操作”。
六、不该忘记的教训
6.1 自建房安全不是“小事”
汝城这起事故,暴露了全国自建房的通病:有人为了省钱,找无资质的施工队;有人为了多租钱,擅自加层、改结构;还有地方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出了事才后悔。
这些年,农村自建房改成商铺、民宿的越来越多,但安全意识没跟上——就像这栋7层楼,如果当初有人好好管,有人按规范建,5条生命就不会消失。
6.2 监管不能“走过场”
从村到县,多个部门都对这栋违建“放了水”:下了停工通知不跟进,见了违法施工不制止,办水电时不核实——正是这种“层层失守”,才让违建楼立了4年,最终塌了。
事故后湖南的整改证明,只要监管“动真格”,违建就能管住。比如郴州的“周调度、周通报”,汝城的“网格员巡查”,都是把安全“抓在平时”,而不是等出了事再补救。
6.3 安全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何广林如果知道“没钢筋的地基会塌”,就不会这么建楼;何春养如果知道“挖地基会影响邻居”,就不会盲目施工;那些租房子的人,如果多留意“楼稳不稳”,也许就能躲过灾难。
事故后,湖南在农村搞了很多“建筑安全宣传”,教村民看图纸、辨隐患——因为对普通人来说,“知道危险”比“事后追责”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