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提出的“金字塔”分层战略,如同一剂精准的润滑剂,有效缓解了技术团队与产品团队之间的摩擦。双方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发力点:在确保底层加密核心坚如磐石的前提下,产品团队开始大刀阔斧地优化用户体验。
赵青带领核心算法组,全力攻坚“生物特征本地密钥管理”模块。这是一个技术深水区,挑战巨大。如何确保指纹或面部识别数据只存储在本地设备,且加密密钥与生物特征安全绑定而非直接关联,防止生物信息泄露导致密钥失窃?这需要设计一套极其精密的、在安全芯片(如手机上的tEE可信执行环境)内完成的密钥派生和验证协议。
赵青再次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状态,与团队成员反复推演方案,模拟各种攻击场景。进展缓慢,荆棘密布,每一次看似突破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新的逻辑陷阱。
与此同时,产品团队则迎来了高光时刻。他们推出了全新的“星火同步2.0”UI设计,界面简洁现代,操作流程大幅简化。新版本提供了清晰的模式选择:
* 安全专家模式: 保留所有高级设置和自定义选项,满足极客和专业用户需求。
* 平衡模式(默认): 开启标准端到端加密,但隐藏复杂设置,提供向导式配置。
* 极速模式: 针对对速度要求极高的用户,提供轻度加密选项(但仍远高于行业常规水平),并明确提示安全等级差异。
这一举措立竿见影。新版本发布后,用户好评如潮,尤其是来自非技术背景的商务和专业人士,对“终于能看懂怎么用”表示高度赞赏。用户流失率显着下降,付费转化率稳步提升。市场部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以“简单,所以更安全”为主题的宣传,进一步巩固了“星火”在安全易用方面的口碑。
然而,就在内部研发和市场推广高歌猛进之时,一道更加凌厉的“暗刃”,悄无声息地刺来,直指“星火”的命脉——供应链。
刘峰负责的微型NAS硬件项目,在完成原型测试和小批量试产后,开始寻求规模更大的代工厂合作。经过多方比较,他们选定了一家在珠三角地区口碑不错、价格也有竞争力的中型电子代工企业“精密电子”,并签订了首批五千台的试生产合同。
样品检测顺利,生产线准备就绪。就在首批量产即将下线的前一周,刘峰突然接到“精密电子”项目经理的电话,对方语气充满歉意和无奈:
“刘总,非常抱歉……我们接到上游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通知,原定用于你们主控板的那款多核处理器芯片,交付周期要延长至少三个月,原因是‘产能调整’。”
“什么?!”刘峰心头一沉,“合同都签了!怎么会突然产能调整?是哪家供应商?”
“是……‘辰光半导体’。”对方的声音低了下去。
辰光半导体!辰光科技集团旗下的芯片公司!
刘峰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意外,这是精准的狙击!辰光科技利用其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卡住了“星火”硬件的脖子。没有这颗定制的主控芯片,五千台NAS就是一堆废铁,整个硬件项目将陷入停滞,前期投入的巨大资金和心血都将打水漂。
“他们这是耍流氓!”刘峰在紧急会议上,气得脸色通红,“我们合同在手,他们这是违约!”
“告他们?”产品总监苦笑,“跨国诉讼耗时耗力,等判决下来,我们早就凉透了。而且,‘产能调整’这种理由,在法律上很难被认定为恶意违约。”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次面临的不是商业竞争,而是近乎无耻的降维打击。辰光科技动用了其庞大的生态链力量,企图直接扼杀“星火”的硬件之路。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渊身上。
林渊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如寒潭。
“芯片断供……”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随即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异常平静,“这说明,我们做对了。他们害怕了,害怕我们的硬件一旦普及,会彻底动摇他们生态锁定的根基。”
“可是林顾问,现在怎么办?五千台的订单,仓库里堆满了其他物料……”刘峰焦急地问。
林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赵青:“赵哥,我们自研的、用于加密加速的协处理器芯片,流片测试结果怎么样?”
赵青一愣,答道:“很顺利!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正准备下一批订单……”
“很好。”林渊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刘哥,立刻寻找替代的主控芯片方案,哪怕性能稍逊,但要确保供应稳定。同时,启动plan b。”
“plan b?”众人疑惑。
“既然他们不卖给我们芯片,”林渊的声音斩钉截铁,“那我们就用自己的芯片,造一台**真正完全自主可控的‘星火NAS’!用我们自己的主控,加上我们自己的加密协处理器!”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辰光科技以为掐断了外购渠道就能逼死我们?他们错了!他们这是逼我们,提前亮出底牌,走上彻底国产化的快车道!”
危机,瞬间被林渊转化为破局的契机。一道由自主芯片铸就的“金盾”,将在荆棘中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