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遵义后,红军总算能停下来,好好歇几天脚,治治伤病,更重要的是——开个会。
那天晚上,遵义城那座最大的公馆里,油灯亮了一整夜。争论异常激烈。
有的领导觉得,咱们在贵州打得不错,是不是就在这黔北建立新根据地?
第一人最后站了起来,他的话直接剖开了现实:
“同志们!贵州是好打,王家烈是废物。可大家别忘了,薛岳、周浑元的中央军就在屁股后面!我们能在贵州站稳吗?站不稳!”
“光头巴不得我们留在贵州,他好调集全国兵力,把我们围死在这山沟沟里!”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北上!过长江,去川西北,和红四方面军会师!那里背靠大山,地方大,才有发展的空间!才能真正抗日!”
“怎么去?要轻装,要灵活,要声东击西!敌人认为我们要往北,我们偏要往西调动他!《纲要》里说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要做流水,做狂风,让他抓不住!”
他这番话,说到了大家心坎里。第二人、第三人率先表示支持。
会议最终决定:由第一人参与军事指挥,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全军继续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一条新的、更加清晰的道路指明了。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大家的心里亮堂多了。
听说红军要北渡长江,光头果然急了。
他立刻飞抵重庆坐镇,调兵遣将,命令川军的刘湘、滇军的龙云、还有他的中央军薛岳部,沿着长江南岸布下天罗地网,号称“铁桶阵”,就等着红军来钻。
第一人看着地图,嘿嘿一笑:“光头摆酒席,咱们不去吃,岂不是不给他面子?”
于是,红军开始了神奇的“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 红军摆出全力北渡长江的架势,把川军主力吸引到川南、黔北一带。双方在土城干了一仗,红军发现川军不好啃,果断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蒋军果然以为红军要从宜宾上游渡江,急忙调动。
二渡赤水: 等敌军被调动到川南,红军突然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地再渡赤水,杀回黔北!直接打了王家烈一个措手不及,第二次占领遵义城,还顺手吃掉了吴奇伟追来的两个师一部,缴获不少弹药,士气大振!
三渡赤水: 光头在重庆又懵了,急令各路大军再向遵义扑来。红军在遵义地区虚晃一枪,主动放弃遵义,再次西渡赤水,进入川南,摆出还要北渡长江的架势。光头和他的将领们彻底被晃晕了,判断红军主力肯定是要拼死北渡,于是所有部队再次疯狂北调。
四渡赤水: 就在敌军主力再次被吸引到川南、长江沿线的时候,红军主力突然悄无声息地再次调头,第四次渡过赤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南急进!直插贵州腹地,前锋甚至逼近贵阳!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
光头正在贵阳坐镇督战,身边兵力空虚。听说红军快打到贵阳了,吓得魂飞魄散,一边大骂手下废物,一边紧急命令离得最近的滇军孙渡纵队“火速救驾”!同时严令各部回援。
结果,滇军急吼吼地跑来贵阳“保驾”,云南老家就空虚了。红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红军主力不再理会贵阳,一个虚晃,做出要攻击云南首府昆明的姿态。龙云在昆明吓得要死,连连向老蒋告急,把周围部队全调回来守家。
就在所有敌军都被红军眼花缭乱的机动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之时,红军主力突然甩开一切敌人,日夜兼程,以每日百里的急行军速度,直扑金沙江畔!
等光头反应过来,红军已经找到了几条小船,开始从容渡江了。
负责殿后的部队,依据《纲要》里学来的招数,在山隘口布下疑兵,烧起漫天篝火,吹响集合号,弄得追兵以为红军主力还在,不敢轻进。
七天七夜!红军主力靠着几条破船和搭的浮桥,硬是从容不迫地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等到薛岳的中央军气喘吁吁地赶到江边,只看到一堆堆灰烬和几条破船。红军早已远去,消失在江北的群山之中。
“废物!蠢货!通通都是饭桶!”光头在重庆接到电报,气得把心爱的茶杯摔得粉碎。他几十万大军,被红军区区几万人牵着鼻子走,耍得团团转,最后眼睁睁看着人家溜了!
而红军这边,虽然疲惫到了极点,但士气高昂无比!
“第一人用兵真如神啊!”战士们兴高采烈地传颂。那本《纲要》里的“机动惑敌、出其不意”的战术思想,被第一人运用得出神入化!
渡过金沙江,意味着红军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北上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