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制鞋厂的调研,吴佳怡和调研小组紧接着来到了汽车配件厂。一进厂,就能感受到这里的生产氛围和其他厂不太一样,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发出规律的声响。
吴佳怡首先来到生产车间,看着自动化程度颇高的设备,她心里不禁有些欣慰,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车间里摆放着不少积压的配件,她找到车间主任,问道:“主任,我看这积压了不少配件啊,是怎么回事?”车间主任无奈地挠挠头说:“吴小姐,您也知道现在金融危机,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好多汽车制造商都减少了配件订单。可咱们之前的生产计划太死板,没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就导致这些配件积压在这儿了,占用了不少资金呢。”
吴佳怡点点头,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又问:“那咱们这生产计划为啥不能灵活调整呢?”车间主任苦着脸说:“咱们一直按照以前的模式生产,要调整的话,涉及到好多方面,比如原材料采购、人员安排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就没那么容易改。”
随后,吴佳怡来到技术研发部门。她和研发人员聊了起来:“我听说咱们和汽车主机厂的同步研发能力不足,这具体是咋回事啊?”一位研发人员说道:“吴小姐,现在汽车更新换代快,主机厂对新车型配件的开发需求也越来越快。可咱们的研发速度跟不上,主要是和主机厂沟通不够及时,信息对接也有点问题,所以很难满足他们快速开发的要求。”
离开研发部,吴佳怡又来到质量管理部门。她翻看了一些质量检测报告,发现虽然有完整的检测流程,但对一些细微瑕疵的处理不够严格。她对质量主管说:“主管,这些细微瑕疵虽然看着不大,但可能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啊,为啥不严格把控呢?”质量主管解释道:“吴小姐,咱们检测人手有限,有时候为了赶生产进度,对一些小问题就没太较真。而且,要做到绝对严格把控,成本也会增加不少。”
从质量管理部门出来,吴佳怡又去了销售部门。销售经理一见她就大倒苦水:“吴小姐,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同行都以更低的价格抢市场份额,咱们成本降不下来,价格就没优势,压力实在太大了。”
吴佳怡安慰道:“经理,先别急,咱们一起想办法。对了,我听销售同事说,现在各大配套厂商对配件行业管理有新变化,你给我详细讲讲。”销售经理点点头说:“吴小姐,现在争取某个配件订单,还得交一定门槛的资金作为抵押,这又增加了咱们的资金压力。而且汽车换代换型越来越快,从以前老样子,变成现在多样化了,基本半年就有较大改动,单件成本的压力直接就传递到咱们配件行业了。小品牌的配件只能跟着主机厂走,大品牌的配件,主机厂反而会主动适应。”
吴佳怡听完,陷入了沉思。回到办公室,她把张倪芳拉到一边,说:“倪芳,你看咱们汽车配件厂现在这情况,过去一直走低端路线,天天出钱还得陪笑,太憋屈了。咱们得改变策略,以后要打出自己的品牌,让主机厂以采用咱们的零部件为荣,价格还能高于同品牌。要是能做到这样,说不定前妻姐就不会离咱们而去了……”
张倪芳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吴佳怡是在开玩笑缓解气氛,不禁苦笑着说:“佳怡,你这想法倒是挺好,可谈何容易啊。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咱们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呢?”
吴佳怡坐下来,认真地说:“倪芳,我觉得首先得解决生产计划灵活性的问题,根据订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规模,不能再这么盲目生产了。然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和主机厂的沟通协作,提高同步研发能力,跟上他们的节奏。质量管理也得加强,不能因为成本就放松对细微瑕疵的把控,口碑好了,品牌才能立起来。”
张倪芳点点头:“这些确实都很关键,可资金从哪儿来呢?咱们现在到处都要用钱。”
吴佳怡思考了一会儿说:“资金确实是个大问题。一方面,咱们可以试着优化内部管理,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找一些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拉点投资。”
张倪芳皱着眉头说:“找合作伙伴也不容易啊,得找那种理念一致,能长期合作的,不然还不如不找。”
吴佳怡笑着说:“是啊,所以得慢慢找,仔细筛选。还有,咱们得培养自己的品牌意识,从产品设计、质量把控到售后服务,都要围绕打造品牌来做。只要品牌打响了,价格自然就能上去,成本压力也能缓解。”
两人正说着,曹天明走了进来,问道:“你们俩聊啥呢,这么严肃?”吴佳怡把和张倪芳讨论的想法跟曹天明说了一遍。曹天明听完,沉思片刻后说:“佳怡,你这想法很有前瞻性,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不过,咱们现在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迎难而上。”
吴佳怡坚定地说:“明哥,我知道困难多,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行。咱们先把汽车配件厂的问题梳理清楚,制定个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来。”
接下来,三人又一起详细讨论了针对汽车配件厂问题的解决计划。从如何优化生产计划,到技术研发投入的方向,再到品牌建设的初步规划,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他们真的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吗?寻找合作伙伴会不会遇到挫折?品牌建设又会面临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吴佳怡、曹天明和张倪芳又将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继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