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漠北草原,寒风呼啸,却吹不散部落营帐内的暖意。荣宪公主刚从东瀛、台湾归来,便召集部落首领议事,桌上摊着从台湾带回的海产样品、贸易账本,还有与胤禟、胤禵签订的双向贸易协议。她的丈夫——漠北部落首领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帐内众人,语气郑重:“此次随公主前往东瀛、台湾,我亲眼见到了大清的富庶与实力,也看到了双向贸易能给部落带来的好处。公主为部落谋福祉,功绩卓着,我决定,立公主之子为部落储君,往后由他协助公主打理贸易事务,待我百年之后,继承首领之位!”
话音落下,帐内瞬间响起一片赞同之声。几位年长的首领纷纷起身附和:“首领英明!公主带来的海产生意让部落百姓收入翻番,她的儿子自小聪慧,跟着公主学习打理事务,定能带领部落走向更兴盛的未来!”荣宪公主闻言,眼中满是感动——她从未想过,自己为部落做的事,竟能让丈夫如此信任,甚至愿意将首领之位传给他们的儿子。她起身对着众人拱手:“多谢各位首领信任,我定与孩儿一同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让部落与大清的联系更紧密,让百姓的日子更红火!”
与此同时,蒙古巴林部的营帐内也上演着相似的场景。端敏公主将从台湾带回的海产干货分发给部落百姓,又展示了与台湾商会签订的皮毛贸易协议,百姓们看着手中的干货,听着未来能通过皮毛换取更多银钱与物资,无不欢呼雀跃。端敏公主的丈夫——巴林部亲王走上高台,对着百姓高声宣布:“端敏公主为部落带来了生机与财富,她的儿子沉稳懂事,熟悉大清的贸易规则,我决定立他为巴林部储君,让他辅佐公主,继续推动部落与大清的通商合作!”
百姓们纷纷鼓掌叫好,端敏公主的婆母更是拉着她的手,笑着说:“从前是我糊涂,没能理解你的苦心,如今看到部落的变化,我才明白,你做的都是为了部落好。往后,我会全力支持你和孩儿,让巴林部越来越好。”端敏公主眼眶微红,多年的委屈与不易,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
消息陆续传回京城,康熙在乾清宫收到奏报时,正与英台、胤禛、弘历一同商议国事。他看完奏报,忍不住抚掌大笑:“没想到外嫁公主们的一次东瀛、台湾之行,竟能让部落主动立她们的儿子为储君!这不仅是对公主们的认可,更是对大清的信任啊!”
英台笑着回道:“父皇,这正是‘以商促和、以情固边’的成效。公主们通过贸易让部落百姓受益,部落首领看到了与大清合作的好处,自然愿意将未来托付给与大清有血脉联系的储君。往后,这些储君长大继位,定会继续维护部落与大清的和睦,边疆也能长久安稳。”
胤禛也补充道:“儿臣已让人准备,为漠北与巴林部的储君安排老师,教他们学习大清的文化与治国理念,让他们更了解大清,将来能更好地推动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弘历凑上前,看着奏报上的内容,眼中满是敬佩:“皇爷爷,几位姑姑真是厉害!不仅为自己立了威,还为部落谋了福祉,连储君之位都定了下来。将来我也要向她们学习,为大清做贡献!”康熙摸了摸弘历的头,眼中满是期许:“好!朕等着看你将来的作为。”
此时的漠北草原,荣宪公主正带着儿子查看皮毛收购情况,教他如何辨别皮毛的好坏,如何与商户谈判;巴林部,端敏公主的儿子正跟着台湾来的商队学习记账,了解海产与皮毛的贸易流程;台湾的码头,满载皮毛的漕船正准备驶往江南,而装满海产的漕船也即将启程,运往漠北与巴林部。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漠北草原,荣宪公主与儿子查看皮毛;巴林部,端敏公主的儿子学习记账;台湾码头,漕船扬帆起航。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边地立储、家国同心”的盛景,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边疆稳固、家国和睦的永恒印记。从外嫁公主的商贸拓荒,到部落储君的血脉传承,从双向贸易的繁荣,到边疆民心的凝聚,大清用“亲情为根、商贸为翼”的智慧,将每一份信任都化作了边疆安定的基石。这份藏于草原烟火、市井交易中的向心力,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在大清的每一寸土地上长久闪耀,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