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爽快地答应了:“行,我跟你们去,正好让李阳也跟着学学,多看看实物。”
李阳一听,高兴得不行,赶紧回家拿笔记本和相机,说要把看到的老家具都拍下来。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明带着李阳跟着文化馆的人跑遍了周边村子,见到了不少老家具——有清代的红木八仙桌,有民国的雕花衣柜,还有农村常见的榆木椅子。
每到一家,苏明都会仔细讲解家具的年代和工艺,李阳则在旁边拍照、记录,遇到村民有疑问,还能帮忙解答几句,让苏明很是欣慰。
有次在一个村子,一位老奶奶家里有个旧梳妆台,镜面都模糊了,但抽屉上的雕花还很清晰。老奶奶说:“这是我婆婆结婚时的嫁妆,现在我孙女要结婚了,想问问能不能修修再用。”
苏明看了看梳妆台的木质和雕花,说:“这是民国的梳妆台,木质是核桃木,很结实,找个木匠修修镜面和抽屉滑轨,还能用,比现在买的家具结实多了。”
老奶奶听了,高兴得不行:“太好了!我这就找木匠修,以后让孙女带着这个梳妆台结婚,也算传承了。”
普查结束后,文化馆把收集到的老物件资料整理成了一本画册,还特意给苏明和李阳各送了一本,画册上还印着两人跟老物件的合影。
李阳把画册宝贝得不行,每天都拿出来翻一翻,跟苏明说:“苏叔,您看咱们拍的这些老家具,以后大家看到画册,就知道咱们这儿有这么多老物件,多有意义啊!”
苏明点点头:“是啊,这些老物件都是咱们的文化根,得好好记录下来,不能让它们慢慢被忘了。”
晚上,苏明坐在院子里,翻看着文化馆送的画册,王彩儿走过来,递过一杯热茶:“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苏明笑着说:“你看这些老物件,每一件都有故事,能把它们记录下来,也算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王彩儿靠在苏明身边,笑着说:“只要你觉得有意义,我就支持你。你看你现在,不仅帮街坊鉴宝,还为保护老物件出力,大家都夸你呢。”
苏明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踏实。
李阳跟着苏明学了大半年,鉴宝本事进步飞快,不仅能分清明清瓷器的基本特征,还能看出常见铜器的真假。
有天早上,他兴冲冲地跑到超市,手里拿着个刚收的民国粉彩瓷盘:“苏叔,您看这个!我昨天在旧货市场淘的,摊主说是民国的,我看釉色和画工都对,花了八百块,您帮我再把把关。”
苏明接过瓷盘,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盘面上,粉彩牡丹的颜色浓淡相宜,画工细腻不呆板,底足还有淡淡的包浆。
“是民国的,”他笑着点头,“而且是名家画的,八百块买得值,你现在眼光越来越准了。”
李阳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真的?那我以后就能自己收点小物件了!”
苏明拍拍他的肩膀:“可以,但记住,收物件先看喜欢,再看价值,别太贪心。”
没过多久,镇上开了家“民俗文化馆”,馆长特意来找苏明,想请他当顾问,负责筛选民间捐赠的老物件。
苏明犹豫着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怕做不好。”馆长笑着说:“苏先生,您在镇上威望高,鉴宝眼光又准,您来当顾问,大家才放心把老物件捐过来。”
苏明拗不过,只好答应,还拉上李阳当助手,帮忙登记和整理物件。
文化馆开馆那天,门口挤满了人,不少街坊都拿来了家里的老物件——有刘婶的银镯子,有李大爷的青铜爵,还有之前找苏明看红木箱子的大叔捐的旧账本。
苏明站在展台前,给参观的人讲解每件物件的故事,李阳在旁边帮忙递资料,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有个小朋友指着展柜里的瓷盘问:“叔叔,这个盘子这么旧,为什么还要放在这里呀?”
苏明蹲下来,笑着说:“因为这个盘子里藏着以前人的生活呀,你看上面的花纹,是以前的人喜欢的样子,留着它,就能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是不是很有意思?”
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凑到展柜前看得更认真了。
开馆后,苏明每周都会去文化馆待两天,有时候帮着鉴定新捐来的物件,有时候给来参观的人讲解。
有次,一个外地游客拿来个祖传的铜炉,想请苏明看看。苏明接过铜炉,看了看底款,又摸了摸炉身的包浆:“这是清代仿宣德炉,虽然不是明代的,但工艺不错,留着当收藏挺好。”
游客听了,高兴地说:“我还以为是假的呢,谢谢您!以后我也会好好保管,传给孩子。”
这天下午,苏明正在文化馆整理资料,手机突然响了,是赵晓宇打来的。
“苏叔!我跟您说个好消息!”赵晓宇的声音特别兴奋,“我们考古队在邻省发现了一个唐代墓葬,里面有好多唐三彩,老师让我负责记录,我终于能见到真的唐三彩了!”
苏明笑着说:“太好了!你可得好好学,多记多问,回来跟我讲讲。”
“我知道!”赵晓宇说,“对了苏叔,我爸说您在文化馆当顾问,还帮着整理老物件,您可得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苏明心里暖暖的,李阳凑过来说:“苏叔,晓宇哥真厉害,都能参与唐代墓葬的考古了。”
苏明点点头:“是啊,这孩子一直很努力,以后肯定有出息。你也一样,好好跟着学,以后也能在这行做出点成绩。”
李阳用力点头:“我会的苏叔,我以后也要像您和晓宇哥一样,保护老物件,传承传统文化。”
转眼到了年底,文化馆要办“年度民间文物展”,苏明和李阳一起挑选展品,忙了好几天。
开展那天,张教授也从省博物馆赶来,看到展台上的老物件,笑着说:“苏先生,您真是为保护民间文物做了大贡献!这些物件虽然不是国宝,但每一件都有独特的价值,能让更多人了解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