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指挥部内。世界地图上标注的危机与“东山”体系面临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战略图景。
“欧洲的乱局,对我们是把双刃剑。”左玉波首先打破了沉默,他指着地图上的德国和意大利,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冒险行为,必然牵制英法的大量精力。这对我们而言,外部压力确实可能减轻。
我们的海外采购渠道,或许能利用欧洲各国加紧备战而产生的商业缝隙,获取一些以往难以到手的高精度设备或特殊材料。
‘猎头’行动在欧美地区的工作环境也可能变得相对宽松,那些国家对技术人才流出的敏感度会下降。”
何振军接过话头,语气却带着一丝冷峻:“但同样的,这也刺激了日本。鬼子看到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其南下掠夺东南亚丰富资源的野心必然会急剧膨胀。为了这场更大的赌博,他们需要更快地积累资源,更高效地锤炼部队。”
柯明义微微颔首,手指敲击着桌面,做出了清晰的判断:“日本的战略重心会调整。在国内,他们的核心目标是维持占领区的‘稳定’,以保障资源掠夺和兵员补充的顺畅。
同时,他们会加速练兵,但为了节省资源和减少装备损耗以充实南下部队的武库,在华作战的飞机、坦克、重炮的使用频率会下降。未来的冲突,将更侧重于步兵和轻武器的较量。”
这番分析让众人陷入沉思。日军减少重火力投入,意味着正面战场的压力会减轻,中国军队有了更多喘息和发展的空间。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战争可能陷入一种残酷而僵持的消耗战模式,比拼的是后勤、韧性和基层士兵的素质。
“这对我们而言,算是个时间窗口。”柯明义继续说道,“大规模战役减少,各势力之间因为外部压力稍减,内部矛盾可能会抬头,摩擦会增加。老蒋、地方军阀、我们以及延安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但这同样给了我们机会。”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国内地图前,目光锐利:“局势相对稳定,日军空中力量收缩,这正是我们大力发展空中力量的绝佳时机!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地面上和鬼子纠缠。必须尽快获得局部的、乃至战略性的制空权!”
他转过身,下达了明确的指令:“从即日起,直至进一步通知,‘东山’体系的资源分配进行战略性调整。”
“第一,优先等级最高:防空与航空项目。‘风暴’高射机枪的生产线要全力运转,产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升百分之五十。它的任务不仅是防空,更要为我们将来的机场和重要设施撑起保护伞。”
“第二,‘初教-1’教练机的生产和技术磨合要加快。同时,集中所有航空研发力量,以‘初教-1’和‘太行星-1’发动机为基础,全力攻关下一代轻型战斗机的研发。我要在一年内看到可以实战的原型机。”
“第三,航空教导队的选拔和训练规模扩大一倍。从各部队、学校遴选最优秀的苗子,文化程度和身体素质并重。我们要储备足够的飞行员种子。”
“其他项目,包括‘三十二式’榴弹炮的增产、‘太行二号’油压机的研发、以及部分常规轻武器的生产,优先级暂时下调,保障基本需求即可。”
命令清晰而果断。所有人都明白,老板这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将力量投向未来战场的制高点,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