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州加急战报——”一人一骑冲到宫外,守卫皇宫的禁军士兵,把他里外检查了一遍后,将他带到了梁帝面前。
“禀报陛下,并州、雍州各地发生兵变,两州之地再次陷入了混乱。”
梁帝一听气血上头,差点晕过去,幸亏有高湛和三德子搀扶着,他问道:“有多少叛军?”
“这……具体有多少叛军还不清楚,只知道有大半城池已经摘去了大梁旗号,换上了各自的旗号。”
“乱臣贼子!”梁帝愤怒地大吼一声,将书案全部掀翻,“逆贼,一群逆贼!”
传信士兵继续说道:“陛下,并州新任刺史意外暴毙,如今并州事宜由秦婉之将军负责,秦将军让属下给您捎了一句话。”
梁帝稍微一想,就想起了关于秦婉之的信息,原本是并州统兵之女,其父死于雍王谋反时。后来秦婉之率领并州残部抵抗叛军,萧景渊率军平叛时,她是出了不少力的。
论功行赏时,梁帝听了秦婉之的遭遇和功绩,心里十分愧疚,又十分欣慰。梁帝评价了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此女有霓凰郡主之风,可破格一用。
随后,秦婉之便接替了他父亲生前的统兵之位,成为了并州,甚至是大梁的第一位女统兵。
“什么话?”梁帝问道。
“秦将军说,兵变之将大多是宁国侯的经年旧部,请陛下多加防范京中。”
什么!梁帝瞬间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得一句说不出。
大殿之内沉默片刻,梁帝挥手将士兵遣下去,让三德子去宣秦王萧景渊入宫。
偌大的宫殿内,唯有梁帝与高湛。梁帝冷不丁问道:“谢玉已经入狱,他的这些旧部却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发动兵变。背后必定有主谋串联,要不然不会如此巧合。”
“这……也许是这群人听闻谢玉被下狱,所以才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吧?”
梁帝听到高湛天真的推测,冷笑一声,“旁人或许不清楚,可是朕清楚得很!”
梁帝连着拍了几下龙椅的把手,继续说道:“当时景渊刚刚平定并雍之乱,两地急需文官治理,朕便将太子府的不少属官,还有太子主持科举举荐的一些人才,将他们安排到了并雍两地。那里说还需要武将驻守,朕便将平日里与太子走得比较近的一些武官派了过去。”
“谁能想到啊?”梁帝悲痛地双手一摊,苦笑着,“谁能想到啊!”
“这个狼心狗肺的逆子!”梁帝大骂道。
高湛浑身一颤,张了张嘴,最终选择了沉默。
梁帝依旧沉浸在他的推理之中,“谢玉在监牢之中,他不可能主持这一切,只有可能是太子,他是觉得谢玉下狱,他自己又被禁足,觉得心里憋屈,故意给朕使绊子!”
“这个逆子怎么就不好好想想,朕要是真想废了他,朕为何费劲心思,又是让他辅助处理政务,又是让他主持科举。”
养心殿内的骂声一直不停,直到三德子带着萧景渊回来,梁帝才停了下来,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
他对萧景渊说道:“三德子在路上已经将事情转告你了吧?”
萧景渊看着变脸如此之快的梁帝,猜想他已经被误导,认定了太子有谋逆之心。他装作凝重的样子,点了点头,道:“父皇,儿臣愿意再次披甲出征,一定将这群乱臣贼子给您抓回来。”
梁帝看着萧景渊对他尊敬的样子,不由得将他和太子做起了对比。景渊虽然行事嚣张,但是对朕从未有过十分过分的举动,唯有几次闹脾气也是如孩子对父亲闹别扭一般。在朕艰难或者遇到危机的时候,他更是多次为朕排忧解难。
这一点太子恐怕一辈子都学不会!
他永远分不清何时要做一个太子,何时要做一个儿子,事事分不清轻重,更不懂朕对他的栽培之心。
梁帝放弃了思索,叹了一口气,道:“景渊,朕实不相瞒,江左经过一场天灾,又经历一场雍王之乱,如今国库空虚,恐怕是无力大规模出征了。”
萧景渊面色一愣,心里却是一阵暗骂,没钱出征那你叫我来干嘛,我还能给你变出钱来吗?
“这……儿臣……愿意放弃俸禄,并变卖家产充盈国库。”
梁帝欣慰地笑了笑,“这倒不至于,国库虽空虚,但也不缺你的那几百几千两银子。再者说,朕还不清楚你,你哪有什么家产啊?难不成你还要将你的秦王府给卖了?”
萧景渊一脸窘迫,惭愧道:“儿臣无能,不能替父皇排忧解难。”
梁帝接着说道:“朕的意思是,给你三千人马,你拿着朕的手谕顺道去悠州,征调悠州兵前去平叛。”
萧景渊心里一阵暗骂,脸色一阵为难,但是梁帝不说话,就是一直看着他。他便明白,梁帝的态度十分明确,毋庸置疑。
天杀的老子,哪有这么样使唤人的,三千人能打个屁啊,还去悠州征调,再怎么征调那也得考虑战斗力问题啊。
“是,儿臣领旨。”萧景渊说道。
“好”梁帝听闻满意地笑了起来,“这次出征的三千人马,还是由你自己挑选。”
“是。”
萧景渊忧心忡忡地走出养心殿,本想着让贾诩说服太子兵变,没想到他搞得这么大,连并州、雍州都搞乱了,现在还得我去收拾烂摊子。
“景渊?”誉王的声音响起。
萧景渊抬头一看,发现誉王已经向着他走了过来,已经离他只有几步的距离。誉王自从扳倒谢玉以来,每日都是如此的开心。
他连忙行了一礼,誉王回了一礼,问道:“你这是刚见过父皇出来?”
萧景渊回头望了一眼养心殿,闷闷不乐地点了点头。
“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并、雍两地兵变,父皇只给了我三千人,让我去悠州调兵平叛。”萧景渊如实说道。
誉王大吃一惊,为萧景渊打抱不平了几句,不过这些萧景渊并没有当真,也就只是听听而已,他相信誉王可不会在梁帝面前这么为他说话。
萧景渊见誉王说完话,问道:“誉王也是要去见父皇?”
“是啊,卓家一干人等已经全部招供,指控谢玉的桩桩罪证,本王正要去为父皇报喜呢。”誉王高兴地说道。
萧景渊叹了一口气,只是劝了一句誉王,“誉王兄,父皇正在气头上,一会进去注意一下吧。”
“臣弟还有要事在身,就先退下了。”萧景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