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刘玉与王异母女也前来为诸葛川送行。
不远处,甘氏牵着阿斗的小手,向宠跟在向朗身后,张星彩、关银屏姐妹及关索也全都到场。
面对众人,诸葛川没有逐一告别,只是微微颔首,随即转身上马,与黄忠、张飞、魏延、关平、关兴、张苞、郭淮等人一同静候刘备与赵云、徐庶话别。
此次西进关中,军中多以武将为主,文谋仅有诸葛亮与诸葛川二人随行。连研制出“**炮”的马钧也未同行,仅带了几名掌握**炮技艺的工匠。
此举实属无奈。表面上,大军是为驰援益州,但刘备、诸葛川与诸葛亮心知肚明——此行意在谋取益州。文士过多,安危难料。诸葛亮父子虽为文士,却属谋略之列,此行正为刘备出谋划策。
城门前,刘备轻拍赵云与徐庶的手背,郑重道:“子龙、元直,我与孔明离荆期间,荆州诸事便托付二位。一切军务政务,皆由你二人决断;是否出兵,亦可商议定夺。”
言毕,他命人取来印绶,亲手交予赵云。赵云单膝跪地,双手高捧印绶,肃然立誓:“主公放心!云必誓死护卫南郡!若南郡有失,云当以死谢罪!”
刘备扶起赵云,摇头道:“子龙言重!在备心中,你之性命,远胜南郡一城。”
徐庶拱手道:“主公只管安心西进蜀地,荆州有我和子龙将军坐镇,万无一失。”
“绝不会出岔子。”
若说赵云是斩钉截铁的承诺,徐庶便是由内而外的从容。
“好!”
“一切就仰仗二位了!”
刘备朗声大笑,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
诸葛亮并未多言,只是朝赵云与徐庶嘱咐道:“子龙、元直,切记八字方针——北抗曹魏,东联孙吴!”
“如此荆州可保无忧。”
赵云与徐庶皆颔首回应。
更令人意外的是——
赵云的目光掠过人群,望向早已候在队列中的诸葛川。
原因无他......
昨夜辞别时,诸葛川竟说过一模一样的策略,甚至详析了南郡未来可能面临的局势,令赵云对镇守荆州有了十足把握。
晨曦中,西征大军浩荡启程。
诸葛川朝城门处的故人挥手告别,策马扬鞭紧随刘备向西疾驰。
刹那间千军齐发,战旗猎猎。
“益州!我诸葛川来了!”
“蜀汉的旌旗,终将插遍这巴山蜀水!”
......
离了南郡地界,刘备便颁布铁律:
沿途不得惊扰百姓,违者立斩!
此令一出,三军肃然。
诸葛川与诸葛亮自然深以为然。
纵使此番入川必与刘璋兵戎相见——
可黎民百姓何辜?
若纵容士卒劫掠,岂非自毁根基?
估计还未兵临成都城下,刘备的恶名早已传遍益州。
届时。
纵使刘备拿下益州,也只会招致民心背离,祸乱必将随之而起。
就这样。
刘备亲率的五万大军经过三日跋涉,终于抵达入川首站。
巴东郡,永安城。
当兵锋直指城下时。
黑压压的讨伐大军引得守城将士一片哗然。
对此。
随行的诸葛川置若罔闻。
他凝视着刘备的背影,又望向眼前雄伟的永安城,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只叹命运无常。
此刻这位刘皇叔对这座城池作何感想,诸葛川无从揣测。
但。
他清楚地知道:
前世史书里那位季汉昭烈帝,对此城必定爱恨交加。
爱其是自己平定益州的起点。
恨其……
当夷陵败退至此,毕生宏图终成泡影。
至于说永安城是龙驭上宾之地,倒也不尽然。
虽然后世常将永安城与白帝城混为一谈……
咳,这误会也包括从前的自己。
但来到这个时代后,经过出征前的考证,诸葛川才惊觉闹了笑话。
原来:
永安与白帝本是两座城池。
只不过互为犄角,相距甚近。
其中永安城雄踞东侧,乃是扼守益州咽喉的雄关。
而白帝城则坐落于后方白帝山上,规模稍逊,实为拱卫永安的卫星城。
战时可作永安策应。
待到后世朝代更迭,尤其宋元拉锯战时,两城经不断扩建终于合为一体。
最终形成城套城、城连城的立体防御体系。
正是因为这座军事要塞如此坚固,才能挡住蒙古骑兵的进攻,守护了蜀地安危。
蜀地因此得以保全。
所以后来——
永安城就是白帝城,白帝城就是永安城。
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时,可能并未实地考察,便沿用了将永安城写作白帝城的习惯。
若分析夷陵之战后的局势便可明白:
刘备临终前,应该是被转移到后方更安全但规模较小的白帝城安置。
而永安城作为前线屏障,正全力防备随时可能来袭的东吴军队。
......
话说当下。
刘备驻马永安城下,望着城头动静与紧闭的城门。
他轻叹一声,勒住的卢马缰绳。
\"哪位将军前去叫门,让守将开关迎宾?\"
刘备环顾身边将领问道。
话音未落,就听一声洪亮回应:
\"大哥稍候!让俺张飞去叫门!\"
\"哼!城上之人好不识相!\"
\"我等奉刘璋之命前来助战,他们岂会不知?\"
\"明知我等到来还闭门不出,分明是要给大哥难堪!\"
张飞怒气冲冲,对守军态度极为不满。
说罢策动乌骓马出列,丈八蛇矛直指城头大喝:
\"呔!城上守将听真!\"
\"俺大哥刘备奉刘益州之命前往汉中平叛,大军至此,速开城门!\"
喊话完毕,张飞策马在城下来回巡视。
举手投足间,全然不把城头守军放在眼里。
城楼之上。
闻讯赶来的守将庞乐、李异望着城下叫阵的张飞,又眺望远处并未摆出攻城的南郡军队......
