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澈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了,简单洗漱后,赶忙去车间查看情况。一进新车间,就瞧见老周和刘芳正忙着把烤好的芝麻味脆片装箱。
“叔,芳姐,早啊!昨晚睡得咋样?”阿澈笑着打招呼。
老周停下手里的活儿,擦了擦额头的汗说:“睡得踏实,一想到新口味试成功了,心里就高兴。”
刘芳也笑着附和:“是啊,澈哥,今天可得多卖点。”
正说着,小李跑了进来:“澈哥,网店上芝麻味脆片的试吃活动一推出,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已经有两百多单了!”
阿澈又惊又喜:“这么多?行,大家加把劲,今天争取把这些订单都发出去。”说完,他赶紧安排王婶和张强多准备些包装盒,又让小周和赵勇帮忙把烤好的脆片搬到老车间去包装。
这时,李伟也来了,他走到阿澈身边说:“澈哥,我今天就去邻县送蜂蜜脆片和芝麻味的样品吧?”
阿澈点点头:“行,路上注意安全。要是邻县超市那边对芝麻味也感兴趣,能下订单最好。”
李伟应了一声,推着装满货的三轮车出发了。阿澈转身回老车间,刚到门口,就听见张强大声说:“这包装机虽然调好了,可订单太多,咱们几个人包得太慢,这可咋办?”
阿澈走进车间,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心里也犯起了愁。他琢磨了一会儿,说:“要不这样,咱们先把订单分类,急单先包,普通订单按顺序来。我再联系联系之前合作过的临时工,看能不能找几个人来帮忙。”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赶紧行动起来。阿澈打电话联系临时工,可打了好几个电话,不是人家没时间,就是已经接了别的活儿。阿澈正着急,突然想起张强说过他有个老乡在食品厂干过,会烤东西,说不定也能帮忙包装。
阿澈赶紧找到张强,问:“强子,你那个老乡愿意来咱们这儿上班不?要是行的话,让他今天就来试试,先帮着把这批订单处理了。”
张强一拍胸脯说:“行,澈哥,我这就联系他。”说完,他就掏出手机打电话。没一会儿,张强笑着说:“澈哥,我老乡说他愿意来,这会儿就往这儿赶呢。”
阿澈松了口气,说:“太好了,等他来了,先让他跟着张婶和强子学包装,尽快上手。”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张强的老乡来了,是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儿,叫刘刚。阿澈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就让刘刚跟着王婶和张强学包装。刘刚上手还挺快,没一会儿就掌握了要领,开始熟练地包装起来。
这边正忙着,李伟打来电话:“澈哥,我到邻县超市了。他们负责人尝了芝麻味的脆片,特别满意,当场就下了五十盒的订单,还说要是卖得好,以后每个月都订。”
阿澈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你让他们把订单签好,回来给我。”挂了电话,阿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车间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
老周笑着说:“阿澈,照这个趋势,咱们得赶紧扩大生产规模,不然这订单都接不过来。”
阿澈点点头:“叔,你说得对。我打算再租个大点的仓库,把新车间再扩一扩,多添几台烤箱和包装机。等忙完这阵儿,就着手办这事。”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干劲十足,一边吃一边讨论着以后的发展。刘刚说:“澈哥,我在以前的食品厂还学过一些烘焙的新技术,要是以后咱们开发新口味,我可以帮忙。”
阿澈笑着说:“那可太好了,以后就靠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把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吃完饭,大家又接着干活。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多,终于把当天的订单都包完了。阿澈看着堆得整整齐齐的包装盒,心里满是成就感。
他把大家叫到一起,说:“今天多亏了大家,还有刘刚,要不是你来得及时,咱们还不知道要忙到啥时候。从明天开始,刘刚就正式加入咱们了,大家欢迎。”车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阿澈接着说:“这几天订单越来越多,咱们得加把劲。等过两天我把新仓库和设备的事儿落实了,大家的工作环境和效率都会更好。另外,咱们也不能光埋头干活,得想办法多开发些新口味,多拓展些销售渠道。大家有啥想法,都可以随时跟我说。”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散去。阿澈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开始查看网店的销售数据。看着不断上涨的订单量和好评率,阿澈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但他也清楚,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阿澈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