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绥会战过去不久,太行山深处,“老君洞”基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小心翼翼隐藏的雏形了。
经过近一年蚂蚁搬家似的持续输血,这里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成了一头蛰伏在山峦之中的钢铁巨兽!
足足囤了两万号人!
兵力雄厚,装备吓人:
其中整整一万是优中选优、杀过鬼子的老兵油子,组成了“太行独立纵队”的核心拳头。
这帮人手里的家伙,能把中央军嫡系都馋哭!
· 步兵清一色扛着“快响二十式”半自动步枪!这玩意儿射速快、火力猛,近距离遭遇战一个班能压着鬼子一个小队打!
· 每个班都配了一挺“太行式”轻机枪(捷克式魔改版),更稳更准,故障率还低。
· 每个排都建立了火力班,扛着掷弹筒和“没良心火箭筒”的改进版——“太行”火箭筒(类似肩扛式无后坐力炮)。
· 营属机炮连,重机枪、82\/120mm迫击炮成了标配,火力支援杠杠的。
· 最夸张的是纵队直属的那个山炮团!整整36门仿制并优化了的75mm山炮,炮管锃亮,弹药充足,炮手都是啃着教材、拿实弹喂出来的老炮手!这火力,拉出去能硬刚鬼子一个旅团的炮兵!
· 防空机枪团,为了可能对抗的飞机,柯明义下了血本,以老蒋炮校学习人员的密记、红军交易的苏联资料和奉天兵工厂抢来的防空机枪做参考,
以老君洞的制造能力和东山基地的强大研发能力,硬是让他搞成了仿制的防空机枪,那个光学瞄准器,真的太难了,分划板哪怕是实验室里弄都有很高的报废率,
光学玻璃要不是他工科大学中学了基础的光学知识,还真搞不出来,就是搞出来了,现在质量也就一般般,没差到底而已。
从东山基地成立,花了他近两年的心血,总算完成了防空机枪,松了一半的气。
还有一半就是防空炮了,但这个,虽然也是基地刚成立就开始研究,但近炸引信他实在有些为难他了,他也就模模糊糊记得一些可能用的上的东西。
时间引信倒是搞出来了,但这防空炮的命中率低的离谱,他资源不够玩不起,先弄几门摆摆样子,小鬼子的轰炸机来,吓唬吓唬得了。
但防空机枪不在两个基地周围摆满,他心不安啊。
先苟着吧。
军工自成体系,能造能修:
山腹最深处,那个代号“老君”的巨型兵工厂,二十四小时机器轰鸣就没停过! 三千多名从“东山”来的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加上后来培训的本地学徒,已经把这里变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军工王国。
· 水压机、锻压机这些庞然大物轰隆隆地运转,直接在山洞里锻打出炮管毛坯和枪械零件。
· 一排排精密的自制机床(部分是拆解仿制外国货,部分是“东山”黑科技)嗡嗡飞转,加工出来的零件公差非常小,比太原兵工厂的“老爷货”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 子弹生产线、炮弹装配线、火药混合车间……虽然还没法像外界大厂那样疯狂量产,但小批量生产的子弹、炮弹、手榴弹、发射药,性能稳定,质量上乘,源源不断地供应部队消耗。
· 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炼钢炉和化学车间,能自产一部分特种钢材和化工原料,减少对外依赖。
· 电力十足:分布式的小水电站遍布山涧溪流,加上“东山”自造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备用,整个基地电力充沛,机器能全力开动,晚上更是灯火通明。
根据地铁桶一块:
那七千政工人员可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像钉子一样,深深扎进了太行山周边的村镇。
· 搞土改,减租减息,老百姓得了实惠,真心实意拥护这支队伍。
· 建立民兵、儿童团、妇救会,把群众组织得像铁板一块。
· 建立了隐蔽的情报网和交通站,有啥动静,山里很快就知道。
· 开辟了秘密的粮道和商路,能用山货药材从外面换回基地急需的稀有金属、油料、西药等物资。
现在的“老君洞”和整个太行根据地,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粮有粮,要群众基础有群众基础。
它就像一颗深深砸进华北腹地的钢钉,又像一台马力全开的战争堡垒,不仅能自给自足,还具备了强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
想打根据地的主意?先问问层层叠叠的明碉暗堡和遍地都是的地雷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