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下榻的别墅里,此刻正上演着一场与严肃考察氛围截然不同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柯明义的提议下,今晚的接风宴,不由食堂操办,而是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宽敞明亮、铺着漂亮水磨石地面的现代化厨房和相连的餐厅,此刻成了欢乐(且混乱)的战场。
首先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源源不断送来的食材。
两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被麻利地捆着脚丢在角落,几只肥鸭和白胖的兔子待在笼子里,还有一大块新鲜得仿佛还带着体温的猪肉。
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些蔬菜。
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紫得发亮的茄子、水灵灵的白菜青菜、细长的豆角、嫩得能掐出水的丝瓜、圆滚滚的土豆……琳琅满目,堆满了宽大的操作台。
“这…这初秋时节,哪里来的这么多新鲜菜蔬?”一位戴着眼镜的干部扶了扶镜框,难以置信。
他身边的夫人已经拿起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嗅到了那久违的、属于盛夏的清香味。
陪同的工作人员笑着解释:“首长,这是我们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刚摘下来的。柯先生说了,不能让同志们只吃土豆白菜,营养得跟上。”
话音刚落,又有人提进来一个盖着布的竹篓,一打开,几条菜花蛇赫然在内,引得几位女同志一阵低呼。
接着是成板的豆腐、一小坛一小坛的腌菜、以及一篮子还沾着泥土的萝卜。
操作台的另一侧,则摆放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瓶瓶罐罐。
除了常见的盐、酱油、醋,还有棕色的豆瓣酱、黑乎乎的豆豉、红艳艳的辣椒油和干辣椒段、黄色的生姜粉、白色的蒜蓉、以及一些他们叫不出名字的香料粉末。
这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调料博览会。
在两位基地厨师(此刻更像是技术指导和救火队员)的指挥下,二三十位平日里运筹帷幄、执笔千言的干部和家属们,开始手忙脚乱地行动起来。
一位平时负责理论研究的干部,此刻正笨拙地试图给鸡拔毛,弄得羽毛满天飞,自己身上也沾了不少。
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干部,则挽起袖子,手持利刃,对着案板上的猪肉比划,神情之专注,仿佛在策划一次重大战役。
“哎呀,这个兔子怎么处理?”
“辣椒!辣椒要切丝还是切段?”
“谁看到生姜了?”
“这电饭锅……怎么用来熬汤?”
厨房里充满了各种询问、惊呼和笑声。两位厨师忙得脚不沾地,额头冒汗,这边刚指导完如何给蛇去皮,那边又要去解救一个差点把锅烧干的同志。
呲啦——!
一位胆子大的将领,在厨师的指导下,将一大盘切好的鸡肉倒入烧热的油锅,瞬间爆发出浓烈的香气,引得众人一阵欢呼。
另一边,两个燃气灶开足了马力,蓝色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一锅炖着猪肉和萝卜,另一锅则在爆炒香辣兔丁。
旁边,几个电饭锅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里面熬着鸡汤和蛇羹。
就在众人围着灶台手忙脚乱之际,外面又传来一阵动静。
只见两个小伙子抬着一个硕大的木桶,气喘吁吁却又兴奋地走了进来。
“来了来了!刚捞上来的,还活蹦乱跳呢!”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木桶里清水荡漾,几十只张牙舞爪、青壳白肚的大螃蟹正试图沿着桶壁爬出来,
旁边还有百多只挥舞着大钳子的龙虾,甲壳在灯光下呈现出深青色,显得格外生猛。
紧接着,另一个稍小的桶被放下,里面是四条硕大的鱼,两条是鳞片金黄的大鲤鱼,
另两条则是身形修长的大草鱼,它们有力的尾巴不时拍打着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这……这山里哪来的螃蟹龙虾?”一位夫人掩口惊呼,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内陆的太行山区,这等鲜活水产比山珍还要稀罕。
陪同的工作人员连忙解释:
“首长,这是我们基地‘循环农业’的一部分。山涧溪流被我们分段筑坝,形成了小型水库和梯田式鱼塘,模仿活水环境。
里面不光养着常见的鲤鱼、草鱼,柯先生还特意让人从外地引进了蟹苗和龙虾苗,试着养殖,没想到真成了!
虽然产量还不大,但招待贵客管够!”
这意外的惊喜让厨房的气氛更加热烈了。
新的食材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乐趣。
一位胆大的年轻干部自告奋勇要处理螃蟹,结果手指差点被蟹钳夹住,引得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最后还是厨师出手,熟练地用草绳将螃蟹一一捆扎好,放入蒸锅。
那活蹦乱跳的鲤鱼和草鱼更是让几位女同志无从下手。
一位老厨师笑着接过,手起刀落,用刀背在鱼头上熟练地一敲,
刚才还奋力挣扎的鱼立刻安静下来,随即刮鳞、去鳃、剖腹,动作行云流水,看得大家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龙虾被决定做成蒜蓉清蒸,以保持其原汁原味的鲜甜;
螃蟹则直接上笼屉蒸熟,准备配上姜醋汁;
肥美的草鱼被片成薄片,准备做一盆火辣的沸腾鱼片;
而金鳞大鲤鱼,则被用基地自产的豆瓣酱烧上,做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豆瓣鲤鱼。
各种刀具、叉子在人们手中传递,虽然动作生疏,场面混乱,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浓浓的烟火气。
毛委员不知何时也挽起了袖子,在一旁乐呵呵地剥着蒜,
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对身边的朱老总和周副主席笑道:
“看来,我们这些‘先生’们,离开了书本和地图,到了这厨房里,也得从头学起啊!”
朱老总正尝试用一把叉子固定住一条滑不溜秋的蛇,闻言哈哈大笑:
“这比指挥一场战役也不遑多让嘛!有意思,真有意思!”
周副主席则细心地帮一位年长的干部家属系好围裙,微笑着说:
“这才是生活,我们革命,不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百姓,都能有这样围着灶台,为一口吃的忙碌、发愁和开心的日子吗?”
当蒸锅里螃蟹和龙虾的鲜香、炖锅里猪肉的浓香、炒锅里辣子兔丁的烈香以及鱼锅里豆瓣的酱香混合在一起,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时,
所有人都忍不住吞咽着口水,感觉这场“自己动手”的盛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盛和高潮。
这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饭菜,其意义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
它让这些来自延安的客人们,以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触摸到了“东山”基地那蓬勃、温暖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脉搏。
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感官冲击,向延安的客人们无声地展示着:
东山基地拥有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工和漂亮的房子,更有一套能孕育出各种奇迹、让生活变得无比美好的生态与农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