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们去了灵隐寺。
宋祈年在殿前驻足良久,黎书禾安静地陪在身边。
“以前总觉得,人生就要不断向前冲。”宋祈年望着香火缭绕的大殿,若有所思,“现在才明白,有时候停下来看看风景,想想来路,也很重要。”
黎书禾轻轻依偎着他:“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从灵隐寺出来,他们登上北高峰。站在山顶眺望,西湖全景尽收眼底。
小宋晨兴奋地指着远处:“爸爸,那就是我们昨天走过的苏堤!”
下山时,宋祈年的手机响了。
是林晓发来的实验数据,新型止血材料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是个好消息?”黎书禾问。
宋祈年把手机递给她看:“止血效果比预期还好。如果临床试验顺利,明年就能投入应用。”
“恭喜你。”黎书禾由衷地说。
宋祈年却摇摇头:“该说恭喜的是我。如果不是你一直支持,我可能还在那条路上疲于奔命,永远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周三的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作为军事医学领域的专家,宋祈年的报告被安排在第一个。
“接下来,有请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宋祈年教授,为我们介绍新型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宋祈年整理了一下西装,稳步走上讲台。
观众席上,黎书禾和孩子们坐在第一排,对他投来鼓励的目光。
“各位同仁,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一种新型止血材料。”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配合精心准备的ppt,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娓娓道来。
讲到关键数据时,台下响起阵阵赞叹。
提问环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站起来:“宋教授,您的研究很有意义。我想知道,这种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如何?”
宋祈年从容应答:“我们模拟了高温、低温、潮湿等多种极端环境,材料性能保持稳定。特别是在模拟战场环境的测试中……”
他的回答专业而详尽,赢得了全场掌声。
会议结束后,不少学者围上来交流。
黎书禾远远看着丈夫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心中充满自豪。
“妈妈,爸爸真厉害!”宋曦小声说。
“是啊,”黎书禾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爸爸一直在做有意义的事。”
傍晚,组委会安排了欢迎晚宴。宋祈年特意带着家人一起参加。
席间,他不再是那个严肃的学者,而是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宋教授,您的家人真令人羡慕。”一位女学者笑着说。
宋祈年看看身边的家人,眼中满是幸福:“他们是我最重要的支持。”
晚宴后,他们沿着西湖漫步。月色如水,洒在湖面上,泛起银色的波纹。
“爸爸,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小宋晨突然说,“要像爸爸一样,研究能救人的东西。”
宋祈年蹲下身,与儿子平视:“科学家不仅要聪明,更要有爱心。你要记住,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酒店,孩子们都睡下后,宋祈年和黎书禾坐在阳台上喝茶。西湖的夜景在眼前铺展,远处偶尔传来游船的汽笛声。
“书禾,我想做个决定。”宋祈年突然说。
“什么决定?”
“我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他的目光望向远方,“林晓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很有潜力,应该给他们更多机会。”
黎书禾有些惊讶:“你不是一直很喜欢研究工作吗?”
“是喜欢,但传承更重要。”宋祈年抿了一口茶,“这些年我积累的经验,应该传给年轻人。”
他握住妻子的手:“而且这样我就能有更多时间陪你们了。”
黎书禾靠在他肩上,没有说话。月光下,两人的影子依偎在一起,仿佛永远不会分开。
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他们去了中国丝绸博物馆。
宋曦对丝绸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认真记着笔记。
小宋晨则被各种精美的刺绣吸引,趴在展柜前看得入迷。
“妈妈,你看这个刺绣多漂亮!”他指着一幅双面绣,“我以后也要学刺绣。”
黎书禾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好啊,妈妈可以教你。”
回程的高铁上,宋祈年终于完全放下了工作。
他和孩子们一起看照片,讨论这次的见闻。
小宋晨展示他的写生作品,虽然笔法稚嫩,但已经能看出西湖的神韵。
“爸爸,我们下次还能出来玩吗?”宋曦期待地问。
“当然。”宋祈年肯定地说,“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安排一次家庭旅行。”
列车飞驰,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宋祈年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们,又看看正在读诗的妻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次旅行让他明白,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是否珍惜眼前的时光。
从指挥千军万马到潜心学术研究,从缺席的丈夫到陪伴的父亲,他终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找到了平衡。
“书禾,”他轻声说,“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黎书禾从书本中抬起头,温柔地笑了:“我们是一家人啊。”
从杭州回来的第二周,宋祈年一家渐渐恢复了往常的生活节奏。
研究院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也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然而,这份平静在一个周五的下午被打破了。
宋祈年正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手机突然急促地响起。
来电显示是宋曦的班主任李老师。
“宋教授,您现在能来学校一趟吗?宋曦和同学发生了些冲突。”
宋祈年心里一紧,立即向助手交代了几句,驱车赶往学校。
一路上,他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
宋曦向来是个懂事的孩子,怎么会和人起冲突?
走进教师办公室,他看见女儿低着头站在墙角,校服上沾着灰尘,头发也有些凌乱。
另一个男孩坐在椅子上,脸上有明显的抓痕,他的母亲正激动地向老师诉说着什么。
“宋教授,您来了。”李老师迎上来,语气有些为难,“事情是这样的,课间休息时,宋曦和这位王明同学在操场上打起来了。”