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樊星阁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映出金色的光晕。陆轩站在三十七层的研发中心,目光落在桌上那台刚刚完成升级的原型机上。机器外壳泛着金属冷光,边缘处还残留着打磨时的细碎划痕,仿佛在诉说着这数十个日夜的拼搏。
“昨晚最后一轮测试完成,性能提升幅度超过预期。”李刚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掩不住兴奋。他站在陆轩身旁,手指轻敲着桌面,“智能交互模块运行稳定,能耗比也优化了百分之十二。”
陆轩点了点头,没有急着开口。他伸手拿起原型机,入手沉稳,质感扎实。这不仅是一台产品,更是一场战役的武器。
“时间上能赶得上吗?”他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张涛站在一旁,翻了翻手中的进度表:“如果今天开始全面投产,预计两周内可以完成首批供货。但……”他顿了顿,语气一沉,“对方也在加速,他们的第二代产品已经在小范围试水。”
陆轩放下机器,目光扫过在场的研发团队。他们的眼神中透着疲惫,也透着一股不屈的斗志。他知道,这些人不是在为一场产品升级而战,而是在为一个信念而战——樊星阁,不靠模仿,不靠价格,只靠真正的实力。
“那就提前。”陆轩语气坚定,“一周内完成首批量产,生产线那边我亲自去协调。”
“一周?”李刚皱眉,“时间太紧了,很多测试流程还没走完。”
“我们不做极限测试,做极限应用。”陆轩目光一沉,“把产品放在最极端的环境下使用,模拟用户最严苛的场景。只有在实战中打磨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升级。”
张涛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敬佩:“明白了,我马上安排。”
会议室内,气氛逐渐从紧张转向行动。陆轩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起身走向研发室的角落。那里,一台旧版产品静静地躺在桌上,外壳已经有些发旧,按键边缘也有些磨损。他伸手轻轻抚过那台机器,仿佛在抚摸一段过往。
“我们走得太快了,有时候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但这台机器提醒我们,樊星阁不是为了打败谁而存在,而是为了做出真正值得信赖的产品。”
李刚和张涛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坚定。
“接下来,每个人都要动起来。”陆轩转身,目光如炬,“李刚负责量产前的最后优化,张涛继续监控对手动向,我要看到他们的每一次更新,每一条用户反馈。我会亲自和马亮联系,让他安排海外市场的测试点。”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陆轩走出会议室,脚步坚定。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洒在地面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这场升级战,不是为了回应模仿者,而是为了证明樊星阁的价值,不是靠价格,不是靠噱头,而是靠真正的品质与未来。
研发团队迅速进入状态,整个研发中心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实验室里,灯光彻夜未熄,键盘敲击声、讨论声、测试仪器的嗡鸣声交织成一曲紧凑的战歌。
“这组数据有问题。”一名工程师指着屏幕上的曲线,“交互模块在高温环境下响应延迟了0.3秒。”
“调整散热结构,增加一层导热硅胶。”另一名工程师迅速回应,“我们可以在主板背面加装微型风扇,虽然会增加一点重量,但能保证稳定性。”
“好,我马上改模型。”负责结构设计的工程师立刻行动起来。
另一边,李刚亲自监督测试流程。他站在操作台前,手中拿着一台原型机,反复模拟用户最极端的使用方式。
“摔落测试,三次。”他沉声说道。
“第一次,屏幕无损。”测试员报告。
“第二次,边框轻微变形。”
“第三次,摄像头轻微移位。”
李刚皱眉:“这个结果不行,必须加强边框结构。”
“我们可以用航空级铝合金替换现有材料。”技术主管建议,“虽然成本会上升一点,但强度提升明显。”
“那就换。”李刚毫不犹豫,“我们要的是能扛住任何挑战的产品。”
与此同时,张涛也在紧锣密鼓地搜集市场情报。他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同时开着多个浏览器窗口,实时监控着对手的动态。
“他们在推一个‘智能生活’的概念。”他一边浏览一边记录,“但他们的智能交互模块反应迟缓,用户反馈有不少抱怨。”
“那就是我们的机会。”陆轩站在他身后,语气平静却带着锋芒,“我们不仅要做得比他们快,还要做得比他们稳。”
张涛点头:“我已经安排人手,准备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极限测试挑战’,让用户亲自体验我们的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很好。”陆轩嘴角微微上扬,“让市场看到,真正的升级,不是靠嘴,是靠实打实的性能。”
一周后,第一批升级版产品正式下线。它们静静地躺在包装盒中,等待着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测试点。
“全部合格。”质检员将最后一份报告递给陆轩,“无论是性能、耐用性,还是用户体验,都达到了预期标准。”
陆轩接过报告,翻开几页,目光在数据间游走。他点了点头,将报告合上,递还回去。
“送出去吧。”他淡淡地说,“让世界看到,樊星阁的升级,不是为了应对模仿者,而是为了超越自己。”
夜幕降临,研发中心的灯光依旧明亮。陆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他的眼神中没有疲惫,只有坚定。
他知道,这场升级战,才刚刚开始。但樊星阁,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