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基地彻底火了!
谢毅峰带着第九路军在山西把鬼子揍得哭爹喊娘的消息,跟装了火箭似的,没几天就传遍了全国。
之前在各方势力眼里,太行基地就是个“山里的土寨子,可能有点存货”,可现在?直接变成了“浑身是宝的金疙瘩”!谁不想过来摸一把、捞点好处?
这下可好,太行山脚下那几个原本鸟不拉屎、连狗都懒得待的小镇,最近突然就“繁荣”起来了。
茶馆里天天坐满了人,客栈房间抢都抢不到,就连路边卖煎饼的小摊,都多了好几家。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新冒出来的“客人”,没一个是来游山玩水的。
先说国民党军统、中统的特务。
这帮人穿得人模狗样,不是长衫就是中山装,袖口鼓鼓囊囊的,一看就藏着家伙。坐在茶馆里,茶都凉了也没喝几口,眼睛跟雷达似的,滴溜溜乱转。
只要有从山里出来的人,不管是挑着担子的货郎,还是扛着柴火的樵夫,他们能盯着人家背影瞅半天,恨不得拿放大镜把人家身上的灰都瞅清楚,到底带了啥?是零件还是图纸?
他们的任务就一个:扒光东山基地的底!有多少兵?能造多少枪炮?工厂藏在哪?跟延安那边是不是穿一条裤子?白天盯梢,晚上还偷偷摸去山脚下,想找基地的入口,结果好几次踩了基地外围的“陷阱”,不是掉进伪装的土坑,就是摸到挂着铃铛的绳子,吓得屁滚尿流。
再看各地军阀派来的探子,这帮人倒实在,目标明确得很。
阎老西的人,一进茶馆就打听:“听说东山能造那种‘一炮轰一片’的火箭炮?那玩意儿咋造的?有图纸没?” 手里偷偷攥着金条,就盼着能买份技术回去,好让太原兵工厂也开工。
桂系的人更直接,逮着个看似知情的老乡就问:“你们基地那种‘不用拉栓就能打’的快响枪,能不能卖?多少钱一把?要得多,能不能便宜点?” 他们打游击缺好枪,早就眼馋第九路军的装备了。
就连远在云南的龙云,都派人来了,专盯着重武器:“有没有比迫击炮还厉害的炮?能打鬼子坦克的那种?要是有,我们用锡矿换!”
这些探子兜里都揣着真金白银,要么想挖技术,要么想抢人才,一个个跟饿狼似的,就等着从东山这块肥肉上咬下一块。
还有各路商人,尤其是那些跟洋人打交道的买办,鼻子比狗还灵,一闻到“商机”就全涌来了。
他们不管你是打鬼子还是防老蒋,眼里只有钱。一见到可疑的人就凑上去:“兄弟,你们基地缺不缺特种钢?缺不缺机床?我能从德国、美国给你们运过来,价格好说!” 转头又去找基地出来的人:“你们造的磺胺药、手榴弹,能不能卖给我点?我能卖到上海、武汉,保证你们赚翻!”
这些人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跟特务、探子虚与委蛇,就想着两头赚钱,把东山当成了肥肉市场。
最特殊的,是“自己人”,共产党派来的联络员。
他们最谨慎,从不跟人扎堆。有的伪装成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卖针头线脑,担子底下藏着密信;有的假装成砍柴的樵夫,天天在山脚下转悠,就等着跟基地的人对上暗号。
他们来这儿,是想跟柯明义协调物资,延安那边缺药品、缺武器,希望能从东山调点;也是想传递情报,告诉柯明义鬼子和国民党的最新动向。
可他们得格外小心,既要避开军统、中统的盯梢,又要防止被军阀的探子缠上,每次接头都跟打仗似的,快进快出,不留痕迹。
这么一来,东山基地外围的几个小镇,简直成了“间谍博览会”!
特务盯着探子,探子防着商人,商人又想拉拢联络员,各路牛鬼蛇神凑在一起,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互相使绊子、探底细。
茶馆里,两个穿长衫的人看似聊天,脚却在桌子底下互相踢;客栈里,半夜总有人偷偷摸进别人房间,想翻出点秘密;就连路边摊,卖煎饼的都能跟买煎饼的互相试探半天。
基地的侦察兵看得清清楚楚,赶紧把情况报给柯明义。
柯明义听完乐了:“行啊,这么多人来给咱们‘捧场’。告诉下面的人,盯紧点,别让他们搞破坏。至于那些想合作的,咱们挑着来,真抗日的,给点好处;想占便宜的,让他们等着;敢搞鬼的,直接收拾!”
一场围绕东山基地的明争暗斗,就这么在太行山脚下,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