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孩终于不哭了,梁洛苏便放心了。
递了杯茶水给赵玄烨,无意间触到他的指尖,有些冰凉。
“手咋这么冰的?”
小声嘀咕了一句,起身从马车上拿过一张薄毯给他盖在腿上,“天凉了,下个城镇,给大伙添置一些厚些的衣服和被褥吧。”
算时间已经十月了,之后越往北走,天气越冷。
“嗯,一切听夫人安排。”
“另外,这个季节多雨,北方多大山,咱们须得谨防山洪或泥石流突发。”
梁洛苏看看天,灰蒙蒙的。
点点头说道:“嗯,多注意点儿就是了。”
希望赵玄烨的担心是多余的,本来已经灾荒了,如果再来个洪涝,各类灾害叠加在一起,那老百姓之后还要怎么活啊。
想着想着,脑海里便浮现出电视里末世来临的景象。
干旱延续,河湖干涸,粮食颗粒无收,洪水爆发城市被淹,村镇冲毁,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满目的尸体。
有人类的,也有动植物的。
相当惨。
叹了口气,便不再说话。
吃完午饭以后,给了那家人一些盘缠和干粮,梁洛苏一行人又要开始赶路了,临行之际,那家人告诉他们,来时之路曾有山洪爆发。
要他们多加小心。
梁洛苏听完,不禁叹了口气。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罢了。
既来之,则安之。
不然还能怎么样,再折回皇城,就算她肯,谢大强估计也不肯呀。
这摆明让人家把饭碗往水里丢嘛。
将情况给谢大强说了一下,好让他心里有个数,接下来的一路,所有人都走得很谨慎,偶尔阴雨绵绵的时候,也都顺利渡过了。
主要不遇见山,四周就都是平原。
还算好走。
就这样安安稳稳走了几日,虽没有遇到山洪,却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山洪爆发之后的惨状。
临山脚下。
洪水早已退去,眼前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顺着山脚下那条灰白如死蛇的小路,缓缓来到一座村坞前。
村子衰败。
村外的大树几乎被水流巨大的冲力给拦腰冲断,曾经应该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地方,如今已变得一片狼藉。
一排排房屋早被大水冲塌完了,到处都是残垣废墟,厚厚的泥浆覆盖了大部分的地面,四处都是杂草和乱石。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腐腥味。
风一吹,贴在人脸上,一片黏腻。
看到如此情景,几乎可以想象出山洪爆发的时候,当时的人们有多惊恐。
抱头逃窜的,拉扯救援的,绝望的。
可不管是叫声,喊声,还是哭声,最后都被一点点掩盖在山洪奔赴而来的愤怒之下。
直至停息。
想到这里,梁洛苏心里突然有些堵,这些场景也只是在电视里见过,如果真真切切地看到,心里难免如石般沉重。
这便是大自然。
人类在它面前,竟显得如此之渺小。
庆幸躲过一劫的同时,又替那些已经受害的百姓感到难过,然而再难过,也没有用,灾害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种力量,不是人类所能抗衡的。
“怎么了?”
看到梁洛苏表情不对,赵玄烨连忙握住她的手,轻轻问道。
手上突然传来的温度,令她稍稍有了些安全感。
看向赵玄烨,轻轻摇摇了头,“没什么,只是看到洪流过后的惨状,一时有些感触罢了。”
话虽如此,可赵玄烨还是在她面上看到了些许苍白,便拍了拍她的手,轻声安慰说道:“自然灾害每年都有发生,这不是你我能阻止得了的。”
说完,又看向这残破的小村坞。
“看这景象,周边受累的村镇应该也不少了,也不知道管辖之地的官府有没有组织安抚灾民和灾后重建。”
不过,这也不是他们能操心得上的事情。
毕竟,他们如今只是罪臣。
只能期望这里的父母官不似上京那般乌合,能尽早将这里的实情上报给朝廷。
然后开仓放粮,救助这些无辜的民众。
“嗯,先离开这里吧,救灾的事情,咱们就算想管,也无能为力,后面遇上了再说吧。”
梁洛苏说完,便不再作声。
一行人,踩着尚未干透的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脚下时不时踩碰到硬物,可能是墙砖,又或者是屋顶的碎瓦。
但,从始至终,一个活人都没看到。
也是,村子被洪水冲毁了,房屋也塌了,即使还有幸存的村民,估计也早都离开了这里,去往他处寻找安生之地。
前几日路上遇见的那一家四口,说不定就是这个村里的。
叹了口气,继续赶路。
天空再次下起雨来。
不大。
为免附近山顶的雨水刺激到山洪,谢大强带着众人快速离开了这里,等过了此处,再寻落脚之地。
接下来经过的几个村子里,所过之处,无一不是最开始见到的那一幕。
看得人万分压抑。
好在,夜幕初合时,一行人赶到了凌城。
这一次,一同进城的人有些多。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的看似是一起的,也有个别落单的。
看他们满身泥污,一个个满面愁容的样子,估计都是受灾村子的百姓,一群人来到凌城,多半不是路过,便是来这里投奔亲人的。
梁洛苏一行人排着队,由谢大强带领着,慢慢朝城门口移去。
本以为能顺利进城,没想到,轮到他们的时候,却被守城的官差拦了下来。
谢大强不明所以,连忙将朝廷押送流犯的文书拿出来,谁料,那些官差连看都不看,直接将谢大强手里的文书打翻在地上。
恶狠狠地说道:“管你是谁,要想进城,必须先上交一担粮食,否则,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
听到呵斥声,梁洛苏这时才抬起头。
只见城门口聚集满了流民。
都因交不出粮食,被官差推搡去一旁的城墙根下了。
不禁冷笑。
一担粮食?
这相当于现在百斤粮食了。
这些流民皆因家乡受灾,才来到这里,为得就是寻求一条活路。
然而,要过此门,就得上交百斤粮食,试问连家园都没有了,他们哪还有粮食上交?
若有粮食吃,又何必大费周章寻来这里?
简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