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藤信义的重压像无形的巨手,掐得抗联几乎窒息。联合指挥部里,杨靖宇、马占山等人为惨重损失和武藤的新战术吵得面红耳赤,寻求破局之法。
柯明义沉默地听着。破局?历史早就告诉过他,正常情况下,从来没有什么破局。
但他还是来了东北......
因为他想试试......
所以他早已埋下了唯一的、也是最危险的那颗棋子。
“幽灵组,醒了。”他在反击会议开始前半小时,启动了那组冰冷的武器。
【绝对掌控:幽灵的启动与补给】
1. 人员选拔与训练:
· 在武藤信义上任之初,局势尚未彻底恶化时,柯明义就以“执行特殊敌后侦察任务”为名,从谢毅峰部和侦察兵中,亲自挑选了五十名背景干净、无亲无故、军事技能顶尖且绝对服从命令的“哑巴”士兵。李总队长和张参谋只知道他调走了一批好手去进行“封闭训练”,具体细节一无所知。
· 训练地点不在基地,而是在更深山老林里一个早已无人踪迹的废弃金矿坑。柯明义亲自制定训练大纲:完全模仿日军作战习惯、使用日械、极限渗透与撤退,学习简单的几句特定日语。训练期间,队员与外界完全隔离。
2. 行动指令(反击会议当天):
· 会议开始之前,柯明义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角落,通过一台仅与“幽灵组”队长单线联系的微型电台(此电台存放于空间),发出了唯一指令:“惊雷,启动。目标:绥芬河乙三站。时限:七十二小时内。”
· 没有更多解释,没有重复。对方回复只有两个字:“收到。”
3. 物资输送:
训练期间,柯明义独自潜入离“幽灵组”潜伏的密营有些距离的一个干燥的山洞(避开成员视线),靠着空间一点点积攒物资。
除了正常物资(幽灵组成员每三天来取一次,每次取够密营生活训练三天的物资),最终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五十套特制的日式军服、武器、弹药,甚至还有几盒印着日文标识的罐头和印有部队徽章的纸张碎片。
接到行动命令,队员们沉默地收取各自的行动物资并一一检查,无人多说一句。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执行命令。
【完美执行:无声的嫁祸】
五十人如同真正的幽灵,利用柯明义提供的精确情报和地形图,完美避开所有视线,潜入预定地点。
袭击快、准、狠,战术动作完全复制关东军精锐,现场留下的所有物证(子弹壳、炮弹破片、个人物品)都经过柯明义亲自挑选和处理,确保其指向性无可辩驳。
撤离路线是柯明义利用现代地理知识结合侦察报告亲自规划的最优隐蔽路径。完成后,队伍立刻化整为零,无声无息返回深山的数个预设隐蔽点,靠着预存的物资生活一个月后,分散返回密营。
【冷酷的终局:棋子的处理】
行动成功后,柯明义并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个秘密必须永远埋葬。
1. 隔离与静默: 密营里,他们从一把利剑,变成了需要被雪藏的终极秘密。
2. 最终的抉择:
方案A(长期雪藏): 一直养着这五十人,作为未来可能再次使用的“核选项”。但风险在于时间跨度太长,难免出现意外。
方案b(彻底湮灭): 这是最安全、最彻底,也最冷酷的方案。找机会,比如一次“意外的”山体滑坡、一场“遭遇战”,让这支队伍“合理”地全员牺牲。所有秘密随之彻底埋葬。
柯明义的理智告诉他,方案b或许是最终必然的选择,但他还在权衡时机。目前,先执行方案A,视局势发展再做决定。
他甚至考虑过用空间能力处理,但那需要将五十人聚集起来,风险极高,作为最后手段。
【结局场景:独裁者的静默】
十天后,武藤信义的主力开始北调。
李总队长和张参谋冲进柯明义的屋子,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柯老弟!鬼子主力北上了!毛子真和鬼子干起来了?”
柯明义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平静地给两人倒了杯水:“日本和苏联在东北亚迟早有一争,武藤压力太大,可能行事激进,碰了毛子的红线吧。”
他轻描淡写,将一场足以改变局部战局的战略阴谋,归结为一个可能的猜测。
李张二人虽觉得不可思议,但依然产生巨大的喜悦
柯明义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冷的平静。
没有人知道,那支点燃了日苏战火的幽灵部队,正像真正的幽灵一样,沉默地隐藏在深山里,他们的命运,只系于他一人之手。
他走到窗边,望着北方。局势正在按他最冷酷、最精密的算计发展。
他拯救了抗联,但也手握着一个可能需要亲手抹去的、由五十条绝对忠诚的生命组成的秘密。
这就是权柄。孤独、冰冷、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