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一号”油压机的成功,如同给“东山”体系本就强劲的工业心脏注入了一剂高能燃料。但柯明义的眼光,早已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真正能决定战场态势的战略级力量:师属重炮。
就在油压机验收成功后的第二周,太行山深处一个更加隐秘、守卫等级堪称变态的试验场上,另一项验收正在无声地进行。
这里没有欢呼,只有近乎凝固的严肃。参与者的数量被压缩到极致,除了绝对核心的技术负责人和寥寥数位最高决策者,甚至连许多基地内部人员都不知道此地的存在。
场地的中央,覆盖着厚实的伪装网,一门线条硬朗、散发着冷峻钢铁光泽的重炮,静静地矗立在预设阵位上。这就是“东山”军工技术的集大成者之一,“三十二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
它的设计理念源自柯明义提供的方向,由张泽远率领的技术精英团队,消化了能搜集到的所有德国leFh 18和苏联m-30火炮的技术资料,并结合自身工艺水平进行了优化创新。
朱建平(他现在是基地重型武器项目的总工程师)正拿着记录板,声音压得很低,向柯明义、左玉波等人做最后汇报:
“老板,左先生。‘三十二式’最终测试数据汇总。”
“口径:105毫米,药室容积、膛线缠度经过优化,初速和精度超过预期。”
“炮管:采用‘太行一号’锻造成型的毛坯,经深孔钻、自紧工艺和精密拉线,理论寿命超过七千发。目前已完成五百发全装药寿命试验,身管磨损在预期内。”
“炮架:全钢制结构,带可折叠防盾。关键改进在于这套扭杆式悬架和液压复进机,完美匹配我们改装的‘东山’式六轮重型卡车(缴获的日本卡车大幅改装加强)。
公路牵引时速可达五十公里,越野时速也能保持在二十公里以上,急停急起,架撤速度快。”
“射程\/射速:使用全装药新式榴弹,最大射程达到一万一千八百米。熟练炮组可维持每分钟六到八发的爆发射速,持续射速每分钟四发。”
日军师团主力装备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仅有一万米出头,且笨重得多。这门炮在射程和机动性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精度呢?”柯明言问道,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门炮。
“这是最令人满意的部分。”朱建平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自豪,“采用我们自研的瞄准具和严格控制的装药、弹体质量,间瞄射击散布远优于设计指标。
上次极限射程测试,十发弹着点覆盖范围不到日军同类火炮的一半。直瞄射击?一千米内,它有机会敲掉鬼子的薄皮坦克。”
“测试中发现问题没?”左玉波更关心可靠性。
“有一些小问题。”朱建平很诚实,“液压复进机在极限低温下密封性有轻微下降,但未漏油,已更换新型耐寒密封圈。
高低机在快速连续射击后,齿轮间隙有微小变化,不影响使用,但下一批次会进行强化处理。总体而言,可靠性远超预期,达到了量产标准。”
柯明义走上前,手掌抚过冰冷而光滑的炮管,那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徽标:一座抽象的山峰,内部嵌着“东山”和“32”的字样。
“试射一组。”他命令道,声音不大,却不容置疑。
“是!”朱建平立刻转身,向远处待命的、经过最严格政审的炮兵班打出旗语。
装弹、瞄准、击发!整个过程安静而迅捷。
轰——!!!
一声沉闷而极具穿透力的巨响在群山间回荡,但经过特殊地形削弱和掩盖,传出去已不甚清晰。炮弹划破长空,飞向十几公里外预设的目标区。
几分钟后,观察所通过埋设的有线电话(无线电静默)传来结果:“命中目标区!偏差小于二十米!”
又是一连四发急速射,炮身稳定地后坐、复进,抛出的黄铜药筒冒着青烟,落在铺好的垫子上。整个过程流畅得令人赏心悦目。
炮声停歇,现场只剩下风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回声。
柯明义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很好。”他只说了两个字,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分量。
“产量如何?”他转向张泽远。
“老板,困难很大。”张泽远面色凝重,“最大的瓶颈还是高质量炮钢的冶炼和大型锻件的产能。‘太行一号’解决了锻压问题,但我们的电弧炉容量和炼钢技术,目前只能保证每月最多生产四到五根合格炮管。
其他部件,如复进机、瞄准镜的精密加工,也严重依赖老师傅的手工和那些最高精度的机床。月产量…现阶段,极限恐怕只有两门。”
这个数字,相对于广阔的战场,简直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柯明义并不意外,“现阶段,我们不追求数量。这两门炮,不是用来装备野战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
他目光扫过众人,下达了指令:
“第一,立刻成立直属总部的‘重炮教导队’,选拔最可靠、技术最好的炮手,学习掌握‘三十二式’。他们不仅是战斗单位,更是种子教官。”
“第二,目前已生产库存的四门炮(包括试验炮),以及未来三个月生产的全部‘三十二式’,秘密部署。两门加强太行山基地核心区域永备工事,射界覆盖主要进出通道。另外两门,通过秘密渠道,运往东北‘东山’基地,增强其要塞防御能力。”
“第三,所有‘三十二式’的使用,必须得到我的亲自授权。它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在最关键的时刻,对最具价值的目标(如日军指挥部、重兵集结地、后勤枢纽),实施最致命的精准打击。要么不用,要用就必须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第四,相关技术资料,列入‘绝密中的绝密’,保密等级与‘五小工业’核心手册同级。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签署终身保密协议,加强保卫与隔离。”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这门超越了时代技术水平的重炮,它的诞生注定是隐秘的。它不会出现在激昂的冲锋队伍里,也不会被写入捷报广为传颂。它将像一柄沉默的重锤,隐藏在深山壁垒之中,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一刻。
验收结束,伪装网再次盖上,巨大的炮身缓缓被牵引车拖回深藏地下的专属洞库。山谷恢复了寂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东山”的獠牙,又锋利了几分。一种全新的、令人生畏的打击力量,已经悄然融入了中国战场的复杂方程式之中。
柯明义最后看了一眼那消失的巨炮方向,对左玉波低声道:“通知研发部门,基于‘三十二式’的经验和‘太行一号’的能力,150毫米级别重炮的进度,可以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