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驿路传远名,印记引向乡野间
百年前清溪驿的炊烟刚飘出“柳氏酪坊加盟铺”的烟囱,林晚星正和苏晴、李巧娘给行商装“山楂小米酪糕”——油纸包好的酪糕摞在竹篮里,透着小米的暖香。突然,腕上“酪”字印记轻轻发烫,眼前的黄土官道渐渐变成青石板小径,耳边的马蹄声换成了清脆的鸡鸣:“喔喔——”
“晚星,这是到了乡下?”苏晴揉了揉眼,抬头望去,眼前是错落的土坯房,院子里晒着玉米棒子,路边栽着向日葵,远处的田埂上还有农夫在劳作,村口立着“李家坳”的木牌。“这是平州城外的李家坳!”李巧娘指着村口的老槐树,“我娘家表妹就住这儿,这村子虽说偏,可邻里乡亲都实在!”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粗布褂子、裤脚沾着泥土的中年女人快步走来,手里攥着个油纸包,看到她们眼睛一亮:“可是柳氏酪坊的林姑娘?我是李家坳的李秀莲!昨天去清溪驿给娃买糖,尝了您做的‘小米黄豆酪’,那实在味儿,让村里的婶子们都惦记!我们村虽说是乡下,可农忙时大家都缺顶饿的吃食,恳请您来开家加盟铺,让乡野间也飘着柳氏酪香!”
林晚星还没应声,眉心系统光屏亮起: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乡野加盟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穿梭至百年前平州李家坳,协助李秀莲开设柳氏酪坊乡野加盟铺,完成“古法入村”任务,验证柳氏酪道对乡村场景的适配性】
【关键线索:李家坳靠田,盛产玉米、红薯、南瓜;村里多是农夫、农妇和孩童,喜欢“顶饿、香甜、能当饭吃”的吃食;李秀莲的丈夫王大柱是个老实农夫,能帮着劈柴挑水;每月初五是“村头集市”,是推广酪品的好时机】
【隐藏危机:李家坳村口有家“张记杂货铺”,掌柜张老栓靠着卖油盐酱醋和粗点心占了村里的生意。他听说李秀莲要开酪坊,私下跟乡亲说“柳氏酪品是‘城里来的细物’,贵得很”;还让伙计在村里散布“酪品是用牛奶做的,乡下人吃了消化不了”的谣言,让李秀莲犯了愁】
二、初到李家坳,流言扰心遇难题
“秀莲姐,去看看铺子!”林晚星点头,转头跟苏晴说,“带上柳氏菌种和手记,清溪驿的小米粉也捎点,说不定能用。”
李秀莲的铺子在村头老槐树下,不大却干净,门口能摆个矮桌,风一吹带着泥土的清香。铺子里有个新砌的土灶台,墙角堆着刚掰的玉米、挖的红薯和摘的南瓜。“就是这儿!”李秀莲搓着手,“这灶台是大柱特意按您说的砌的,烧柴火做酪正合适,农忙时大家就爱这热乎劲儿!”
正说着,隔壁“张记杂货铺”的门帘掀开,一个留着八字胡、腰上系着布围裙的男人探出头,正是张老栓。他斜着眼扫过她们:“秀莲,你放着好好的农活不干,学人家开铺卖‘城里人的酪’?乡下人要的是窝窝头、红薯干,这酪品又贵又不顶饿,谁乐意买?别坑了乡里乡亲!”
李秀莲脸一红,刚要开口,张老栓又朝村里喊:“大伙儿听着!这酪品是城里来的细物,贵得很!还是用牛奶做的,咱乡下人吃了准消化不了!我家的粗点心、窝窝头,便宜又顶饿,才是正经吃食!”
几个挎着菜篮的农妇停下脚步:“张掌柜说得对,城里的东西怕是不便宜。”“牛奶做的?咱平时都喝不上牛奶,吃了说不定真不消化。”李秀莲急得直跺脚:“林姑娘,这可咋整?”
