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晓号”的残骸被小心地收纳进“心火号”的维修坞,雷毅小队成员被立刻送往医疗中心进行深度治疗和观察。尽管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创伤,但他们带回的“火种”——那两份来自“织星者”档案馆的技术蓝图,以及用生命换取的宝贵经验,让整个“心火”文明都为之振奋。
没有片刻停歇,以林洛为核心,艾莉西亚和李静雅为主导的团队,立刻投入了对【环境稳定力场】和【信息压缩与冗余编码技术】的全面解析与整合工作。
“心火号”,主引擎核心附近,新规划的“基石”工程区。
这里是【环境稳定力场】的主要应用区。巨大的能量导管从“心光之种”所在的中央控制室延伸出来,连接至数个新安装的、结构精密的环状发生器。这些发生器基于“织星者”的技术原理,但经过了艾莉西亚团队的深度改造,其核心能源并非“织星者”使用的未知能源,而是纯粹的、由林洛引导的“心光”能量。
“第一次全舰范围稳定力场测试,启动!”李静雅的声音在工程频道中响起。
嗡——
一阵低沉而稳定的嗡鸣声传遍整个“心火号”。只见舰体外侧,原本隐形的能量护盾内部,浮现出一层极其稀薄、却仿佛拥有实体质感的七彩光膜。这层光膜并不耀眼,却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稳固”感。
“力场生成稳定!覆盖率达到99.8%!”
“内部环境参数检测……规则波动趋于平缓,能量逸散率下降15%!”
“‘寂静’同化效应模拟测试……抵抗效率提升约40%!”
一系列数据反馈回来,指挥中心内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这不仅仅意味着舰船在“寂静墓场”等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更意味着即使在正常星域航行,舰船内部环境的稳定性、能源利用效率也将得到显着优化。这,就是文明立足的基石!
与此同时,“心火号”通讯中心。
这里是【信息压缩与冗余编码技术】的应用核心。苏婉清带领的团队成功将新技术整合进了现有的量子通讯网络中。
一次模拟极端干扰环境下的测试正在进行。
“信号源模拟‘寂静墓场’内部深度干扰……”
“信息流压缩编码完成,开始传输……”
“接收端解码……成功!信息完整度99.999%!延迟仅增加0.7%!”
结果令人惊叹。这意味着,即使未来再次深入“寂静墓场”,或者遭遇“收割者”的强力通讯干扰,“心火号”与内部小队、乃至与遥远盟友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可靠、清晰。信息的畅通,是文明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神经网络!
两项基础技术的成功整合,让“心火号”这座移动方舟的“地基”变得更加坚固。
但林洛的目光并未止步于此。在稳固根基的同时,他授命秦雪和军事技术部门,开始基于新技术,规划更具攻击性的项目——“利剑”计划。
计划一:“定点击穿”导弹。利用【环境稳定力场】技术,制造一种能在极端混乱规则环境下保持稳定飞行轨迹和内部结构的特种导弹。它不追求大范围杀伤,而是追求在“寂静墓场”或对抗“收割者”时,能够精准命中其能量核心或关键结构。
计划二:“秩序信标”炸弹。一种概念性武器,将高度压缩的“心光”能量与稳定力场结合,在引爆瞬间,并非产生毁灭性能量,而是在局部区域强行创造一个短暂的、规则高度有序的“秩序领域”。这个领域对依赖“虚无”的“收割者”单位而言,无异于剧毒,可能引发其内部系统的逻辑紊乱甚至崩溃。
计划三:“探路者II型”侦察舰。设计新一代专用侦察舰,全面应用两项新技术,使其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隐匿性和生存能力,成为深入敌后、获取情报的利刃。
就在“心火号”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升级,一边夯实基础,一边锻造利剑之时,汐澜在医疗中心的深度恢复中,再次捕捉到了来自深空的、令人不安的波动。
她向林洛汇报:“那个‘虚无低语’的‘心跳’……节奏又变了。变得更加……急促,甚至带着一丝……针对性的愤怒。它似乎已经确认了我们这个‘变数’的存在和威胁级别。而且,我隐约感觉到,不止一支‘收割者’舰队正在被调动,它们的动向……似乎指向了几个可能存在其他弱小文明或流亡者聚集点的星域……”
这个消息,让林洛和秦雪的神色都凝重起来。
敌人并没有因为他们一次的胜利和暂时的撤退而放弃,反而加大了清剿力度,并且可能将矛头指向了更脆弱的目标。
“我们的升级还需要时间,”秦雪看着“利剑”计划那漫长的研发时间表,眉头紧锁,“但那些可能被波及的文明,等不了那么久。”
林洛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他缓缓开口,“‘基石’已初步稳固,这让我们有了短时间出击的资本。”
“调整计划。在‘利剑’完全成型前,组建一支快速反应舰队,由最新完成基础升级的护卫舰组成。”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主动出击,拦截前往那些脆弱星域的‘收割者’舰队,在实战中检验我们的新技术,同时……尽可能保护那些尚存的生命火种。”
“心火”文明,在获得喘息并强化自身后,选择了主动承担责任。他们将从被动防御和探索,转向更积极的区域守护与战术出击。
以“基石”为盾,以尚未完全成型的“利剑”为矛,他们即将再次驶向战场,为了自己,也为了这片星空下所有仍在挣扎求存的希望。
(第二百一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