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5号大清早,砖窑厂新盖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柯明义坐在主位,手里捏着一沓电报,左玉波、何振军、张泽远和张参谋围坐在桌旁,眼睛都盯着那堆纸。
柯明义把电报往桌上一推,“都看看,李团长这两天发了二十多封电报,东北那边的情况,还有他们的现状,全在这儿了!”
张参谋先拿起一封,看了两眼就激动起来:“好家伙!李团长他们到东北后,直接联系上了东北军的一个骑兵旅!那旅长是个硬茬,听说他们是来打鬼子的,直接划了块山坳给他们当营地,还送了两车粮食!”
左玉波则更关注人员情况:“他们招募的学生和老师已经分散到各地了,以考察、绘图的名义,正在疯狂收集情报。”
何振军翻到一封关于物资的电报,眼睛瞪得溜圆:“他们带过去的钱,在当地买了不少好东西!五十万斤粮食,三百多匹战马,还有一批汉阳造,现在队伍都快有三千人了!”
张泽远最关心技术,翻到一封提设备的电报,笑着说:“李团长还惦记着咱们呢!说东北那边有不少废弃的兵工厂,让咱们派几个老师傅过去,看看能不能拆点机器回来,还说找到不少钢材,回头给咱们运一批!”
柯明义指着电报上的一行字:“李团长说鬼子最近动静反常,在沈阳周边增兵,还老派侦察机转悠,估计要搞事。”
李团长他们在东北干得很猛!不仅地图画得详细,连不少东北军驻地和小鬼子的布防、小鬼子铁路线的巡逻规律、甚至一些地方豪强的态度都摸回来不少。
等大家看完所有电文。
柯明义开口:“东北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小鬼子打过来几乎是必然的,这点大家认可吗?”
其他人都点头,看小鬼子的样子,就差立马打过来了。
柯明义:“再看看东北军,虽然部队有准备,但就国军高层那胆小怕事的样子,绝对不会放第一枪,这个有不同意见吗?”
说道这个,有人一脸气愤,有人恨铁不成钢,就是没人有别的意见。
柯明义:“张参谋,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军官了,这种情况,小鬼子突然发动攻势,东北军会是什么样?”
张参谋站起身,走到墙角刚画好的简易东北地图前,手指在沈阳位置重重一点:
“柯老板,依我看,小鬼子要是突然动手,东北军大概率会乱!”
“第一,东北军虽然有防备,但主力分散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彼此之间通讯不算顺畅,小鬼子要是掐断铁路、电报线,各地部队就成了散沙,想支援都来不及。”
“第二,基层官兵有血性,想跟鬼子拼,但高层指挥乱。少帅远在北平,下面的军长、师长各有各的心思,有的想等命令,有的想保存实力,真打起来,很可能出现‘上面不动、下面乱冲’的情况。”
“第三,小鬼子准备太充分了!他们在东北经营多年,铁路沿线、城市里都有驻军和特务,一旦动手,能快速控制关键据点,东北军想组织有效抵抗都难!”
柯明义点头,这跟他知道的历史差不多,又追问:“那咱们在东北的人,该怎么应对?”
张参谋:“李团长现在有三千人,装备不算差,但跟鬼子正规军硬拼肯定不行!得避其锋芒,先把收集到的情报整理好,尤其是鬼子的布防和交通线,这些以后都是宝贝!”
“另外,东北军肯定会有溃兵,还有不少老百姓会逃难,咱们可以趁机收拢人!挑有血性、能打仗的溃兵,再招些年轻力壮的老百姓,队伍能快速扩起来!”
“最重要的是,得找个更隐蔽的大据点!现在的山坳太小,一旦鬼子腾出手来清剿,根本守不住。最好是找那种有山有河、易守难攻的地方,既能藏人,又能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