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区联合防御技能比赛的日子,中心公园早早挂满了横幅——“学防御技能,护家园平安”的红布幔在风里飘着,广场上摆好了四个比赛区,互助组长们穿着统一的蓝马甲,正帮着搬应急包、贴指示牌。林熵、陈屿、苏清刚到,就被几个孩子围了上来,小宇举着上次画的模拟防御区图:“老师,我今天要参加‘找避险战’,肯定能拿第一!”
比赛分三个项目,按“实操+知识”搭配,全是三人之前教过的内容。第一个项目是“最快凑齐应急包”,每个参赛组面前摆着一堆杂物——迷你磁暴贴、儿童检测仪、瓶装水、创可贴,还有故意混进去的玩具车、旧毛巾,要求在3分钟内挑出应急物品并按“常用顺序”摆好。苏清作为这个项目的评委,手里拿着计时器,眼睛却忍不住笑:有个7岁的小女孩,踮着脚从杂物堆里扒出迷你检测仪,还不忘把旁边的磁暴贴按“门口、阳台、卧室”的顺序摆好,“这是苏清老师说的,要分地方放!”苏清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记得真清楚,比老师第一次摆得还整齐。”
第二个项目“找避险站”最热闹,参赛组要在公园的3个隐藏避险站(凉亭、变电箱、假山后)打卡,用时最短者胜。林熵站在起点,看着各组出发——张奶奶带着她楼里的两个年轻人,没急着跑,反而蹲下来看路边的草:“你们看,这边草绿,说明熵能低,往这边走准能找着凉亭!”这是她上次分享的“辨草法”,果然,她们组第一个找到凉亭打卡。林熵在评分表上画了个五角星:“经验就是最好的‘导航’,比记路线还管用!”小宇组则靠着之前贴的星图简化贴,跟着箭头一路跑,虽然没拿第一,却也顺利完成,小宇举着打卡卡,气喘吁吁地说:“下次我也要学张奶奶看草!”
最后一个“防御知识问答”由陈屿主持,题目全是日常能用到的:“检测仪变红灯该怎么办?”“邻里互助小组的职责是什么?”答题时,各组都热闹得很——有老人忘了“磁暴手雷拔栓后扔多远”,旁边的年轻人小声提醒“3米外!”;有家庭组答“孩子误碰检测仪怎么办”,妈妈笑着说“按蓝色按钮复位,苏清老师教的儿童版有儿歌提醒!”陈屿看着这场景,故意提高声音:“看来大家都把‘知识’变成‘本事’了!”
颁奖环节,奖品是三人一起准备的:冠军组拿定制的迷你检测仪(刻着“防御小能手”),亚军组得简化版《家庭防御手册》,参与奖是印着星图纹路的钥匙扣。张奶奶接过奖品,拉着林熵的手说:“以前觉得防御是年轻人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老人的‘土办法’也能帮上忙!”社区主任站在旁边,笑着补充:“这比赛太受欢迎了,我们计划每年办一次,还要请你们来当‘终身评委’!”
比赛结束后,苏清收到总部的消息:“五小区比赛模式很好,拟在全国安全区推广,麻烦整理份‘比赛操作指南’。”三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陈屿翻着比赛照片——有孩子举着奖品笑,有张奶奶教年轻人看草,苏清在旁边写指南大纲:“要把‘辨草法’‘儿童应急包’这些居民自创的技巧加进去,更接地气。”林熵则接到城东安全区的邀请:“他们想下个月办比赛,让我们去带带流程。”
夕阳落下来时,三人起身往回走,身后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几个参赛的孩子,正拿着星图钥匙扣,在公园里玩“找避险站”的小游戏。陈屿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你看,不用我们教,他们自己就会学了。”苏清点头:“这才是比赛的意义——不是争第一,是让防御变成大家愿意学、愿意玩的‘必修课’。”
风里带着公园的花香,手里的指南大纲还沾着夕阳的暖光。他们的传承之路,从矿脉的黑暗走到了公园的热闹,从“我们教”变成了“大家一起学”,而那些藏在比赛里的技巧、笑声里的信心,正像星图的纹路一样,慢慢铺到更多人的生活里,守护着每一个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