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暖阳裹着和风拂过田垄,谷种还没播进土里——再不播种,错过节气会导致谷苗晚熟,秋收时可能遇霜减产。丫丫跟着张叔去粮仓取谷种,路过田边工具堆时,脚踢到个带浅勺的物件,低头看是把旧谷种勺,勺柄缠着红绳,勺底沾着陈谷壳,红绳旁的霜叶纹被暖阳晒得慢慢显了出来。
“这勺子能播谷种吗?”她举着谷种勺跑向张叔,刚碰到红绳,“寒佩”就泛起清亮的绿光。勺柄上的陈谷壳被绿光扫过,竟显露出几行刻字:“春分播谷,勺播三寸匀密度,整畦起垄保苗肥,春菜粥清口、太阳糕祈丰,种匀畦整,春苗脉旺”,末尾画着谷种播种密度图和畦垄高低示意图,正好对着待播的谷田和苗床旁的空地。
“是清寒姑娘留的播种法子!”张叔掂了掂谷种勺,指着没整的田畦,“去年就是播得太密,谷苗争肥长得弱,这‘三寸密度’正好通风长苗!”柳玄也扛着锄头赶来:“早想着整畦,春分雨水匀,整好畦垄能保水保肥,正好跟勺上的说法对得上——畦平苗才齐!”
备耕的事立刻分工:张叔用谷种勺播谷种,每勺量匀、间距三寸撒进沟里;柳玄带着汉子们整畦垄,按示意图把畦起得高低一致,“畦边要拍实,防雨水冲垮”;丫丫也跟着帮着盖谷种,用小铲子把土轻轻覆在种子上,还在谷田边插了小木牌,写着“清寒姐姐的春分谷”。
播谷时最奇妙:谷种刚覆上土,“寒佩”的绿光顺着田沟漫开,原本干燥的土层变得湿润适中,撒下的谷种竟隐隐透着芽尖的嫩白,连整好的畦垄都透着规整,与聚脉石的光晕悄悄连了起来。“你看!土多润!”张叔扒开一点土,“今年谷苗肯定出得齐,不用补苗了!”
午后,大家聚在厨房喝春菜粥。王婶把新鲜荠菜、菠菜切碎,熬进米粥里,喝一口清爽解腻,春分的燥气全散了;阿禾教孩子们做太阳糕:“太阳糕用糯米粉做,刻上太阳纹,吃了祈愿丰收,蒸到糕体发亮就熟了”;丫丫捏着小太阳糕,说要“留一块给清寒姐姐祈丰收”。
林砚坐在谷田旁的柳树下,翻开“岁安册”记录:“三月春分,得清寒旧谷种勺,依诀播谷整畦。勺播匀种、畦垄保肥,春菜粥清口、太阳糕祈丰,种匀畦整,地脉随盛。”刚写完,谷种勺的红绳突然晃了晃,绿光裹着粒谷种落在册页上,像在轻轻应和。
夕阳把谷田染成嫩黄色,整好的畦垄线条整齐,风里飘着粥香和太阳糕的甜香。王婶把蒸好的太阳糕装在竹盘里分给大家:“清寒姑娘说‘春分吃太阳糕,一年收成好’,咱们也得守这规矩”。丫丫咬着太阳糕,蹲在谷种勺旁问:“清寒姐姐是不是知道,春分要播谷、要整畦,所以把法子藏在谷种勺里呀?”
林砚摸了摸她的头,望着覆好土的谷田、整齐的畦垄、吃着太阳糕的镇民,忽然懂了——苏清寒的守护从不是“纸上规矩”,而是跟着春分节气,把播谷、整畦这些寻常事,都变成护谷的丰收活,让谷镇人在撒种、整畦时,就把地脉护了,把秋收的丰收盼头攒得满满当当。
风带着谷香掠过田垄,谷种勺上的霜叶纹在夕阳下泛着柔光。林砚合上“岁安册”,指尖还留着谷种勺的木质温感——他知道,这春分的谷田与太阳糕香,就是护谷传承里,最有盼头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