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的手指在控制台按下启动键的那一刻,整个测试车间陷入短暂的寂静。设备核心缓缓亮起幽蓝的光,数据流如江河奔涌,在大屏上划出流畅曲线。陆轩站在玻璃幕墙外,目光未移,呼吸微沉。三分钟后,系统自检完成,状态栏跳出四个字:运行稳定。
“成了。”张涛声音不大,却让在场所有人绷紧的肩膀松了下来。
这台搭载自适应学习模块的工业中枢,是“破界”计划的第一块基石。从算法嵌入到边缘计算芯片调试,整整二十八天封闭研发,没人睡过整觉。而现在,它不仅通过了高温、高湿、强震三重极限模拟,还在动态负载下实现了能耗优化百分之三十七。
消息传回总部,陆轩当即下令:“所有生产线,暂停非紧急订单,优先改装新系统。”
命令刚下,质疑也随之而来。几位老技术员在例会上直言不讳:“新模块没经过长期验证,贸然全线铺开,万一出问题,客户索赔谁担?”
会议室气氛凝滞。陆轩没说话,只看向张涛。
张涛起身,调出三组对比数据。“这是我们用旧系统和新系统分别运行七十二小时的故障率、响应延迟和能效比。”他指着图表,“新系统的容错机制比原版多出五层冗余,即便在信号中断情况下,也能依靠本地模型维持基础运转。这不是冒险,是升级。”
有人仍皱眉:“可客户会不会觉得我们在拿他们试错?”
“试错的前提是没把握。”陆轩终于开口,“我们现在已经有把握。真正的尊重,不是永远提供熟悉的东西,而是在关键时刻,敢把更好的交到他们手上。”
话音落下,没人再反对。
与此同时,李刚正带着战区制管理方案走进各地办事处。新的架构将全国划分为六大运营单元,每个单元拥有独立调度权,总部只把控战略方向与资源分配。消息一出,部分老员工当场炸锅。
“以前什么事都得报批,现在倒好,连采购都能自作主张?这不是乱套了吗?”
“这不是放权,是提速。”李刚站在会议室中央,声音洪亮,“南美那边三天前就靠前线决策拿下一个千万级订单,等我们层层审批,黄花菜都凉了。你们觉得安稳,可市场不等人。”
一位资深主管冷声道:“年轻人总想着快,但快出错怎么办?”
“那就用制度兜住。”李刚翻开文件,“每项决策必须录入系统,实时同步总部。重大变动需双人复核,违规操作自动预警。这不是无序,是高效有序。”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我知道你们担心失控。可樊星阁走到今天,靠的从来不是死守规矩,而是敢在风暴里调帆。现在风更大了,我们要是还缩在壳里,迟早被浪拍碎。”
会后,那位主管默默签下了试点同意书。
一周后,新系统正式上线首批合作企业。客户反馈如雪片般飞来——设备故障率下降近九成,运维成本直降百分之六十。更有企业主动提出追加订单,并要求将现有设备全部升级。
林娜带着市场组连夜制定推广方案。发布会定在三天后,主题就叫:“智能进化,现在开始。”
可就在发布会前夜,马亮急步闯入指挥中心。“卡洛斯的人在暗网散布消息,说我们的新系统存在后门,会窃取客户生产数据。”
陆轩眼神一冷:“证据呢?”
“全是伪造的日志截图,配上煽动性言论,已经有些小客户在观望。”
“那就让他们看真东西。”陆轩当即拍板,“发布会不变,但内容改一改——现场直播三家企业的真实运行数据,开放部分源码供第三方查验。”
林娜立刻行动。发布会当天,大屏实时连接三家客户工厂,生产节拍、能耗曲线、故障记录一览无余。当主持人邀请现场专家随机抽取模块进行代码审计时,全场哗然。
两小时后,质疑声销声匿迹。
发布会结束当晚,京东高层亲自来电,提出联合推出“智能工厂定制套餐”,并愿意承担百分之七十的推广费用。理由只有一条:“你们敢晒数据,我们敢背书。”
陆轩挂掉电话,转身看向赵宇:“战区制运行两周,效率提升多少?”
“平均响应速度提升百分之五十二,华南区甚至达到百分之六十八。”赵宇翻开报表,“更关键的是,一线自主决策后,资源浪费减少了近四成。过去层层审批造成的延误,现在基本归零。”
陆轩点头:“但信息同步有没有问题?”
“初期确实有。”赵宇如实汇报,“东区和北区因为任务重叠,差点抢同一个客户。还有几次指令传达延迟,导致物流错配。”
“这些问题必须解决。”陆轩沉声道。
赵宇早有准备:“我已经牵头开发内部协同平台,所有任务发布、资源调配、进度更新全部上系统。每个单元负责人每日提交简报,重大事项即时推送。另外,每周召开跨区协调会,提前对齐目标。”
陆轩听完,只说了一句:“明天上线。”
平台启用第三天,北区突发设备大规模故障预警。以往这类情况需上报总部再派技术组,至少耗时六小时。如今,北区负责人直接调用东区备用团队,两小时内完成远程诊断与现场抢修,避免了客户停产。
消息传回,陆轩在日志上写下:“真正的效率,不是跑得快,是转得顺。”
又过五日,孙明送来最新财报。尽管研发投入巨大,但因新系统订单暴增、管理成本下降,季度利润同比上升百分之八十九。更难得的是,客户续约率首次突破百分之九十五。
“我们不仅赢了技术,也赢了信任。”孙明说。
陆轩却摇头:“信任不是赢来的,是用一次次兑现承诺堆出来的。”
他起身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织,樊星阁的标志在夜空中静静闪耀。手机震动,是张涛发来的消息:“新系统在极端环境下表现出意料之外的学习能力,建议拓展至矿山、深海钻探等场景。”
陆轩回了一个字:“准。”
他知道,这不只是产品升级的方向,更是下一场战役的起点。
当晚,研发组召开闭门会议。张涛在白板上画出新架构图,末了补充一句:“如果能把客户反馈的数据反哺进算法训练,系统进化速度还能再提三倍。”
有人问:“那岂不是让客户参与研发?”
“对。”张涛点头,“他们提需求,我们做迭代,设备越用越聪明。这不是单向输出,是共同成长。”
会议结束,李刚在走廊拦住他:“战区那边已经开始收集一线使用问题,能不能建个通道,让现场人员直接提改进建议?”
“正有此意。”张涛笑了,“平台第三期功能就叫‘众智计划’——每个员工都能提交创新点子,被采纳的,奖励分红。”
消息传开,内部论坛一夜爆火。上百条建议涌入,有优化界面逻辑的,有提出新应用场景的,甚至有人设计出自动巡检机器人雏形。
陆轩翻看提案时,林娜走进办公室:“客户共创计划上线四十八小时,已有两百多家企业报名。他们不只是想买设备,更想参与定义下一代智能系统。”
陆轩合上平板,站起身:“告诉他们,樊星阁的大门,永远向创造者敞开。”
次日清晨,阳光洒进指挥中心。大屏上,六大战区数据流稳定跳动,新系统装机量突破五千台,客户分布图从国内蔓延至东南亚、中东。赵宇正在调试协同平台的新模块,李刚核对着南美第二批人员名单,林娜与合作方敲定全球发布会细节。
陆轩站在中央,目光扫过忙碌的身影。这一刻,他看到的不只是数字增长,而是一支真正能自我驱动、持续进化的队伍。
他拿起笔,在计划书封面写下:“成果落地,只是开始。”
笔尖落下,墨迹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