守城主将庞乐一时难以决断。
他侧身询问身旁的副将李异——这位追随多年的老部下。
\"仲殊,该不该放刘备部众进城?\"
与许多益州本地将领相似,庞乐对刘备存有戒心。他担心一旦放任刘备军队入城,恐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面对庞乐的疑虑,李异苦笑道:\"将军,难道我们要违抗主公的军令,拒刘备于城外?若主公怪罪下来,你我如何担待?\"
\"将军应当明白,今时不同往日了!\"
\"老主人在世时,尚能重用我等。如今新主当政......\"
李异嘴角泛起讥诮:\"主公更倚重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之流,还有那个因嫉恨关羽被调回成都的邓贤。\"
\"呵!\"
\"新主自有新宠。\"
\"既然主公将我们发配至此戍守,何必自寻烦恼?\"
\"尽管放他们进城便是。\"
\"纵使出事,也赖不到我们头上。\"
庞乐默然。
他无法反驳。
正如李异所言,他们这些刘焉时代的旧部,处境确实尴尬。
\"罢了!\"
\"传令开城,恭迎刘皇叔入关!\"
\"仲殊!\"
\"随我一同去谒见这位刘皇叔。\"
\"吱呀——吱呀——\"
厚重的城门缓缓开启。
不多时,两名披甲将领自城中走出,径直来到刘备跟前。
\"永安守将庞乐,拜见刘皇叔!\"
\"末将李异,参见皇叔!\"
“末将迎驾来迟,恳请皇叔恕罪!请随我等进城!”
庞乐与李异拱手上前,向刘备发出入城之请。
二人言罢,目光悄然扫过刘备身后的诸位将领。
察觉众将并无针对他们的肃杀之气,紧绷的心弦总算松弛下来。
无杀意便好。
若无杀意,足见刘备此行多半真心为助益州平定汉中,而非暗藏吞并西川之念。
可他们怎会知晓——
在场众人除刘备、诸葛亮、诸葛川及张飞外,黄忠、魏延、郭淮、糜芳等将皆不知谋取西川之策。
既不知情,又怎会显露敌意?
至于唯一知情的张飞——
张三爷那副凶神恶煞的相貌,即便真动杀心,二人恐怕也辨不出,反倒会被他瞪圆的虎目吓住。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
“此番入川,倒是备要谢过诸位款待。”
刘备笑意温厚,毫无皇室宗亲的架子。
亲手搀起二人后,便坦然随其入城。
此举分明昭示着——
他根本无惧城中可能藏有伏兵。
庞乐与李异相视苦笑,暗自感叹。
坊间传言果然不虚。
荆州刘皇叔,当真坦荡君子!
至此,二人彻底卸下心防。
当即令麾下将士安顿刘备带来的五万南郡兵马,备下酒肉犒赏三军。
又亲自邀请张飞、黄忠、诸葛亮、诸葛川等人赴宴共饮。
诸葛川与诸葛亮相视一笑,点头应允。
毕竟,这是庞乐、李异二位将军的一片心意。
无论是出于礼节,还是暂作休憩,他们都没有推辞的道理。
行进途中,诸葛亮忽然侧首,望向望着庞乐、李异背影出神的儿子,温声问道:“伯治,在想什么?”
诸葛川闻声回神,低声答道:“父亲,孩儿在想,此二人能否为刘伯父效力?”
此言一出,诸葛亮眉梢微动:“可有结论?”
他随之驻足,目光亦落在那两位将领身上,陷入沉思。深知儿子素来心思缜密,既出此言,必有缘由。
诸葛川略作沉吟:“应当可行。孩儿方才忆起,他们曾是赵韪麾下部将。建安五年,赵韪因不满刘璋统治,重贿益州豪族举兵反叛,却遭刘璋 ** 。兵败逃亡江州时,正是这二人临阵倒戈,诛杀赵韪。”
“战后刘璋虽表其功,赦其从贼之罪,却未予重用。否则,怎会遣他们戍守此等闲职?永安乃荆州门户中最无战事之地——刘表在世时,荆州从未意图西进益州。”
话音落下,四周一时静默。
许久,诸葛亮轻叹:“弑主之人……可用,却不可托以重任。不过眼下——”
他目光深远,“招揽之事尚早,待成都平定后再议不迟。”
“若得成都……”
“若二人愿降,一纸檄文足矣;若执意顽抗,再兴兵讨伐不迟。”
诸葛亮说完,从诸葛川身旁缓步离去。
“此言有理!”
“此时谈招揽为时尚早!”
诸葛川轻叹一声,迈步进城。
宴席丰盛,觥筹交错。
刘备取出随行携带的桃花酿,庞乐与李异饮后连连称赞。
午后宴毕,刘备携诸葛亮、诸葛川、张飞、黄忠等人留宿城内,魏延则率年轻将领驻守城西军营。
如此毫无戒备之举,更令庞乐、李异确信刘备此行专为驰援益州。
如若心怀鬼胎,换作他们绝不敢如刘备这般坦然夜宿永安。
此后数日,二将对刘备愈发敬重,更折服于其胸襟气度。
日暮时分,城主府中。
庞乐与李异对坐,叹息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