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大清民本安康录》已传遍各地,乡野间常有百姓围坐在一起,听识文断字的人念书中的养生方。英台在王府药庐里,又忙着改良儿童调理方——之前的风寒药虽适合孩童,却少了健脾开胃的功效,她想配一副甜润的药膏,让孩子愿意吃,还能帮着调理脾胃。
案上摆着新采的山楂、麦芽,还有从南洋运来的椰糖,英台正小心翼翼地将药材熬成膏状,鼻尖萦绕着酸甜的香气。小孙儿跑进来,凑到药炉边闻了闻,好奇地问:“皇祖母,这是什么呀?好香啊!”英台笑着舀了一勺,放凉后递给他:“尝尝看,是给你和弟弟妹妹们做的健脾膏,吃了能多吃饭饭,长高高。”
小孙儿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好吃!比糖还甜!”胤禛走进来,看着祖孙俩的互动,笑着说:“你这方子倒是聪明,用甜味盖过药味,孩子们自然愿意吃。”英台点头:“孩子是大清的未来,得让他们健健康康长大。这药膏不仅能健脾,还能预防积食,往后让各地药房都做些,低价卖给百姓。”
没过几日,宫里传来消息,康熙想在御花园举办“安康宴”,邀请宗室亲眷和各地百姓代表参加,一来感谢英台为安康之事的操劳,二来也想让大家分享养生心得。英台得知后,特意让厨房准备了药膳——用茯苓做的糕点、用枸杞炖的鸡汤,还有她新做的儿童健脾膏,让每个人都能尝到健康的味道。
安康宴当日,御花园里热闹非凡。老将军赵毅带着孙子来赴宴,笑着对英台说:“福晋娘娘,您看我孙子,喝了您的健脾膏,吃饭比以前香多了!”荣宪公主也从漠北赶来,带来了草原上的奶制品,说:“这是牧民们按您的法子做的养生奶,能补钙,特意送来给大家尝尝。”
英台陪着康熙坐在主位上,看着众人举杯畅谈,有的说养生心得,有的聊百姓近况,空气中满是和睦的气息。康熙笑着说:“英台啊,你用一副副药方、一次次巡诊,把‘安康’二字送到了百姓心里,这比任何战功都珍贵。”英台躬身回道:“这都是托父皇的福,有朝廷的支持,有百姓的信任,我才能做成这些事。”
宴席过半,百姓代表们捧着一面绣着“仁心满天下”的锦旗,走到英台面前,齐声说道:“多谢福晋娘娘为百姓谋安康,这面锦旗,是我们大家的心意!”英台接过锦旗,眼眶微微发热:“能为大家做事,是我的荣幸。往后,我还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能健健康康、安安稳稳过日子。”
夕阳西下时,安康宴渐渐落幕。英台与胤禛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英台轻声说:“这辈子能遇到你,能为大清的百姓做些事,我没有遗憾了。”胤禛握住她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往后的岁月,咱们还要一起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大清的安康日子一直延续下去。”
回到王府,英台将腰间的玉佩取下,轻轻放在梳妆台上。玉佩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守护着这份安稳,也像是在宣告——这段跨越七世时空的缘分,这份与山河共守的深情,终将在安康的岁月里,永远延续下去,没有终期。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湮灭,留下的只有“国泰民安、岁岁安康”的永恒盛景,与一段关于爱、仁心与守护的动人传奇。从初遇的雪天到安康的岁月,从时空的考验到人间的安稳,英台与胤禛用一生证明:最好的幸福,是与心爱之人携手,守护身边人的安康;最好的传奇,是让“安康”二字融入每一个百姓的生活里,刻在每一寸大清的土地上,永远闪耀,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