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八月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

下午还只是零星小雨,到了傍晚就变成倾盆大雨,雨点像鞭子一样抽在地面上,砸得窗户 “噼啪” 作响。

晚上十点,市气象局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向阳社区的老旧居民楼区域率先告急 —— 这片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地势比周围低半米,雨水顺着街道往楼群里灌,不到一小时,一楼的积水就漫过了脚踝。

派出所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陆警官!我家进水了!我腿脚不利索,出不去啊!”“3 栋的电线短路了,冒火花!”“我家隔壁的李奶奶还在楼上,她家一楼全淹了!” 陆沉和苏衍盯着社区平面图,红色标记密密麻麻盖在老旧楼区域,最紧急的是 5 栋 —— 那里住着三位独居老人,最大的王奶奶已经 82 岁,还有患心脏病的张爷爷。

“小李,带一组人去 3 栋处理短路,注意断电;小赵,去 4 栋救李奶奶;我和苏衍去 5 栋!” 陆沉抓起雨衣,套在身上,雨衣的拉链早就坏了,他用绳子在腰间系了个结。苏衍也迅速收拾好急救包,里面放了硝酸甘油(之前张爷爷来派出所测血压时提到过有心脏病,苏衍特意备着)、纱布和手电筒。

车开到离 5 栋还有一百米就开不动了 —— 积水已经漫过车轮,浑浊的水里漂浮着塑料袋、树枝,甚至还有被冲倒的自行车。“下来走!” 陆沉推开车门,积水瞬间灌进鞋里,冰凉的水顺着裤腿往上爬,很快就到了膝盖。苏衍跟在后面,手电筒的光在雨幕里晃出一道微弱的光柱,照亮脚下的坑洼。

5 栋一楼的窗户里透出昏黄的光,王奶奶的呼救声隐约传来:“有人吗?救救我!我的相册!” 陆沉蹚着水冲过去,窗户没锁,他推开时,积水顺着窗台往屋里流。王奶奶坐在床上,床架已经被水泡了一半,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深棕色的皮相册,相册封面的边角磨得发亮,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 是王奶奶和老伴的结婚照,两人穿着中山装和旗袍,笑得很腼腆。

“王奶奶!我们来了!” 苏衍蹚着水走进房间,水已经快到膝盖,床底下的木箱浮了起来,里面的衣服泡在水里。他小心翼翼地接过相册,相册的皮质封面已经吸了水,变得沉甸甸的。“奶奶,您先抓紧我,我们慢慢走。” 苏衍把相册塞进防水袋里,递给陆沉,“你先把相册带出去,我扶奶奶。”

陆沉接过防水袋,指尖碰到相册上的照片,心里一酸 —— 他想起之前王奶奶说过,老伴走了十年,这相册是她唯一的念想,里面还有儿子小时候的百天照、第一次上学的照片。他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 “哗啦” 一声,抬头一看,王奶奶房间的天花板因为雨水浸泡,一块木板突然脱落,带着泥沙朝着王奶奶的方向砸下来。

“小心!” 苏衍几乎是本能地把王奶奶往身后一拉,自己背对着木板。“哐当” 一声,木板重重砸在他的后背上,雨衣被砸破一个口子,深色的血渍很快在雨水里晕开。苏衍疼得闷哼一声,却没松开护着王奶奶的手:“奶奶,没事吧?有没有砸到您?”

王奶奶抓着苏衍的胳膊,手都在抖:“苏叔叔!你后背流血了!快歇歇!”“没事,先把您送出去再说。” 苏衍忍着疼,半扶半抱地把王奶奶护在身前,一步步蹚着水往外走。陆沉赶紧过来帮忙,一人一边架着王奶奶,把她送到社区临时安置点 —— 社区活动中心,里面已经烧了热水,周桂兰正抱着咪咪,给先来的老人递毛巾。

“还有张爷爷!” 安置好王奶奶,陆沉突然想起 5 栋三楼的张爷爷。张爷爷 76 岁,有严重的心脏病,平时很少出门,刚才打电话一直没人接。两人立刻往 5 栋跑,积水已经漫到腰际,每走一步都要对抗水流的阻力。到了三楼,张爷爷家的门虚掩着,推开门,一股浓重的煤气味(其实是雨水泡了煤气灶的软管)混着霉味扑面而来。张爷爷躺在客厅的地板上,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已经没了意识,手边还掉着一个空的降压药瓶。

“是心脏病发作!” 苏衍立刻跪在地上,解开张爷爷的衣领,双手叠放在他的胸口,开始做心肺复苏。“陆沉,快打 120!说清楚位置,积水太深,让他们从东门绕!” 苏衍的声音带着急促,按压的节奏很稳 —— 之前他在急救培训时拿过满分,此刻每一次按压都用了十足的力气,额头上的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往下滴。

陆沉的电话打了三遍才接通,120 说因为暴雨,主干道堵车,至少要四十分钟才能到。“不行,等不了那么久!” 陆沉挂了电话,看向窗外,“我们抬着张爷爷出去,往东门走,那里离主干道近!”

