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修的那盏光伏灯,在尼日利亚村庄的小学门口亮了整整一个月。孩子们放学后不再急着回家,总围着那盏灯做游戏,有时还会凑在灯下写作业。校长特意找到阿米娜,塞给她一把自己编的草编帽:“这灯比煤油灯亮堂,还不呛人。你看它总被雨淋,戴上这个‘草帽’,是不是能撑更久?”
阿米娜看着那顶草帽,忽然想起自己在手册上写的笔记。她找了根绳子,把草帽固定在灯杆顶端,刚好遮住光伏板。“这样雨水就打不到了!”她拍着手笑,立刻把这个发现画进手册里——一盏戴着草帽的光伏灯,旁边写着“校长的好主意”。
穆萨看到这个新画法时,正在给新学员上课。他举起手册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不光要会修设备,还要会像校长这样,给设备找‘帮手’。”他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草帽,“以后你们修灯时,都要问问当地人:这里的太阳辣不辣?雨大不大?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课本还管用。”
消息传到吉隆坡时,林宇正在测试新一批光伏灯的防护性能。研发部按马哈迪的竹架思路,做了几款简易防护罩,但成本还是有点高。看到阿米娜的“草帽方案”,他忽然拍了下桌子:“就用这个!让当地的手工作坊编草帽,成本低,还能给村民增加收入。”
江诗雅立刻联系非洲的合作伙伴:“先做一千顶试点,就按校长编的样式,顶上再加层防水布。”她看着手册上那幅童趣的插画,“还要把阿米娜和校长的故事印在包装盒上,告诉大家这顶草帽的来历。”
苏门答腊的咖啡园也有了新点子。雨季来临前,阿明带着合作社的人,给每台土壤传感器都罩上了“棕榈叶伞”——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棕榈叶编织,既能挡雨,又透气。“比塑料罩子好,”老马哈迪摸着伞面,“坏了还能当肥料,不污染土地。”
这些“土办法”很快传到了更多地方。肯尼亚的花农给光伏板旁种上了矮树丛,既能遮阳,又能引来蜜蜂授粉;越南的农户用竹筒给传感器做“防护套”,还能收集雨水灌溉……林宇把这些创意汇总成一本《民间智慧集》,发给各地的团队。
“你看这个,”他指着越南农户的竹筒设计,“研发部说可以借鉴这个思路,做可降解的设备外壳,既环保又省钱。”
江诗雅翻到书里阿米娜和校长的照片,眼眶有些发热:“我们总说要‘本土化’,其实最好的本土化,就是让当地人觉得这些设备是‘自己的’,愿意为它动脑筋、想办法。”
这天晚上,林宇收到阿米娜发来的视频。小学门口的光伏灯又亮了,孩子们在灯下唱歌,校长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新编的草帽,脸上的笑容像星光一样亮。视频最后,阿米娜举着那本画满了的手册,用刚学会的中文说:“谢谢,一起加油。”
林宇把视频转发给江诗雅,附了一句话:“草帽能挡雨,星光能引路,而那些愿意为彼此动脑筋的人,才是最亮的光。”
窗外的月光洒进办公室,落在那本《民间智慧集》上,仿佛给那些粗糙却鲜活的创意,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草帽、更多竹筒、更多来自生活的巧思,让这些设备在异乡的土地上,扎得更深,长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