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亲赴南京前线,誓与首都共存亡的消息,通过电波迅速传遍全国。
延安,窑洞内。空气凝重,烟雾缭绕。
毛委员掐灭手中的烟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领导人,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光头这一手,很高明。他将自己塑造成了民族抵抗的象征,将所有压力扛在了肩上。这确实能极大鼓舞士气,但也将我们置于了一个微妙的xx位置。”
他站起身,走到简陋的华北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山西的位置。
“全国人民都在看南京,但我们不能只看南京!舆论的高地,我们不主动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甚至会被遗忘。
光头在南京打的是‘守土卫国之仗’,那我们就要在华北打‘积极进取之仗’!要让全国人民看到,抗日,并非只有南京一条战线,我党领导的武装,同样在主动出击,同样在光复国土,同样在浴血奋战!”
“因此,我们的应对策略必须清晰、有力!”他的话语斩钉截铁:
“第一,xx宣传上,高度赞扬蒋委员长及南京守军的英勇行为,呼吁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但同时,必须通过我们的报纸、电台、宣传员,持续不断地报道我们在敌后战场的成果,强调‘全面抗战’、‘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同等重要’的理念。要让人明白,中国抗战是两个战场,缺一不可!”
“第二,军事行动上,光说不够,要做!要立刻在山西战场,策划并发动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战役行动。目标不在于攻城略地,而在于‘展示肌肉’和‘锤炼部队’!”
他看向总指挥:“老总,山西方向,由129师主力、120师一部,再加上新组建的决死纵队一部分主力,组成一个临时战役集群。我们的目的有三:
1. 实战练兵:以优势兵力,围歼日军一到两个孤立大队级别的单位。要打出威风,打出战果,检验我们换装新式武器后,部队进行运动战、攻坚战的能力。尤其要演练步炮协同、多兵种配合,为未来的大兵团作战积累经验。
2. 战略牵制:在山西打疼鬼子,迫使华北日军不得不从其他方向,甚至可能从支援南京方向的兵力中,抽调部队回援山西,间接减轻南京正面战场的压力。
3. 政治宣示:这一仗,要打得漂亮,战果要实实在在。然后,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要让全国、乃至国际社会都看到,在华北敌后,有一支强大的、积极抗日的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地打击日寇,收复失地!这支力量,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会议很快定下调子:抽调120师主力、129师一部,再加上陕北调来的两个独立旅,总计五万兵力,组成“晋西北抗日兵团”。
由大将军统一指挥,开赴山西中部,目标明确,以运动战为主,穿插分割日军据点,演练多部队协同作战,同时扩大抗日根据地影响。
命令迅速下达。
短短数日内,山西太行、太岳山区,八路军各部主力悄然调动。无数支穿着灰布军装、扛着“东山造”新式武器的队伍,在山林间快速行军。
命令传至山西前线时,129师师长正盯着日军据点分布图。接到电报,他猛地一拍桌子:“好!光头在南京硬扛,咱们就在山西搅局!通知各旅,三天后出发,目标榆次、太谷一线,给鬼子来个‘掏心战’!”
三天后,五万大军分三路向山西腹地开进。一路走吕梁山小道,避开日军主力;一路沿汾河隐蔽推进,负责牵制。
主力则直插日军据点密集的榆次周边,沿途百姓见八路军浩浩荡荡开赴前线,纷纷拿出粮食、门板支援,队伍还没开战,士气已涨至顶点。
抵达预定区域,大将军立刻召开作战会议:“咱们这次不是小打小闹,要练的是军团协同!120师358旅主攻榆次城外的日军军火库,吸引鬼子援军。
129师769团绕后,切断太谷至榆次的公路,阻敌增援;独立一旅、二旅负责外围警戒,防止鬼子从太原调兵包抄!各部队务必按时到位,信号弹为号,同步行动!”
作战命令层层传达,各部队迅速展开部署。358旅官兵连夜挖战壕、架机枪,将迫击炮阵地隐蔽在山坳里;769团战士背着炸药包,摸黑向公路进发,沿途清除日军岗哨;独立旅则在山口设伏,重机枪对准日军可能经过的路线。
次日拂晓,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空。358旅的迫击炮率先开火,炮弹精准砸向日军军火库围墙,炸开一道缺口。
“冲!”
随着旅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端着“东山造”半自动步枪,踩着硝烟冲向据点,日军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密集的子弹撂倒。
军火库内的日军负隅顽抗,依托碉堡疯狂扫射。358旅战士架起轻机枪压制火力,爆破手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轰隆”一声,碉堡被炸塌半边。
就在这时,太谷方向传来枪声,769团已在公路上设好埋伏,日军增援车队刚进入伏击圈,炸药包就滚到车轮下,卡车瞬间起火,日军士兵跳车逃窜,又被轻重机枪扫倒一片。
太原日军指挥部接到求援电报,立刻派一个联队驰援。可刚走到山口,就撞上独立旅的埋伏。
“打!”
重机枪瞬间怒吼,日军被压制在山谷里,几次冲锋都被打退,只能眼睁睁看着榆次军火库被八路军占领。
此战,八路军歼灭日军一千二百余人,炸毁军火库三座,缴获步枪八百余支、炮弹两百余发,更重要的是,通过多部队协同作战,摸清了军团级行动的指挥流程,从情报传递到火力配合,都形成了一套实战经验。
与此同时,马家峪战役打响。
八路军集中了超过五个团的兵力,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对日军据点发起猛攻。同时,精锐部队埋伏在日军增援的必经之路上。
战斗激烈程度远超以往。八路军展现出焕然一新的火力和战术素养,炮火精准,冲锋迅猛。
最终,日军马家峪守备大队大部被歼,前来增援的一个日军中队也遭遇重创。八路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捷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四方。延安的电台、报纸第一时间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详细描述了战斗过程,突出了八路军的英勇和新装备的威力。
“八路军山西辉煌两战,威震日军!”
“敌后战场频传捷报,我党武装主动出击显神威!”
这些消息,与南京方向的惨烈战报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壮阔图景。
它无声却有力地宣告: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一个政府、一个领袖在坚持,还有另一股强大的、充满生机的力量,在敌后广阔天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光头赢得了悲壮的声望,而延安,则通过这次高调而成功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实力,巩固了地位,并在全国人民心中,深深地刻下了“敌后战场”和“红党抗日”的烙印。
此时的中国,南京城下决战正酣,山西境内八路军锋芒初露,“东山”体系持续输送军火,各地军阀也加紧整军备战。
一场由光头的“南京豪赌”引发的连锁反应,正让全国抗日力量重新洗牌,而红党,正借着这场风波,一步步从幕后走向台前,用实力在抗日大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