小李和小赵正好赶过来,四人找了块门板 —— 是一楼居民主动拆的自家的木门,还找了两根绳子绑在门板两侧。陆沉和小李抬前面,苏衍和小赵抬后面,张爷爷躺在门板上,苏衍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盖在他身上,又用伞护住他的头部,防止雨水淋到脸。

积水已经快到胸口,脚下全是杂物 —— 有被冲断的树枝、掉落的花盆碎片,陆沉的脚被划了一道口子,雨水渗进去钻心地疼,他却没敢放慢脚步。苏衍的后背还在流血,每走一步,后背的伤口就被拉扯着疼,他咬着牙,时不时低头看张爷爷的脸色:“张爷爷,坚持住!快到了!”

走了整整四十分钟,终于在东门看到了救护车的灯光。医护人员跳下来,立刻给张爷爷做紧急处理,心电图显示心率已经很微弱,医护人员一边做除颤一边往车上送。“再晚十分钟,就回天乏术了。” 医生对陆沉说时,语气里满是庆幸。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社区里一片狼藉:一楼的居民家几乎都被水泡过,家具泡得发胀,衣服、被子堆在门口滴着水;有的老树枝被吹断,砸在汽车上;电线杆上还挂着被吹飞的广告牌。陆沉和苏衍没顾上休息,组织社区志愿者清理 —— 周桂兰抱着咪咪,帮着给清理的人递水;张大妈和刘大爷搬着受损的柜子,刘大爷的腰不好,却坚持要帮忙;小宇也来了,他昨天刚帮家里收拾完,就来社区帮忙抬东西,手里还拿着妈妈煮的鸡蛋,分给大家吃。

清理王奶奶家时,苏衍在床底下摸到一个铁盒,盒子已经被水泡得生锈,打开后里面是一沓用塑料袋包着的信件。王奶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看着信件,眼圈红了:“这是我儿子写给我的信,他二十年前去国外打工,一开始还经常写信,后来就断了联系。我总盼着他能回来,每年都给他留着年夜饭的位置……”

苏衍拿起一封信,信封上的邮戳已经模糊,隐约能看到 “意大利佛罗伦萨” 的字样,还有一个小城市的名字 —— 正是之前马克集团在欧洲的走私据点之一。他仔细看信的内容,里面写着:“妈,我在这里帮老板搬东西,都是些旧瓶子(其实是走私的文物),老板不让我们多问,这里的人都很凶……” 另一封信里提到 “老板最近在运一批‘瓷的东西’,好像很值钱,还警告我们不许说出去……”

苏衍心里一动,立刻把信拿给陆沉看:“这很可能和马克集团有关,王奶奶的儿子说不定是发现了他们走私文物的秘密,才失联的。” 两人立刻联系国际刑警,提供了信件和王奶奶儿子的名字 “王建国”。

国际刑警通过马克集团的旧档案,很快找到了线索:王建国在 2004 年发现马克集团走私中国文物,想报警,却被马克的手下杀害,尸体埋在佛罗伦萨郊外的废弃仓库里。

当陆沉和苏衍把真相告诉王奶奶时,老人沉默了很久,然后慢慢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毛衣 —— 是她给儿子织的,还没来得及寄出去。“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不回来了……” 老人的眼泪掉在毛衣上,却没有嚎啕大哭,只是轻声说,“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回来…… 我想去把他的骨灰接回来,埋在他爸爸旁边。”

陆沉和苏衍帮王奶奶办理了出国手续,联系了佛罗伦萨的华人社团,让他们帮忙处理骨灰认领的事。王奶奶离开前,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双黑色的布鞋:“这是我亲手做的,纳了千层底,鞋底有防滑纹,你们平时办案走路多,穿着稳当。” 布鞋的针脚很密,里面垫着柔软的棉布,是老人熬了三个晚上做的。

陆沉和苏衍接过布鞋,手里沉甸甸的。阳光照在布包上,王奶奶的眼睛里虽然还有悲伤,却多了一丝释然:“谢谢你们,让我儿子‘回家’了。”

苏衍看着布鞋,忽然想起暴雨夜救援时的场景 —— 冰冷的雨水、沉重的门板、后背的伤口,还有王奶奶抱着相册的样子。他忽然明白,他们做的不只是救援,更是帮这些老人找回失散的亲情、未完成的念想。就像这双布鞋,针脚里藏着的,是普通人最朴素的感激,也是他们守护社区的意义 —— 不仅守护安全,更守护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与牵挂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
书河书屋搜藏榜: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