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清晨,碧水湾社区的梧桐叶上仍沾染着露水。
诸葛铁牛蹲在 7 栋楼下的花坛旁,指尖轻柔地拂过“和谐契约”卡的表面。
那些初现的绿纹已然蔓延成藤蔓的形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翡翠般的光泽,好似有生命一般微微颤动。
这张曾陪伴他从泥坑中奋起的卡片,如今被安置在檀木相框里,悬挂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荣誉墙上,旁边摆放着赵胜男的旧徽章和旺财的项圈。
\"铁牛哥,该去监管局了。\" 李大芬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穿着簇新的广场舞队服,鬓角别着朵塑料向日葵,\"今早的反思舞来了三十七个老人,张大爷又把《最炫民族风》跳成了哀乐调。\"
诸葛铁牛起身站立,外卖箱里的豆浆仍散发着热气。
这三年来,他未曾更换工作,只不过电动车的车筐里多了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给监管局送去的早餐。
当他转过街角,社区广场已然热闹非凡。
王翠花正带着几位大妈擦拭赵胜男的纪念碑,碑座上镌刻着“宽广是承认错误的勇气”。
张大爷的竹笛摊依旧摆在老地方,笛膜用的是李小明修复的旧乐谱。
甚至连李建国的猪肉摊都悬挂起了“公平秤”锦旗,刀刃上的反光映照出刚刷的红漆。
监管局的玻璃幕墙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李小明的办公室位于三楼,窗台上那盆空心竹长得比人还高,竹节里藏着微型净化器。
这是他运用司马玉狱中方案改良后的成果。
桌上的铜座钟停在了 10:17,齿轮间夹着一片银杏叶,那是张大爷去年塞给他的,说是“能安神”。
\"早会纪要放你桌上了。\" 小陈端着咖啡进来,她的领带夹还刻着 \"0713\",这是赵胜男的警号,\"城西科技园又来函,说他们的 ' 共生竹 ' 想申请社区推广资质。\"
李小明翻开纪要,钢笔在“熵增残留检测”那一页停住了。
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力透纸背,这得益于他三年来养成的写毛笔字的习惯,办公室墙上“以宽待人,不宽待错”的匾额便是李小明亲笔所书。
窗外传来了广场舞的音乐,正是新编的《山河图》,间奏中还夹杂着竹笛的清脆声响。
那是张大爷在吹奏赵胜男生前最喜爱的曲调。
......
监管局的档案室里弥漫着樟木的香气。李小明推开第十三排货架,在最底层的铁皮盒中藏着三样物品:
赵胜男的检讨书,上面红笔涂改的地方已经泛黄。
旺财项圈上的铃铛,仍能发出微弱的声响。
还有司马玉上周寄来的方案手稿。稿纸上的钢笔字歪歪扭扭,边缘还沾着饭粒。
据说他在狱中学写毛笔字,把馒头屑当作墨条使用。
\"局长,生物检测组报来新数据。\" 小陈的声音带着急促,\"社区超市的 ' 忆甜园 ' 罐头又检出微量菌液,和三年前的竹节菌基因序列吻合度 91%。\"
李小明的指尖在方案上划出一道道醒目的红痕。
司马玉所设计的方案着实精妙绝伦。
借助广场舞音箱的低频共振来中和菌液活性,其原理与当年赵胜男撞向发射塔时的声波干扰如出一辙。
李小明突然回忆起今早诸葛铁牛送来的豆浆,杯壁上印着社区地图,城西科技园的位置被圈了个红圈。
“备车。”李小明迅速抓起外套,口袋里的竹制书签抵着肋骨,疼意阵阵传来 。
这书签是司马玉托人捎来的,内侧刻着 “错误是未完成的正确”。
在电梯下降的过程中,李小明望着镜中的自己。
眼角新增了一道细纹,那是去年处理罐头厂残留污染时,被碎玻璃划伤留下的痕迹。
制服的第二颗纽扣开线了,王翠花上周帮他缝的时候还特意用了粉色线。
这些细微之处都在提醒他,这三年来的平静并非理所当然。
在社区超市的仓库里,王翠花正拿着竹竿挑开一箱罐头。
铁皮上蔓延着绿色的霉斑,其形状酷似当年招财变异时留下的爪痕。
“小明你瞧,” 她的指甲缝里还嵌着面粉,“这东西和三年前的竹节菌没啥两样,不过是换了个模样。”
李小明缓缓蹲下身子,检测仪的绿光在罐头表面闪烁跳动。
数据显示,污染指数仅为 0.3%,然而孢子结构却异常稳定。
这显然是人为培育的变种。仓库角落的监控器闪烁着红光,他猛然间想起司马玉方案里的那句话。
“最危险的污染,是让人习惯它的存在。”
......
省第一监狱的会见室透着消毒水味。
司马玉穿着蓝白条纹囚服,左手腕的电子镣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他面前的玻璃上,还留着上次会见时画的声波图谱,被狱警擦过的痕迹像道未愈合的伤疤。
\"方案你们用了?\" 他的声音嘶哑,三年来的牢饭让他瘦了三十斤,但眼睛亮得惊人,\"共生竹的纤维结构必须经过三次高温压缩,否则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李小明把文件袋推了过来,文件袋里装着社区“反思舞”的视频。
画面中,李大芬正带着老人们跳着改良版的《最炫民族风》,每一个转身动作都比标准动作慢半拍。
这是在模仿当年赵胜男撞向发射塔的轨迹。
“你的方案拯救了城西幼儿园。”李小明望着玻璃倒影中的自己,突然发现自己与司马玉的眉骨轮廓有些相似,“但你为何要帮我们呢?”
司马玉的手指在玻璃上划出个音符:\"去年中秋,狱警给我听了社区的广场舞。《山河图》的间奏里,有段竹笛是用我实验室的废铜管改的。那是你妹妹的手艺吧?\"
李小明蓦地攥紧了拳头。
三年前,妹妹李小红在净化招财时不幸死于一场爆炸。
她生前是社区废品站的管理员,总喜欢将废金属制作成乐器。
此时,李小明突然恍然大悟,为何方案里的声波频率总是夹杂着《茉莉花》的曲调 。
那可是小红最钟爱的曲子。
会见结束时,司马玉递来片竹笛膜:\"我在操场的竹林里找到的,能过滤 90% 的粉尘。\"
塑料膜里裹着根白发,不知是哪个老人掉落的。
李小明走出监狱大门时,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根竹笛横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