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将行业质量风波的报告重重放在桌上,眉头紧锁却语气坚定:“行业信任危机是挑战,更是我们证明自身品质的机会。必须让消费者看到,我们的产品经得起最严苛的检验。”
江诗雅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要主动公开产品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质量控制部门需联合生产部门,对所有产品线进行全面质检,哪怕是微小的瑕疵也不能放过。同时,邀请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并将结果公之于众,用数据说话。”
林宇立刻拨通质量控制部门的电话,声音沉稳有力:“立刻启动全产品线质检计划,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要重新核查标准,确保零疏漏。联系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质检机构,全程参与抽检,所有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放下电话,他转向江诗雅:“光靠质检还不够,得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市场部门要策划‘透明工厂’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记者走进生产基地,亲眼见证我们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控措施。”
江诗雅补充道:“售后服务也要同步升级。开通24小时质量咨询热线,对有疑虑的消费者提供免费检测服务,承诺对任何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换,用实际行动重建信任。”
质量控制部门雷厉风行,三天内完成了对所有产品线的全面排查,升级了三项关键检测指标。第三方机构的抽检结果显示,集团产品合格率达100%,相关数据一经发布,迅速登上行业热搜。“透明工厂”活动更是引发热烈反响,首批受邀的消费者在参观完自动化生产线和实验室后,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满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
解决了外部信任危机,林宇将目光投向内部管理。他看着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语气凝重:“团队凝聚力下降,根源在于压力疏导不足和成长通道模糊。人力资源部门要立刻行动,建立员工压力管理体系,同时优化晋升机制。”
江诗雅轻声建议:“可以推行‘弹性工作+成果导向’的考核模式,减少无效加班。另外,设立‘创新提案奖’,让普通员工的想法也能得到重视,甚至参与到核心项目中,增强归属感。”
人力资源部门迅速落地新政:每周三设为“无会议日”,鼓励员工专注深度工作;开通线上心理咨询通道,聘请专业导师提供一对一辅导;季度评选“金点子”,获奖提案不仅有奖金,还能由提出者牵头组建团队推进。
这些举措很快显露出效果。研发部的年轻工程师王磊提出的“智能能耗优化算法”被采纳后,不仅为公司节省了百万级成本,他本人也破格晋升为项目组长。在月度例会上,他激动地说:“公司愿意给我们试错的机会,这种信任比任何福利都珍贵。”
林宇和江诗雅的默契在这场危机中愈发深厚。一次深夜核对质检报告时,江诗雅发现某款产品的包装标识存在微小歧义,林宇当即决定召回整改,哪怕会损失近千万。江诗雅没有丝毫犹豫,连夜协调物流部门制定召回方案,两人在办公室的灯光下核对清单,直到晨曦微露。
“你就不怕别人说我们小题大做?”江诗雅揉着酸涩的眼睛问。
林宇递给她一杯热咖啡,目光温和而坚定:“对质量的敬畏,就是对消费者的尊重。这点上,我们永远不能妥协。”
随着质量信任的重建和团队活力的回升,集团业绩在季度末实现15%的逆势增长。但新的挑战已悄然浮现——东南亚市场突发贸易壁垒,导致三款主力产品出口受阻;同时,核心芯片供应商因产能问题,可能影响下半年的生产计划。
林宇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江诗雅轻轻为他披上外套。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没有丝毫慌乱。经历过重重考验,他们比谁都清楚,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被困难打倒的人,而是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的人。
面对贸易壁垒和供应链风险,林宇将如何布局破局?这对并肩作战的伙伴,又会在新的挑战中书写怎样的故事?答案,藏在下一个黎明的脚步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