系统光屏弹出【核心剧情反转·乡野遇困】:
【张老栓的真实想法:他不是嫌酪品不好,是怕抢了杂货铺生意。最近杂货铺的粗点心偷工减料,乡亲都不爱买,他急着稳住客源;其实他年轻时在城里吃过柳氏“玉米酪”,一直想做却没方子;还羡慕李秀莲的土灶台——他的杂货铺只有个小炉子,做不出热乎吃食】
【李秀莲的隐藏优势:她在村里做了十年农妇,邻里乡亲都认她的“实在”;她做的“红薯干”在村里小有名气,香甜有嚼劲,能和酪品搭配】
【破局之法:用玉米、红薯、南瓜做“乡野酪品”,主打“便宜、顶饿、香甜”;村头集市摆试吃摊,让大家免费尝;请张老栓看柴火做酪,给他尝“香甜顶饿”的酪品,化敌为友】
林晚星拍了拍她的肩:“秀莲姐别急!我们做几款乡村专属酪品,等村头集市一到,让大家尝尝就知道了!”
三、乡野融新酪,配方藏着田园情
李秀莲听说要做特色酪品,赶紧端来竹筐:“林姑娘,你看!刚掰的鲜玉米、挖的红薯,还有摘的嫩南瓜,都是咱村里的好东西!农忙时吃这些,顶饿又香甜!”
林晚星翻开手记写配方,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酪道·李家坳专属酪品系列】:
(一)玉米红薯酪·香甜款
- 适配场景:农忙早餐、农夫加餐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500ml(村里农户直供,过滤)
- 鲜玉米60g(剥粒,蒸熟)
- 红薯50g(蒸熟,捣成泥)
- 柳氏菌种3g
- 红糖20g(本地老红糖,敲碎)
- 熟花生碎5g(增香)
- 葡萄干5g(洗净,装饰用)
- 关键步骤:
1. 牛奶加热至45c,加菌种顺时针搅10圈,静置20分钟初步发酵;
2. 玉米粒捣成泥,和红薯泥一起倒入牛奶,搅匀至无颗粒;
3. 加红糖,小火慢熬18分钟,每隔3分钟搅1圈防糊底;
4. 倒入粗瓷碗,撒花生碎和葡萄干,灶台边发酵1小时;
5. 成品特点:金黄色,玉米香、红薯甜,香甜不腻,饱腹感强,适合农忙时农夫早餐、加餐吃。
(二)南瓜玉米酪饼·顶饿款
- 适配场景:农忙午餐、孩童零食
- 基础原料:
- 原味酪体250g(牛奶700ml+菌种4g发酵,取浓稠部分)
- 玉米粉100g(增加韧性)
- 南瓜60g(蒸熟,捣成泥)
- 鸡蛋1个(打散,增加黏性)
- 白糖15g(调味)
- 食用油10ml(烙饼用)
- 熟芝麻5g(装饰用)
- 关键步骤:
1. 酪体加玉米粉、鸡蛋液、白糖、南瓜泥,搅成无颗粒面糊,醒发15分钟;
2. 土灶台的平底锅烧热,倒入食用油,用勺子舀一勺面糊倒入锅中,用铲子摊成直径约10cm的圆饼;
3. 用小火烙4分钟,翻面再烙3分钟,至两面金黄,表面撒上熟芝麻;
4. 成品特点:外焦里软,南瓜甜、玉米香,酪体的奶香浓郁,顶饿又香甜,适合农忙时当午餐,也能当孩童零食。
(三)红薯南瓜酪羹·润口款
- 适配场景:农闲下午茶、老人孩童食用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400ml(过滤)
- 红薯40g(蒸熟,捣成泥)
- 南瓜40g(蒸熟,捣成泥)
- 柳氏菌种3g
- 冰糖10g(调味)
- 桂花蜜5ml(提香)
- 关键步骤:
1. 牛奶加热至50c,加菌种搅12圈,静置25分钟初步发酵;
2. 红薯泥、南瓜泥倒入牛奶,搅匀;
3. 加冰糖,小火熬10分钟;
4. 倒入粗瓷碗,放凉后淋上桂花蜜;
5. 成品特点:滑嫩润口,红薯甜、南瓜香,甜度适中,易消化,适合老人、孩童和农闲时的乡亲食用。
匠人心得:“柳氏酪道,‘土’是根,‘甜’是情。李家坳的酪品,用的是田里的玉米、地里的红薯,合的是庄稼人‘顶饿、香甜’的需,这便是‘贴地而生’的传承。做酪如种地,要顺着节气走,贴着乡野的日子做,才能让酪品在村里扎下根。”
李秀莲看着锅里冒着热气的玉米红薯酪,忍不住吸了吸鼻子:“林姑娘,这味儿闻着就香甜!准能让乡亲们喜欢!”
四、村集试新味,反转化敌为伙伴
很快到了初五,村头集市一开门,李秀莲搬着矮桌,和林晚星、苏晴在老槐树下摆起试吃摊。“玉米红薯酪免费尝喽!李家坳专属酪品!”苏晴的吆喝声刚落,几个农妇围了过来。
“这城里来的酪品贵不贵啊?”一个挎着菜篮的农妇皱眉问。林晚星递过一碗玉米红薯酪:“婶子,您尝尝这个,都是用咱村里的玉米、红薯做的,便宜又顶饿,一点都不贵!”农妇接过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哎!这味儿真香甜!还顶饿!给我来两碗,再给娃装两个酪饼!”
越来越多的乡亲围过来,南瓜玉米酪饼一抢而空。“这酪饼太适合农忙吃了!给我装五个!”“这酪羹真润口,给我家老人带一碗!”
张老栓躲在杂货铺门口,盯着试吃摊咽口水。林晚星走过去:“张掌柜,过来尝尝?用咱村里的玉米做的,您给提提意见?”
张老栓接过碗尝了一口玉米红薯酪,眼睛瞬间亮了:“这味儿!跟我年轻时在城里吃的柳氏玉米酪一模一样!”林晚星笑着说:“张掌柜,来铺里看看?柴火做酪,您也来试试热乎吃食的香?”
张老栓跟着进了铺,看着土灶上的火苗,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是怕你们抢生意。我这杂货铺最近的粗点心偷工减料,乡亲都不爱买了。”林晚星说:“我们不是抢生意,您卖油盐酱醋,我们卖酪品,正好互补。要不您帮我们代卖酪品,我们给您分利,您也改改偷工减料的毛病?”
张老栓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我这就回去把那些不好的粗点心都扔了,以后跟你们学实在做买卖!”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盟友就位】:
【加盟成果:加盟铺在村头集市一炮而红,“玉米红薯酪”“南瓜玉米酪饼”成爆款,李秀莲的生意比种地赚得多】
【张老栓的转变:他帮着代卖酪品,还整改了杂货铺,进了好的粗点心,乡亲又回来了,逢人就夸“柳氏酪品救了我的杂货铺”】
【意外之喜:李秀莲把“南瓜玉米酪饼”和“红薯南瓜酪羹”搭成“农忙套餐”,很受欢迎;村里的私塾先生还请林晚星给孩子们讲“柳氏酪道的故事”,让孩子们也知道“实在”的道理】
“林姑娘,太谢谢您了!”李秀莲拿着当天的账本笑:“今天卖了一百多碗酪,八十多个酪饼!”王大柱也说:“是啊林姑娘,张掌柜刚还来问,明天能不能多送点酪品到他铺子里!”
五、酪香漫乡野,传承再续田园暖
傍晚,夕阳洒在加盟铺的土灶上,林晚星和苏晴帮着收拾。张老栓也来帮忙,一边擦桌子一边说:“林姑娘,下次开发新酪品叫上我!我也想学学这古法做酪的手艺,以后我家杂货铺也卖实在吃食!”
李秀莲往灶里添了把柴,火焰映着“柳氏酪坊李家坳加盟铺”的木牌——用老槐木做的,带着乡野的清香。林晚星翻开手记,写下新酪品配方,加了行小字:“2024年夏末,入李家坳,融乡野味,柳氏的酪道,是农夫的粮,是孩童的甜,更是贴着土地的‘实’——用料真,价格实,才能让酪香飘遍更多乡野,让老手艺跟着庄稼人,长得更旺。”
村头的晚风拂过,酪香混着玉米的甜,飘向远方的田埂上。林晚星看着腕上不再发烫的印记,笑着对苏晴说:“不管是古街、古镇、渡头、驿站还是乡野,只要有人需要实在的味道,我们就把柳氏酪道的‘诚’,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